1樓:匿名使用者
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
題解 這首詩作於上元二年(761),詩人時在成都。「花卿」,指花敬定。「卿」,是對地位和年輩較低者的一種客氣稱呼。
花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在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亂中立過功。杜甫《戲作花卿歌》「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說的就是他。但他居功自傲,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
這首詩可能是在花敬定舉行的一次宴會上即興之作,詩中描寫了宴樂之盛,委婉地諷刺他恃功驕恣。
句解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錦官城裡管弦交奏,一天到晚響個不停。**聲一半散入江風,一半散入雲層。開篇兩句運筆工麗絕巧,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樂曲行雲流水般的美妙。
兩個 「半」字,空靈活脫,增添了不少情趣。「錦城」,即成都。「絲管」,指弦樂器和管樂器,這裡泛指**。
「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裡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效果。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這樣美妙的樂曲只在天宮才有啊,人世間能得幾回賞聽?這兩句表面上是在讚美樂曲,實際是用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含蓄地諷刺花敬定,可謂綿裡藏針,寓諷於諛,意在言外。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
「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宮也。「人間」者,皇宮之外也。說樂曲屬於「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那麼,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
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日紛紛」,其侈糜可見一斑。於是乎,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評解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誇,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讚譽到了極度。清代仇兆鰲在《杜詩詳註》中評價說:
「此詩風華流麗,頓挫抑揚,雖太白(李白)、少伯(王昌齡),無以過之。其首句點題,而下作承轉,乃絕句正法也。」
這首詩字面上樸實易懂,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讚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有人認為它是用來譏諷花卿的。聯絡作者的人生態度、創作精神,並結合此詩的寫作背景和具體詩意看,後者較為可取。
正如明代楊慎《公升庵詩話》所說:「(花卿)蜀之勇將也,恃功驕恣。杜公此詩譏其僭用天子禮樂也。
而含蓄不露,有風人言之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之旨。」清代沈德潛《說詩晬語》也說:「詩貴牽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竊,則想新曲於天上。」
2樓:析笑天
錦官城裡的**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才有,平常百姓家**能聽見幾回.
作品賞析
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讚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而楊慎《公升庵詩話》卻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
」沈德潛《說詩晬語》也說:「詩貴牽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竊,則想新曲於天上。」他們的說法是較為可取的。
在中國封建社會裡,禮儀制度極為嚴格,即使**,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據《舊唐書》載,唐朝建立後,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訂大唐雅樂,「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這些條分縷析的樂制都是當朝的成規定法,稍有違背,即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因平叛立過功。
但他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杜甫贈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耐人尋味的是,作者並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採取了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
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讚美詩。「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成都;絲管,指弦樂器和管樂器;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裡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效果。「半入江風半入雲」也是採用同樣的寫法:
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家的宴席上飛出,隨風蕩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天白雲間。這兩句詩,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種「行雲流水」般的美妙。兩個「半」字空靈活脫,給全詩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樂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嘆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難得聞而竟聞,愈見其妙得出奇了。
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誇,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讚譽到了極度。 然而這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長的。
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天上」,實際上指天子所居皇宮;「人間」,指皇宮之外。這是封建社會極常用的雙關語。
說樂曲屬於「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既然是「只應天上有」,那麼,「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於是,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宋人張天覺曾論詩文的諷刺說:
「諷刺則不可怒張,怒張則筋骨露矣。」(《詩人玉屑》卷九引)杜甫這首詩柔中有剛,綿裡藏針,寓諷於諛,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處。正如楊倫所評:
「似諛似諷,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也。此等絕句,何減龍標(王昌齡)、供奉(李白)。」(《好銓》)[
3樓:匿名使用者
作品注釋
(1)花卿: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花敬定。 (2)錦城:
即錦官城,此指成都。 (3)絲管:弦樂器和管樂器,這裡泛指**。
(4)紛紛:形容樂曲的輕柔悠揚。 (5)天上:
雙關語,虛指天宮,實指皇宮。 (6)幾回聞:聽到幾回。
意思是說人間很少聽到。[2]
作品譯文
錦官城裡的**聲輕柔悠揚, 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 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才有, 平常百姓家**能聽見幾回?[3]
4樓:匿名使用者
錦官城裡管弦交奏,一天到晚響個不停。**聲一半散入江風,一半散入雲層。開篇兩句運筆工麗絕巧,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樂曲行雲流水般的美妙。
兩個 「半」字,空靈活脫,增添了不少情趣。「錦城」,即成都。「絲管」,指弦樂器和管樂器,這裡泛指**。
「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裡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效果。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這樣美妙的樂曲只在天宮才有啊,人世間能得幾回賞聽?這兩句表面上是在讚美樂曲,實際是用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含蓄地諷刺花敬定,可謂綿裡藏針,寓諷於諛,意在言外。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
「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宮也。「人間」者,皇宮之外也。說樂曲屬於「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那麼,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
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日紛紛」,其侈糜可見一斑。於是乎,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評解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誇,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讚譽到了極度。清代仇兆鰲在《杜詩詳註》中評價說:
「此詩風華流麗,頓挫抑揚,雖太白(李白)、少伯(王昌齡),無以過之。其首句點題,而下作承轉,乃絕句正法也。」
這首詩字面上樸實易懂,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讚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有人認為它是用來譏諷花卿的。聯絡作者的人生態度、創作精神,並結合此詩的寫作背景和具體詩意看,後者較為可取。
正如明代楊慎《公升庵詩話》所說:「(花卿)蜀之勇將也,恃功驕恣。杜公此詩譏其僭用天子禮樂也。
而含蓄不露,有風人言之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之旨。」清代沈德潛《說詩晬語》也說:「詩貴牽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竊,則想新曲於天上。
」回答者: shanexing | 十四級 | 2011-4-14 19:27
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
回答者: 黑原雄獅 | 二級 | 2011-4-14 19:31
錦官城裡的**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才有,平常百姓家**能聽見幾回.
作品賞析
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讚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而楊慎《公升庵詩話》卻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
」沈德潛《說詩晬語》也說:「詩貴牽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竊,則想新曲於天上。」他們的說法是較為可取的。
在中國封建社會裡,禮儀制度極為嚴格,即使**,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據《舊唐書》載,唐朝建立後,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訂大唐雅樂,「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這些條分縷析的樂制都是當朝的成規定法,稍有違背,即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因平叛立過功。
但他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杜甫贈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耐人尋味的是,作者並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採取了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
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讚美詩。「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成都;絲管,指弦樂器和管樂器;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裡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效果。「半入江風半入雲」也是採用同樣的寫法:
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家的宴席上飛出,隨風蕩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天白雲間。這兩句詩,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種「行雲流水」般的美妙。兩個「半」字空靈活脫,給全詩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樂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嘆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難得聞而竟聞,愈見其妙得出奇了。
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誇,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讚譽到了極度。 然而這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長的。
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天上」,實際上指天子所居皇宮;「人間」,指皇宮之外。這是封建社會極常用的雙關語。
說樂曲屬於「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既然是「只應天上有」,那麼,「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於是,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宋人張天覺曾論詩文的諷刺說:
「諷刺則不可怒張,怒張則筋骨露矣。」(《詩人玉屑》卷九引)杜甫這首詩柔中有剛,綿裡藏針,寓諷於諛,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處。正如楊倫所評:
「似諛似諷,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也。此等絕句,何減龍標(王昌齡)、供奉(李白)。」(《好銓》)[
七律長征每一句的意思,七律長征這首詩的意思。
醉美百花園 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 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裡只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 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腳下滾動的泥丸 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紅軍戰士渡江後,內心無限喜悅 大...
詠柳的每一句話各是什麼意思,詠柳裡面的每一句是什麼意思我想知道
虎璟牛巨集盛 像碧玉一樣梳妝成的高高柳樹,千絲萬縷的柳枝都垂下了綠色的絲條。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恰似剪刀。 詠柳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譯文 柳樹像碧玉裝扮成的美女一樣,千萬枝柳條像她那綠色的絲帶。知道這細嫩的柳葉是...
急!!求翻譯一句英語!大概的意思知道,就是不會整合
濾光器會被應用到吉位元無源光網路中,以確保 使用附加頻道的下一代光網路單元 可以在將來被安裝到 現在正在部署的吉位元無源光網路的光資料網路上,和吉位元無源光網路的光網路單元並行不悖的運作。我是復旦大學的學生,高中來自一所外國語學校,所以我的翻譯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望樓主採納,樓主可以稍加潤色。打空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