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鵬展翅
公元4世紀初東晉時代已正式使用「經濟」一詞。「經濟」一詞是「經邦」、「經國」和「濟世」、「濟民」,以及「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含有「治國平天下」的意思。其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學中是乙個非常巨大的概念,充滿了豐富的人文思想和社會內涵,古代名聯中一句「文章西漢雙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這裡面的經濟就是經綸濟世的意義。
而我們可以看到「經濟」這個詞語在古代所代表的是知識分子的責任之一,而且是非常有深度、廣度、高度的乙個詞語。
能做到「經濟」二字的人必須文能安邦興業,武能禦侮卻敵。古代知識分子,特別是儒家學派的眾人,會按照《大學》中「三綱八目」的要求去做學問、做人,而三綱八目最高的要求就是做到「治國平天下」,這個就是古代「經濟」一詞的最外向的表示。
至於現代「經濟」一詞實為我國引進日本人翻譯的結果。在清朝末期,日本人掀起工業革命浪潮,接受、吸收、宣傳西方文化,大量翻譯西方書籍,將「economics」一詞譯為「經濟」。在新文化運動中,日本所學習過的西方文化向中國傳播,故而經濟一詞新亦被中國引用。
如同「哲學」一詞,中國古代是沒有哲學這個詞語的,也是通過日本對西方學說的翻譯,成就了哲學一詞。如今的哲學一學科範圍內的知識,在中國古代是被稱為「慧學」的。
2樓:
a,個人印象
請採納。。。。
知識經濟一詞最早是在什麼時候提出
3樓:甘肅萬通技工學校
知識經濟,亦稱智慧型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資訊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它是和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乙個概念。
知識經濟理論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2023年,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保羅·羅默提出了「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知識是乙個重要的生產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資的收益。「新經濟增長理論」的提出,標誌著知識經濟在理論上的初步形成。
但是,知識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產業形態的確立是近年來的事,其主要標誌是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為代表的軟體知識產業的興起。蓋茨的主要產品是軟盤及軟盤中包含的知識,正是這些知識的廣泛應用開啟了計算機應用的大門,微軟公司的產值已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產值的總和。近年來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軟體公司,它們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不亞於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
所有這些表明,在現代社會生產中,知識已成為生產要素中乙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以此為標誌的知識經濟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型經濟形態。
知識經濟的特點表現在:知識經濟是促進人與自然協調、持續發展的經濟,其指導思想是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資源來取代已經耗盡的稀缺自然資源;知識經濟是以無形資產投入為主的經濟,知識、智力、無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作用;知識經濟是世界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經濟,世界大市場是知識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識經濟是以知識決策為導向的經濟,科學決策的巨集觀調控作用在知識經濟中有日漸增強的趨勢。
目前,知識經濟作為一種嶄新的經濟形態正在悄然興起。在知識經濟的模式中,知識、科技先導型企業成為經濟活動中最具活動的經濟組織形式,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
創新這詞最早是誰提出的
4樓:滿意請採納喲
《經濟發展理論》
"創新"一詞,最早是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於2023年在其《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的.
共享經濟這個詞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5樓:愛生活的90後媽媽
1.概念
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閒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有的也說共享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
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網際網路作為媒介來實現的。
2.特點
包括乙個由第三方建立的、以資訊科技為基礎的市場平台。這個第三方可以是商業機構、組織或者**。個體借助這些平台,交換閒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或者向企業、某個創新專案籌集資金。
經濟牽扯到三大主體,即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方、供給方和共享經濟平台。共享經濟平台作為連線供需雙方的紐帶,通過移動lbs應用、動態演算法與定價、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共享經濟平台進行交易。
3.代表
拓展資料:
從共享汽車、房屋這些大件,到共享雨傘、籃球、玩具、服裝這些小件,乃至共享健身、廚房、洗衣、k歌,共享經濟正不斷推陳出新,以百變之姿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
2023年,深圳珠寶企業推出了所謂的「共享實驗」,把自家的珠寶業加入到「共享」的行列裡稱「共享珠寶」。
6樓:山原石
在中國最早提出並預言共享經濟的時當代生態思想家張榮寰,張榮寰在07年生態文明頂層設計中明確提出共享經濟及其邏輯演變:未來30年是生態文明的時代、未來30年是萬物互聯的時代、未來30年是大資料雲計算的時代、未來30年是重新定義一切的時代、未來30年是人的創性把機器變為人的時代、未來30年是最佳換道超車的時代,但未來30年醫療健保、自駕汽車、教育、服務業將會呈現前半段的高點到後半段淘汰轉化,倒v趨勢明顯,起源於全生態世界觀、人學潛能、共享主義、造物精神、新物種、社交產業、加速度軟體將對世界的重新定義。網際網路+、移動互聯、萬物互聯、生態互聯的程序將催生出乙個新的經濟體系,叫共享經濟。
移動聯動、萬物聯動、智慧型聯動、生態聯動的程序也將催生出乙個新的經濟體系,叫共產經濟。網際網路的發展並不是共享經濟的頂點,而只是起點,它的出現和迅速發展,把人類帶入了乙個聯動的年代、迭代的年代。聯動迭代的年代只有乙個目標:
構建乙個新的經濟體系——共享經濟,創造乙個新的社會——共享主義社會。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將重新定義平等,可以自由的追求心中的世界,擁有心繫他人的目標,在一切公共事務中呈現理性、演算法和智慧型,在共享經濟浪潮中,建立好世界生態社群,讓我們每個人過上有使命感的生活。人類經濟活動的目標指向從有形、可見的價值,逐漸轉向無形、虛擬的價值。
共享發展是中國夢的立足點和出發點。重要原因是物質財富的創造已經退居次要,大資料的產業化價值逐步凸顯,人之潛能與精神無形的財富創造將成為首要並對物質財富、大資料生產起到支配的作用。
如果需要詳細理解共享經濟是如何引爆消費革命的,如何借力共享經濟的,也可以參考閱讀共享論。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曾發出這樣的感慨,10年後才讀到這樣的新思想,是不是有點晚了,堅定一下,一點不晚,加油,加油!
7樓:兔影視
2023年即將結束,在十三五規劃和全面衝刺小康社會的緊要關頭,國家為了實現經濟發展速度的提公升實現了不少的政策和方案。共享經濟是什麼?共享經濟會不會帶動經濟發展的高速前行。
共享經濟這一名詞的提出,使得經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和變動。
中國 一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8樓:我是乙個麻瓜啊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周初年。
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證據,是2023年在陝西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為古代的灑器,用青銅製成)上的銘文。
銘文寫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于上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後,就舉行了乙個莊嚴的儀式報告上天:「我已經據有中國,自己統治了這些百姓。
」)銘文的前面還提到「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可見是周成王時的紀錄。
在《尚書》的《梓材》一篇中,也記載了周成王追述往事的話:「皇天既會中國民越厥疆於先王」。
9樓:0o柳小兔
最早出現在西周。
國寶重器何尊2023年出土於寶雞,其造型雄奇,銅尊內膽底部發現有一篇一百二十二字的銘文,而其中「宅茲中國」(指天下之中)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
根據於省吾先生在《釋中國》一文的論證,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證據,是2023年在陝西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為古代的灑器,用青銅製成)上的銘文。銘文寫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于上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後,就舉行了乙個莊嚴的儀式報告上天:
「我已經據有中國,自己統治了這些百姓。」)銘文的前面還提到「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可見是周成王時的紀錄。
擴充套件資料
何尊(he zun,ritual wine vessel),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乙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202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收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今河南省洛陽市)之事。
尊高38.8厘公尺,口徑28.8厘公尺,重14.
6公斤。圓口稜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於器表。
體側並有四道扉稜。造型渾厚,工藝精美。
何尊的主要材料有銅、錫和鉛等金屬成分,三者所佔比例也不同。早期銅佔以上,有的錫僅占有0.8%,中期錫、鉛比例分別為5-8%、1-6%,有所增加,晚期則以鉛替錫的趨勢更明顯。
何尊口圓體方,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稜裝飾,頸部飾有蠶紋圖案,口沿下飾有蕉葉紋。整個尊體以雷紋為底,高浮雕處則為卷角饕餮紋,圈足處也飾有饕餮紋,工藝精美、造型雄奇。銅尊內膽底部發現了一篇一百二十二字銘文,而其中「宅茲中國」大意為:
我要在國家的中心管理天下。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此器造型紋飾都有獨到之處,莊嚴厚重,美觀大方,主體感極強。
圓口方體,有四道大扉稜裝飾。
共享經濟這個詞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山原石 在中國最早提出並預言共享經濟的時當代生態思想家張榮寰,張榮寰在07年生態文明頂層設計中明確提出共享經濟及其邏輯演變 未來30年是生態文明的時代 未來30年是萬物互聯的時代 未來30年是大資料雲端計算的時代 未來30年是重新定義一切的時代 未來30年是人的創性把機器變為人的時代 未來30年是最...
知行合一的意思是什麼?是誰提出來的
風摧之木 知行合一,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科學知識,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併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併知,認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謂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於道德修養 道...
「空城計」並不是諸葛亮提出來,是誰提出的呢?
歷史上真正使用空城計的並非諸葛亮,而是曹操,三國志。魏書 有相關的記載,三國演義 可能只是為了美化諸葛亮的形象,才將這個事蹟放到了他的身上。空城計屬於心理戰術,相傳歷史上第乙個使用攻城計的人是叔詹,但空城計真正出名是在三國時期。並且有文學者指出,諸葛亮巧使空城計是杜撰出來的,這個有待考究。空城計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