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青春不青
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發生的一則故事: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待他時問,你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怎樣報答我?重耳說,楚國遍地是人傑,到處物產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麼報答您呢?
楚成王又說,那你還是報答一下我吧。重耳說,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後如果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來,我將率兵後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鬥下去!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會讓他復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
於是以禮相待,並把重耳送到了秦國。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雖然晉楚城濮之戰時的真實情況是:
晉國對於楚國的行軍迅速不及準備戰陣,為了避免失敗,晉軍不得不後撤,以每天退一舍計,等於是退了三舍。鑑於有些軍吏表示異議,晉大夫狐偃對晉軍說:這是大王先前允諾了要用來報答楚王的。
對此,後世多信以為真。人們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還是用「退避三舍」來比喻對人讓步或有所迴避,以避免衝突。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說明我們信守承諾,不能輕易許諾,答應的就必須做到,這是一種信用度。雖然楚國和晉國打仗,曾經答應要避退三舍,但是我們說到做到,最後還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弱點給別人擊敗了,不要輕易答應別人,答應了就要做到。
2樓:家庭宅男一中年
退避三舍發生在晉楚爭霸中
相傳晉文公重耳流亡到楚國時,曾受到楚平王的熱情接待,楚王曾問重耳將如何報答,重耳回答如果以後晉楚軍隊相遇,將會退避三舍
後來,城濮之戰,晉軍果然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的大致故事,要簡略
3樓:凮起雲湧
退避三舍的故事: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
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西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
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
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西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
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
5樓:匿名使用者
【典故】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闢君三舍。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故事梗概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
後來,晉國因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晉、楚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註解: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為九十里。
6樓:令鳴
公子重耳【晉文公】在當初爭權失敗逃難的時候,被楚王救助,並復國,,當時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退避三舍」。後來晉楚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撤九十里。
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
7樓:清風白酒留故人
當時背景: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
晉公子重耳(後來成為晉文公)與楚王會見
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招待重耳,並問道:「如果公子返回晉國,拿什麼來報答我呢?」重耳回答說:
「男女僕人、寶玉絲綢,您都有了;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貴國的特產。那些遍及到晉國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麼來報答您呢?
」楚王說:「即使這樣,總得拿什麼來報答我吧?」重耳回答說:
「如果託您的福, 我能返回晉國,一旦晉國和楚國交戰,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讓晉軍退避九十里地。(一舍為三十里,三舍為九十里)如果得不到認可,我就只好左手拿著馬鞭和弓梢,右邊掛著箭袋和弓套奉陪您交戰。」楚國大夫子玉請求成王殺掉公子重耳。
楚成王說:「晉公子志向遠大而生活儉樸,言辭文雅而合乎禮儀。他的隨從態度恭敬而待人寬厚,忠誠而盡力。
現在晉惠公沒有親近的人,國內外的人都憎恨他。我聽說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遲的,恐怕要靠晉公子來振興吧?上天要讓他興盛,誰又能廢除他呢?
違背天意,必定會遭大禍。」於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國。
退避三舍的成語典故
8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拼音】tuì bì sān shě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
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典故】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闢君三舍。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釋義】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退讓
【近義詞】委曲求全
【相反詞】針鋒相對、鋒芒畢露
9樓: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
「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
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西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10樓:尚美快訊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
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退避三舍 紙上談兵 老馬識途 百發百中 唇亡齒寒 臥薪嘗
11樓:清溪看世界
春秋:退避三舍(晉文公時期的典故)、老馬識途(齊桓公的典故,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唇亡齒寒(假道滅虢中的典故)、臥薪嘗膽、三令五申(孫武的典故)、一鼓作氣(曹劌論戰)
戰國:紙上談兵(趙國趙括)、百發百中(蘇厲勸白起稱病不領兵的說辭中提到的典故)、朝秦暮楚、完璧歸趙(藺相如的典故)。
12樓:小妃的糖果屋
春秋時期:退避三舍 老馬識途 唇亡齒寒 臥薪嘗膽 三令五申 一鼓作氣 戰國時期:紙上談兵 百發百中 朝秦暮楚 完璧歸趙
13樓:匿名使用者
丶遼陽路上小心眼了解一下。。嗯ヽ(○^㉨^)ノ♪
14樓:
退避三舍,晉文公時期的典故,春秋
紙上談兵,趙國趙括,戰國
老馬識途,齊桓公的典故,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春秋百發百中,蘇厲勸白起稱病不領兵的說辭中提到的典故,戰國唇亡齒寒,假道滅虢中的典故,春秋
臥薪嘗膽,春秋
朝秦暮楚,戰國
三令五申,孫武的典故,春秋
一鼓作氣,曹劌論戰,春秋
完璧歸趙,藺相如的典故,戰國』
「退避三舍」是什麼意思,「退避三舍」的「三舍」是什麼意思?
呵呵的 退避三舍 tu b s n sh 解釋 舍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近義詞 遠而避之 委曲求全 反義詞 周旋到底 針鋒相對 鋒芒畢露 相似詞 退避 三瓦兩舍 三天三夜 閃避 避難 趨避 規避 躲避 1 她太潑辣,許多人見了她都要退避三舍。2 惹他...
退避三舍的意思,退避三舍是什麼意思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讀音 tu b s n sh 白話釋義 晉國和楚國交戰,在中原相遇度,晉文公把軍隊撤退九十里。解釋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舍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用退避三舍造句 1 今天對方來勢洶洶,且讓我先退避三舍,思謀良策。2 他...
退避三舍,三舍是什麼意思,退避三舍是什麼意思
轉角起點 三十里為一舍 成語典故 舍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成語出處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退壁三舍的故事 公元前655年,晉國發生爭立太子的鬥爭,公子重耳被迫逃到狄國他姥姥家。一住12年,狄國也不提為他復國之事.於是他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