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古詩一首,急求一首古詩

時間 2022-04-04 04:45:08

1樓:匿名使用者

曹植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2樓:岳子梅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也有作「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樓:google降臨

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急求一首古詩

4樓:匿名使用者

五言絕句

1.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2.竹里館

5樓:匿名使用者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求一首詩詞

6樓:婷迷土兵

樓主您好;

這是蔣捷的《霜天曉角》

霜天曉角

人影窗紗,是誰來折花?折則從他折去,知折去、向誰家?

簷牙,枝最佳。折時高折些。說與折花人道:須插向、鬢邊斜。

求一首古詩

7樓:匿名使用者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琶琵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

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下馬陵)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跪求詩歌一首!

跪求一首詩詞。。

求教蘇軾的一首詩

8樓:梁景紅色彩與設計

《是日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二首》宋朝:蘇軾草沒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門。

拾薪煮藥憐僧病,掃地焚香淨客魂。

農事未休侵小雪,佛燈初上報黃昏。

年來漸識幽居味,思與高人對榻論。

長嫌鐘鼓聒湖山,此境蕭條卻自然。

乞食繞村真為飽,無言對客本非禪。

披榛覓路衝泥入,洗足關門聽雨眠。

遙想後身窮賈島,夜寒應聳作詩肩。

求一首古詩,看圖求一首古詩

離思 其四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從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此為悼念亡妻韋叢之作。詩人運用 索物以托情 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首二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是從 孟子 盡心 篇 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

求古詩一首,求一首古詩的名

長干行 繞床弄青梅 句解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來...

問一首古詩

紅豆生南國 1 秋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 2 此物最相思!賞析據 云溪友議 載 安史亂時,唐宮樂師李龜年流落江南。一次於湘中採訪使筵上唱這首詩,滿座遙望玄宗所在的蜀中,玄然淚下。可見此詩在唐代當時傳誦的情況。這首詩,一直傳誦到今天。早年讀這首詩,覺得沒什麼難懂,也不曾細心尋味。這首詩從字面上確也看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