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若存
是「極端」的意思
介詞1.(到) to; till; until副詞1.(極; 最) extremely; most; utmost介詞1.
(到) to; till; untilfrom winter to summer自冬至夏
fight on till one's last breath戰鬥至死
up to the end of last month截至上月底為止
副詞1.(極; 最) extremely; most; utmostextremely cordial welcome; warmly welcome
歡迎之至
most important
至為重要
deeply moving; extremely moving感人至深
that is our sincerest hope.
是為至盼。
see that you act accordingly.至囑。
2樓:葉城
最、特別的意思,古文還是要帶入語境裡理解
「到」在古文裡是什麼意思
3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到:1、形聲字。從至刀聲。本義:到達;達來;去到。
到,至也。——《說文》
靡國不到。——《詩·大雅·韓奕》
雖隆薛之城到於天。——《戰國策·齊策》
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水經注·江水》
豹往到鄴,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史記·滑稽列傳》
功施到今。——李斯《諫逐客書》
復到舅家。——宋·王安石《傷仲永》
2、顛倒。通「倒」。
草木之到(倒)植者過半。——《莊子·外物》。注:「鋤拔反之更生者曰到植。今字作倒。」
公子學去尊,今又王齊王,何其到也?——《呂氏春秋·愛類》
(5) 又如:到植(倒立);到三不著兩(行事無準則,顛三倒四)3、往。
百川東到海。——《樂府詩集·長歌行》
4、助詞,用作動詞的補語,表示動作達到目的或有了結果。
5、介詞,可作狀語,介紹出動作的時間,表明動作到此時的狀況。
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清·林覺民《與妻書》
6、形容詞,周到;周密。
或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4樓:長纓在手
或huò ㄏㄨㄛˋ
1. 也許,有時,表示不定的詞:~許。~者(a.也許;b.連詞,用在敘述句裡,表示選擇關係。均亦單用「或」)。~然。~則。
2. 某人,有的人:~告之曰。
3. 稍微:不可~緩。不可~忽。不可~缺。
5樓:妖蓮淺汐
(1)用作虛詞 [or] (1)∶表示選擇或列舉。如:或是(連詞。
表示選擇或並列關係);或乃(或者。常用於句首表示變換敘述內容) (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狀況或行動之間的乙個抉擇。如:
有病或無病,他不都應該在這裡 (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內 (4)∶兩個詞或兩個短語同義、等義或替換的性質
或盡粟一石。――唐·韓愈《雜說》
君實或見恕。――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或異二者之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又如:跌下懸崖或峭壁
(3)表示假設。猶倘若,假使 [if]。如:或若(假使,倘或)
或huò
(1)或許,也許。表示不肯定 [perphaps]。如:或是(或許;也許是);或恐(也許;可能);你仔細找一找,或能找到
(2)間或,有時 [occasionally;sometimes]
或長煙一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或至相毆。――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3)又如:或時(有時)
或huò
(1)通「惑」。迷惑 [puzzle]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譟,敵人必或。――《墨子·備蛾傳》
無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擅創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稱》
買則失實,賣則失理,其疑或滋益甚。――《鹽鐵論·錯幣》
貧賤吾恐其或失也。――《大戴禮記·曾子制言》
別從東道,或失道。――《漢書·霍去病傳》
惟恐或後。――清·周容《芋老人傳》
(2)又如: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亂(昏亂;惑亂);或疑(懷疑,疑惑;有人懷疑)
或huò
語氣詞,在否定句中加強否定語氣
莫或興之。――清·黃宗羲《原君》
莫或除之。
或許huòxǔ
(1)[perhaps]∶可能但不肯定;也許
他或許沒有趕上火車
(2)[maybe]∶不一定
他或許能來
或曰huòyuē
[someone says] 有人說。這是設問。或,不定代詞,不是連詞裡的「或」
或則huòzé
[or] 或許(表選擇)
明天我或則去圖書城,或則去圖書館
或者huòzhě
[maybe;perhaps] 也許
或者其於道不遠矣。――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或者曰。――清·洪亮吉《治平篇》
你趕快走,或者還能趕上尾班車
或者huòzhě
(1)[or]∶在可供選擇的東西、狀況或過程中的挑選
決定學醫或者學法律
(2)[either…or…]∶連線詞、片語或分句,表示從兩種以上的事物中選擇一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同時存在
這個任務可以交給小李或者小張
或huò ㄏㄨㄛˋ
(1)也許,有時,表示不定的詞:~許。~者(a.也許;b.連詞,用在敘述句裡,表示選擇關係。均亦單用「或」)。~然。~則。
(2)某人,有的人:~告之曰。
(3)稍微:不可~緩。不可~忽。不可~缺。
多半是「有時」啦
6樓:匿名使用者
之有六個意思...
1.動詞.到
2.助詞,的
3.賓語前置的標誌
4.連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5.語氣詞,無義
6.代詞.
也的話...
有 是 的意思..
也有固定句式 ....者,....也
7樓:匿名使用者
或:有時;有的人(因情況而定)
8樓:白雲渺渺
也,要麼表判斷,但必須是名詞謂語句,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要麼表陳述,或句中停頓,或句末,都無實意。
之,一般的用法只以下幾個:如
1,代詞,它(他,她,它們,等)常放在動詞後。公式:動詞+之;
2,結構助詞,的,常放在倆名詞之間,不構成主賓結構。公式:名詞+之+名詞;
3,動詞,到,常放在主賓語之間。公式:名詞+之+名詞;
4,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公式:名+之+動詞5,倒裝句的標誌,如定語後置,賓語前置,壯語後置等。
6,放在時間副詞後,不譯。
以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 30
9樓:匿名使用者
1.用,舉用。《論語.
為證》「視其所以。」 2.認為,以為。
《戰國策。趙策》:「老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 3.緣故,因由。;丕《與吳質書》:
「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至在古文是什麼意思
10樓:原來是知恩
1、來到;到達。
先秦《趙威後問齊使》:「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釋義:國王不要歸罪於年成好壞,這樣,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來歸順你了。
2、達到頂點。
漢代王充《訂鬼》:「二者用精至矣。」
釋義:這兩個人用精力達到了頂點。
3、周到。
明代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
釋義: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態度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辯解。
4、極;最。
戰國時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釋義:支援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
5、至於。
清代黃宗羲《原君》:「至桀、紂之暴,猶謂湯、武不當誅之。」
釋義:至於夏桀、商紂的殘暴,還認為商湯、周武王不該殺了他。
【至如】至於,用於舉例或表示別提一事。
【至於】(1)達到。(2)達到……的結局。(3)連詞,表示別提一事。
1、基本釋義:
至,zhi,象形、會意,下來也。像鳥飛從高下至地也。或像射來的箭落到地上。從一,一猶地也。不,上去;而至,下來也。
至是會意字,甲骨文本形像射來的箭落到地上,表示到達。至的本意為到,引申指到達了極點,完全達到,又引申指極、最,用做副詞,還引申表示一件事已經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
2、說文解字:
【卷十二】【至部】至 zhì 脂利切
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凡至之屬皆從至。
3、常用片語:
(1)【至寶】 zhì bǎo特別稀有的珍寶
(2)【至誠】 zhì chéng極為誠懇;誠心誠意
(3)【至遲】 zhì chí最晚
(4)【至此】 zhì cǐ到此
(5)【至交】 zhì jiāo關係最密切的朋友
11樓:匿名使用者
到:1、形聲字。從至刀聲。本義:到達;達來;去到。
到,至也。——《說文》
靡國不到。——《詩·大雅·韓奕》
雖隆薛之城到於天。——《戰國策·齊策》
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水經注·江水》
豹往到鄴,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史記·滑稽列傳》
功施到今。——李斯《諫逐客書》
復到舅家。——宋·王安石《傷仲永》
2、顛倒。通「倒」。
草木之到(倒)植者過半。——《莊子·外物》。注:「鋤拔反之更生者曰到植。今字作倒。」
公子學去尊,今又王齊王,何其到也?——《呂氏春秋·愛類》
(5) 又如:到植(倒立);到三不著兩(行事無準則,顛三倒四)3、往。
百川東到海。——《樂府詩集·長歌行》
4、助詞,用作動詞的補語,表示動作達到目的或有了結果。
5、介詞,可作狀語,介紹出動作的時間,表明動作到此時的狀況。
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清·林覺民《與妻書》
6、形容詞,周到;周密。
12樓:全芷文革澄
說,念「shuo」(一聲)時,有7個意思。(1)動詞,說明,解釋(2)動詞,講,談,例如:說盡心中無限事(3)動詞,告訴(4)名詞,說法,言論。
(5)責備,批評(6)動詞,說合,介紹(7)名詞,文體名,也稱雜說。例如:《捕蛇者說》
念「shui」(四聲)時有了意思。(1)動詞,勸說,說服。例如:范增說項羽。(2)休憩,止息。
念「yue」(四聲)時相當於「悅」,是喜歡、高興的意思。例如:公孫盤不說。
13樓:柳折枝
把上下文都發出來 不然很難判斷 有歧義的 可以理解為第二個到達 或者接下來輪到 或者第二次去等等等 你最好把上下文發出來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麼意思?
14樓:其凌春潘漪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2、活用為第一人稱
。如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
3、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如: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二、用作助詞:
1、結構助詞,定語的標誌。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2、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
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3、定語後置的標誌,不譯。如: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4、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如: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5、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
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三、動詞,譯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在古文中逐是什麼意思,材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索隱者 古文中逐 會意。甲骨文字形,象人 腳 在豕等動物後面追逐的樣子。止 小篆改從辵 chu 本義 追趕。同本義 含有使追趕物件離開或消滅的意思 逐,追也。說文 喪馬勿逐。易 暌 良馬逐。易 大畜 乘白龜兮逐文魚。楚辭 河伯 驅逐。文公逐衛侯而立叔武。公羊傳 放逐 流放。信非吾罪而棄逐合,何日夜而...
在古文中「鮑」是什麼意思,在古文中「鮑」是什麼意思?
在古文中,鮑 一般指的是一種魚類。鮑 中國漢字,一般指魚類和姓氏。解釋 名 鹽醃的魚 saltedfish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孔子家語 六本 又如 鮑舍 存放鮑魚的房舍 鮑室 存放鮑魚的房室 鮑肆 鮑魚之肆。賣鹽漬魚的商店。比喻小人聚居之所 鮑魚,鰒魚的別名。即石決明 abalone 腹足...
嘗古文中什麼意思,材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文學嘗試 一 動詞 1 本義 辨別滋味,品嚐。示例 臣先嚐之。禮記 曲禮 臣子我先來品嚐。2 嘗試。示例 嘗,試也。小爾雅 嘗是試的意思。3 經歷。示例 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春秋 左丘明 左傳 僖公十八年 艱苦困難,多次經歷過了。二 副詞 曾經 示例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 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