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舉幾個例子
江蘇:取「江寧」和「蘇州」的第乙個字命名
安徽:取「安慶」和「徽州」的第乙個字命名
襄樊:取「襄陽」和「樊城」的第乙個字命名
武漢:因為武漢有武昌、漢陽、漢口三個鎮組成,故稱武昌四川:因其境內有長江的四條支流經過,四川匯集入長江,故稱四川河北河南,湖南湖北以及山西山東就不要說了,因為各自所處的地理位置而得名的。
2樓:高樓居士
各個地方的地方名都有不同的來歷,都有歷史淵源,現在網上有一些「地名網」,就是專門研究這個的。地名的來歷一般在地方志中有記載
3樓:林逸煙
一、地名起源分析
地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類創造語言的遠古時代,但由於當時還沒有產生文字,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可資我們探索,因此我們無法對此作出詳細的描述。不過我們可以從最早的文字記載中得到某些啟發,從人類的思維規律作出某些推理,並從至今仍處於原始社會狀態的部落的個案調查材料中得到某些印證,從而對地名的起源作一粗略的、原則性的推論。
第一,產生地名的必要條件,一是語言的形成,這是地名起源的首要條件;二是人類對地理環境的認識。也就是說,地名**於客觀存在,誕生於人類語言的產生和對地理知識的積累。
第二,地名的出現比文字的形成要早得多,早在文字出現以前,就已存在大量地名,當今世界上許多沒有文字的語言中存在令人難以置信的眾多地名這一事實,就是最好的證明。
第三,在地名產生之初,由於當時語言簡單,詞彙貧乏,人們認識水平低下,從語言本身的發展看,表示具體意義的名詞、動詞出現早,虛詞出現晚,由此我們可以推測,最早的原始地名只能是一些簡單的、粗糙的、以當時人們常見現象和事物命名的相當於專名的語言代號,概括性的通名還不可能產生。
第四,從遠古時代人類生存的環境分析,當時人類還沒有固定的居民點,更沒有行政區劃,人們在最原始的採集、狩獵、捕撈等經濟活動中,必須與周圍的山、峰、丘、嶺、谷、河、湖、江、海等自然地理實體打交道,因此最早出現的是與當時人類生存環境密切相關的山、水、土壤、島嶼等自然地理實體名稱,其後出現道路、居民點、行政區名稱。據有關專家研究,《說文解字》收錄的專用水名、阜名(山名)、邑名(居民點名)就達400個,佔全書總字數的5%左右,可見山、水地名在古老地名中的比重和地位。
第五,原始地名只有音和義,沒有形,更沒有時、位、類的概念。經現代考古發掘發現,人類在文字形成前,曾經歷圖畫記事這一歷史階段,後又發展到簡單的圖形符號記事階段,前者相當於舊石器時代,後者相當於新石器時代。在上述時期,存在用圖畫和圖形符號表示地理實體的現象,可被視為最早的有形地名。
第六,文字出現以後,人們開始以文字的形式將口語地名記錄下來,使地名有條件得以迅速傳播和積累。
至此,地名具備了音、義、形3個最基本的要素,標誌地名進入成熟發展階段。中國到殷商時代,漢字基本形成,現有甲骨文卜辭所記載的地名至少在500個以上,準確地記錄了我國早期地名的真實面貌。
二、地名演變規律
地名是人類生產活動社會化的結果,社會的發展必然促使地名的演變發展。根據古今中外幾千年的地名發展程序分析,地名的演變規律可以歸納為下列幾點:
(一)單字地名由興到衰直至趨向消亡
從卜辭等古籍記載的地名看,中國早期的地名大多數為單字地名。至春秋戰國,單字地名發展到巔峰,形成先秦地名以單名為主的時代特徵。需要指出的是,在卜辭等古籍中也有不少雙音節地名,一部分是邯鄲、崑崙、昆吾等聯綿字,是不可分的單純詞,可能是採用某種聲音和所指稱的地方任意地、偶然地組合成詞,更多的是以單名為基礎,再加上方位詞、形容詞等組成。
如由表示部族的「方」演變出來的鬼方、邛方、羌方、夷方、土方、刑方、人方、危方、基方等,由表示高丘的「京」延伸出來的義京、弘京等,其他的如西洹、大邑、唐邑、亳土等。秦、漢以後,我國單字地名漸趨消亡,地名命名多為雙音節詞,這種趨勢與語言發展相同步。
通過利用雙音節詞分化同音字的手段,避免了大量重名和同音地名造成的混亂。由此可見,單字地名由興到衰趨向消亡,是地名發展、演變的必然趨勢之一,是地名從簡單到複雜這一規律在漢字地名上的表現,也是地名數量增加、類別增多對地名命名的客觀要求。單字地名趨向消亡的趨勢,不僅反映在整條地名上,也反映在專名上。
以縣級以上政區地名為例,2023年底全國共有164個專名為單字的縣市,2023年底則降為113個 ,這種趨勢還將繼續下去。
(二)通名的形成、完善到必不可少
原始地名沒有通名的概念。從中國的情況看,卜辭等古籍記載的早期地名還沒有專門的通名,但已開始產生通名的萌芽,即通過偏旁來反映地名的類別,形成中國早期地名以形符為通名的時代特色。如「洹」(huan)、「洛」、「灞」、「汜」(si)等,左旁「水」為通名,右旁為專名。
又如「亳」(bo),上半部從「京」,即「人所謂絕高丘也」 ,為其通名部分,下半部得聲,為專名部分。再如「邗」(han)、「邢」、「郯」(tan)、「郜」(gao)、「郇」等,右旁從「邑」,表示居民點,為通名,左旁為專名。當然也有的地名在當時還未形成通名萌芽,如「盂」、「畫」等。
通名的出現標誌著人們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地名發展演變的必然趨勢,標誌著地名由簡到繁、由少到多的發展過程,是地名命名趨於成熟的象徵。早期的通名,人們多借用自身或動物的身體部位命名。如漢語有「口」(山口、河口、江口、海口、水口、三岔口、路口)、「鼻」(烏石鼻、鵝鑾鼻)、「頭」(山頭、水頭、瘦頭)、「頂」(山頂、壩頂、白雲頂)、「背」(鯉魚背、五老背)、「腰」(山腰)、「腳」(山腳)、「角」(沙頭角)等,類似的有「嘴」、「爪」、「面」、「尾」等,英語裡也有相應的mouth、nose、head、top、ridge、foot等。
隨著地名數量的增加、地名命名領域的拓展、語言的豐富、人類認識事物的精細和深化,
中國各城市地名的由來?
有趣地名的來歷?
4樓:皇甫翠花項午
相傳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曾駐兵於武昌伏虎山麓一帶。當時部隊缺乏飲水,「羽用刀卓
也」,於
是「水湧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禎喝過這兒的泉水,極為讚賞,於是築井台建井亭,並手書「卓刀泉」三字。
有趣的地名的來歷有哪些?
龍口地名的來歷,獲嘉地名的來歷。
五姐夫 龍口原來是黃縣一個鎮,1986年黃縣撤縣改市,黃縣更名為龍口市。龍口得名於龍口灣像龍頭。 明月空如水 據康熙版 黃縣誌 記載,龍口墩,明洪武二十一年魏國公徐輝祖建。龍口作為地名,始於此。獲嘉地名的來歷。龍的地名的來歷 龍 地名源於雲南而輻射全國。據國家測繪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 全國鄉鎮地名...
玉林地名的來歷,獲嘉地名的來歷。
古有嶺南美玉勝景如林之說 公元前111年,漢置鬱林郡,治布山 今廣西桂平西故城 轄今廣西大部。南朝時僅有以今桂平為中心之地。隋唐為鬱州 唐鬱林州 鬱林郡。宋鬱州治南流 今玉林 以州治為鬱林縣。今名玉林。玉林的容縣還是楊貴妃的老家呢,呵呵 獲嘉地名的來歷。各省車牌簡稱 紅帶鼠帥帥 四個直轄市 北京市 ...
青島地名的來歷,青島地名的由來
明代萬曆七年 1579年 即墨縣令許鋌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鄉土,主持過 即墨縣誌 的編纂。可以說,許鋌是第一個全面瞭解青島的人。儘管青島在當時,還僅有一個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於青島灣畔的一座小島 青島 亦被許鋌所提及。青島 這個名稱,原來指小青島 也叫琴島 以島上 山岩聳秀,林木蓊鬱 而得名。青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