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介紹古詩辭結構,對照作詩方法的啊

時間 2022-07-29 03:40:08

1樓:化州螻蟻

怎樣作古詩詞,是乙個既簡單又不太簡單的問題,筆者在本文中只針對古詩詞的結構進行解說,希望廣大愛好古典詩歌的朋友能從中獲益。

一、 詩體

關於詩歌的種類,問題是相當複雜的,這裡只是根據王力先生〈詩詞格律〉書中說法簡要講講。

古代詩歌按格律分,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風或古詩;近體詩又稱今體詩,近體詩以外的古典詩歌通稱古體詩。律詩只能押平韻,古詩則還可以押仄韻。

古代詩歌以字數分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都分為五言詩,七言詩。這是古典詩歌的基本結構,為什麼要這樣分,因為這和古詩的「節奏」有關,至於古詩節奏是什麼,會在以後的章節中講到。

古風按字數分為五古、七古。律詩也可分為五律和七律。律詩中也有長篇,稱為排律。

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詩還有雜言體。雜言指長短句雜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難〉就是雜言。雜言詩歌一般不另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

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慣上的分法,沒有什麼理論根據。

古代詩歌還有一種絕句,過去把絕句算為律詩,但根據北師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傑教授的說法,作為五言四句體的絕句,應該比律詩的起源更早,所以絕句單獨算一類,既包括古絕也包括律絕。為什麼叫絕句,明吳吶〈文章辯體〉引〈詩法源流〉說:「絕句者,截句也。

」也就是說絕句是把詩歌的開頭、結尾或者中間部分擷取後的詩。但是,絕句的本質是一種五言或七言四句詩體。

二、律詩

而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產生與初唐,一般認為他們的開創者是初唐人沈詮期和宋之問。為什麼律詩比較難做卻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呢?這是因為此前古代中國的詩歌,從〈詩經〉到樂府詩歌都是合樂的,有**伴奏。

但後來詩歌逐漸脫離**,這樣它只能依靠自身解決**中的節奏和抑揚頓挫之美,這也就只能靠漢語本身的聲調製化來解決了,這是律詩出現最根本的原因。律詩的發展有兩源,一是對仗的盛行,二是聲調的發展。正常情況下,做好律詩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詩,所以,寫古典詩歌都先叢律詩開始。

由於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很多講究。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的特點,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

1、 整:每句字數整齊,或五言,或七言。2、儷:要求在詩歌中使用駢儷,即使用對仗。

2、 葉:指奇偶兩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對的。4、韻:指古詩只能押平聲韻。

5、諧: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較嚴格的規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實際上,律詩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啟功先生的說法,只有四個關鍵:

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詩每兩句稱為一聯,其開頭兩句稱為首聯,中間兩句稱為頷聯,下面兩句稱為頸聯,最後一句又稱尾聯。

2、 只能押平聲韻。

3、 每句的平仄,包括句與句的平仄,都有嚴格的規定。

4、 每篇必須有對仗,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必須對仗。

如何學寫古詩

格律常識

【近體、古體】

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古人這麼叫,我們現在也跟著這麼叫,雖然它其實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詩,除了所謂「齊梁體」,就被稱為古體。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

古體和近體在句法、用韻、平仄上都有區別:

句法:古體每句字數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雜言(句子參差不齊)都有,每首的句數也不定,少則兩句,多則幾

十、幾百句。近體只有五言、七言兩種,律詩規定為八句,絕句規定為四句,多於八句的為排律,也叫長律。

用韻:古體每首可用乙個韻,也可以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允許換韻;近體每首只能用乙個韻,即使是長達數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換韻。古體可以在偶數句押韻,也可以奇數句偶數句都押韻。

近體只在偶數句押韻,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聲收尾則押韻,以仄聲收尾則不押韻。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餘的奇數句都不能押韻;古體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近體一般只用平聲韻。

平仄:古、近體最大的區別,是古體不講平仄,而近體講究平仄。唐以後,古體也有講究平仄,不過未成規律,可以不管。 古體詩基本上無格律,所以我只給大家介紹近體詩。

【用韻】

唐人所用的韻書為隋陸法言所寫的《切韻》,這也是以後一切韻書的鼻祖。宋人增廣《切韻》,編成《廣韻》,共有二百餘韻。實際上唐宋詩人用韻並不完全按這兩部韻書,比較能夠反映唐宋詩人用韻的是金人王文鬱編的《平水韻》,以後的詩人用韻也大抵根據《平水韻》。

《平水韻》共有一百零六韻,其中平聲有三十韻,編為上、下兩半,稱為上平聲和下平聲,這只是編排上的方便,二者並不存在聲調上的差別。近體詩只押平聲韻,我們就只來看看這些平聲韻各部的韻目(每韻的第乙個字):

上平聲: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光是從這些韻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屬於不同韻的,在現在已看不出差別,比如東和冬,江和陽,魚和虞,真和文,蕭、餚和豪,先、鹽和鹹,庚和青,寒和刪,等等。

如果我們具體看一看各個韻部裡面的字,又會發現乙個相反的情況:古人認為屬於同一韻的,在今天讀來完全不押韻。比如杜甫《三絕句》第一首(以下引詩均以杜詩為例,不再註明):

楸樹馨香倚釣磯,

斬新花蕊未應飛。

不如醉裡風吹盡,

可忍醒時雨打稀。

「飛」和「稀」在平水韻中同屬五微,但在普通話讀來並不押韻。

又如第二首:

門外鸕鶿去不來,

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以後知人意,

一日須來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韻》中同屬十灰,但在現在普通話中也不押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能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

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

餘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

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

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現代人寫近體詩,當然完全可以用今韻。如果要按傳統用《平水韻》,則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讀古詩更是如此。這些不同,有時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區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讀多背了。

2樓:櫻

一、 詩體

關於詩歌的種類,問題是相當複雜的,這裡只是根據王力先生〈詩詞格律〉書中說法簡要講講。

古代詩歌按格律分,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風或古詩;近體詩又稱今體詩,近體詩以外的古典詩歌通稱古體詩。律詩只能押平韻,古詩則還可以押仄韻。

古代詩歌以字數分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都分為五言詩,七言詩。這是古典詩歌的基本結構,為什麼要這樣分,因為這和古詩的「節奏」有關,至於古詩節奏是什麼,會在以後的章節中講到。

古風按字數分為五古、七古。律詩也可分為五律和七律。律詩中也有長篇,稱為排律。

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詩還有雜言體。雜言指長短句雜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難〉就是雜言。雜言詩歌一般不另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

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慣上的分法,沒有什麼理論根據。

古代詩歌還有一種絕句,過去把絕句算為律詩,但根據北師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傑教授的說法,作為五言四句體的絕句,應該比律詩的起源更早,所以絕句單獨算一類,既包括古絕也包括律絕。為什麼叫絕句,明吳吶〈文章辯體〉引〈詩法源流〉說:「絕句者,截句也。

」也就是說絕句是把詩歌的開頭、結尾或者中間部分擷取後的詩。但是,絕句的本質是一種五言或七言四句詩體。

二、律詩

而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產生與初唐,一般認為他們的開創者是初唐人沈詮期和宋之問。為什麼律詩比較難做卻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呢?這是因為此前古代中國的詩歌,從〈詩經〉到樂府詩歌都是合樂的,有**伴奏。

但後來詩歌逐漸脫離**,這樣它只能依靠自身解決**中的節奏和抑揚頓挫之美,這也就只能靠漢語本身的聲調製化來解決了,這是律詩出現最根本的原因。律詩的發展有兩源,一是對仗的盛行,二是聲調的發展。正常情況下,做好律詩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詩,所以,寫古典詩歌都先叢律詩開始。

由於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很多講究。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的特點,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

1、 整:每句字數整齊,或五言,或七言。2、儷:要求在詩歌中使用駢儷,即使用對仗。

2、 葉:指奇偶兩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對的。4、韻:指古詩只能押平聲韻。

5、諧: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較嚴格的規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實際上,律詩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啟功先生的說法,只有四個關鍵:

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詩每兩句稱為一聯,其開頭兩句稱為首聯,中間兩句稱為頷聯,下面兩句稱為頸聯,最後一句又稱尾聯。

2、 只能押平聲韻。

3、 每句的平仄,包括句與句的平仄,都有嚴格的規定。

4、 每篇必須有對仗,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必須對仗。

如何學寫古詩

格律常識

【近體、古體】

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古人這麼叫,我們現在也跟著這麼叫,雖然它其實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詩,除了所謂「齊梁體」,就被稱為古體。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

古體和近體在句法、用韻、平仄上都有區別:

句法:古體每句字數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雜言(句子參差不齊)都有,每首的句數也不定,少則兩句,多則幾

十、幾百句。近體只有五言、七言兩種,律詩規定為八句,絕句規定為四句,多於八句的為排律,也叫長律。

用韻:古體每首可用乙個韻,也可以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允許換韻;近體每首只能用乙個韻,即使是長達數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換韻。古體可以在偶數句押韻,也可以奇數句偶數句都押韻。

近體只在偶數句押韻,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聲收尾則押韻,以仄聲收尾則不押韻。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餘的奇數句都不能押韻;古體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近體一般只用平聲韻。

平仄:古、近體最大的區別,是古體不講平仄,而近體講究平仄。唐以後,古體也有講究平仄,不過未成規律,可以不管。 古體詩基本上無格律,所以我只給大家介紹近體詩。

【用韻】

唐人所用的韻書為隋陸法言所寫的《切韻》,這也是以後一切韻書的鼻祖。宋人增廣《切韻》,編成《廣韻》,共有二百餘韻。實際上唐宋詩人用韻並不完全按這兩部韻書,比較能夠反映唐宋詩人用韻的是金人王文鬱編的《平水韻》,以後的詩人用韻也大抵根據《平水韻》。

《平水韻》共有一百零六韻,其中平聲有三十韻,編為上、下兩半,稱為上平聲和下平聲,這只是編排上的方便,二者並不存在聲調上的差別。近體詩只押平聲韻,我們就只來看看這些平聲韻各部的韻目(每韻的第乙個字):

上平聲: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光是從這些韻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屬於不同韻的,在現在已看不出差別,比如東和冬,江和陽,魚和虞,真和文,蕭、餚和豪,先、鹽和鹹,庚和青,寒和刪,等等。

如果我們具體看一看各個韻部裡面的字,又會發現乙個相反的情況:古人認為屬於同一韻的,在今天讀來完全不押韻。比如杜甫《三絕句》第一首(以下引詩均以杜詩為例,不再註明):

楸樹馨香倚釣磯,

斬新花蕊未應飛。

不如醉裡風吹盡,

可忍醒時雨打稀。

「飛」和「稀」在平水韻中同屬五微,但在普通話讀來並不押韻。

又如第二首:

門外鸕鶿去不來,

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以後知人意,

一日須來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韻》中同屬十灰,但在現在普通話中也不押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能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

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

餘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

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

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現代人寫近體詩,當然完全可以用今韻。如果要按傳統用《平水韻》,則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讀古詩更是如此。這些不同,有時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區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讀多背了。

深圳哪有婚姻介紹所

安徽愛之侶相親聯盟 當代社會無論城鄉單身群體都很大。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到了婚戀年齡,每個人都該收穫幸福的婚姻。可是有一些情況,我們無法自己遇到合適的姻緣,那麼借助婚介所紅娘老師的幫忙不啻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 如果您產生了通過婚介所來尋找物件的想法,您就要留心來選擇一家在當地開辦時間久,信譽好,且...

簡單介紹中國古詩詞,介紹中國古詩詞

1 春望 唐 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2 春思 唐 李白。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3 春夜喜雨 唐 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夜徑雲俱黑,江船火獨...

開眼角去哪?有好的專家介紹嗎

可以來我院,開眼角主要有兩種,內眥贅皮矯正術後可以讓眼裂增大,顯得眼睛明亮有神,很多愛美人士會選擇這一手術讓眼部的形態得到比較大的改善。在臨床上應用較多的方法有 v y 縫合法 z 成型術法和四瓣法。前者適用於輕度內眥贅皮,後者適用於各型內眥贅皮。無論那種方法,術後3 6月切口處會留下一定的的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