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南宋朱熹 的《觀書有感》全詩是這樣的。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樓:匿名使用者
原詩四句:「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它實寫的是明麗清新的一派田園風光,反覆讀上幾遍,會覺得愈讀愈愛讀!你看,半畝的一塊小水塘,在朱熹筆下是的一面鏡子(一鑑開),起筆就恬靜而幽雅得讓人立時了想象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讀者遐想,這面「鏡子」中映照著天上徘徊的雲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麼靜謐可愛了!
作者在第三句提了個問題,這水為什麼如此清澈呢?他高興地自問答道,因為源頭總有活水補充,一直不停地流下來。
這幅美麗的自然風光圖卷,已經令人讀後清新明快了,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一看題目,是觀書的感想,頓時這美的意境昇華,與讀書融合了。
原來,大學者朱熹在讚美讀書有所領悟,心靈中感知的暢快、清澈、活潑,以水塘和雲影的映照暢敘出來了。他的心靈為何這樣澄明呢?因為總有像活水一樣的書中新知,在源源不斷地給他補充啊!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出自宋朝詩人朱熹的古詩作品《觀書有感》的第一二句,其全詩文如下
3樓:匿名使用者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出自誰的詩
4樓:花香畈農夫
問渠若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宋代朱熹的詩。原題好像是《讀書有感》
5樓:彬之愛戀花
觀書有感(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6樓:突如其來的想念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
朱熹 南宋。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出自哪首詩?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是誰寫的,哪個朝代的,詩名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觀書有感》
本文選自《朱文公文集》(《四部叢刊》本)。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現在屬江西省)人,南宋著名理學家。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8樓:匿名使用者
出處《觀書有感》
朱熹半畝方塘①一鑑②開,天光③雲影共徘徊。
問渠④那得清如許?
為⑤有源頭活水來。
本文選自《朱文公文集》(《四部叢刊》本)。朱熹(1130~1200),後世尊稱稱朱子,字元晦,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理學家。
若有用,望採納,謝謝。
9樓:qwe123987天蠍
詩名為《觀書有感》,作者是宋朝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朱熹。南宋。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出於誰的哪首詩
11樓:愛遈太傷心
宋代 朱熹的《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是誰寫的,篇名是什麼?
12樓:扈芳芳榮蒙
《觀書有感》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抄錄下來,與大家共同分析欣賞。
原詩四句:「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
宋 朱熹 觀書有感 愛遈太傷心 宋代 朱熹的 觀書有感 呷茶的小貓 宋代朱熹的 觀書有感 原詩四句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者簡介 朱熹 1130 1200 南宋著名思想家 哲學家和教育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字元晦,號晦庵。祖籍婺源,生於尤溪,長於...
觀書有感朱熹半畝方田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
來自鐵山寺甜美的洋紫荊 作者是以水塘的形象譬喻讀書體會,水塘之所以清澈是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人的聰明睿智也是由不斷讀書,不斷吸取新的知識而來的!我們老師教的!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
一公頃是多少畝,一公頃是多少畝?(667平方公尺)
中國土生土長的計量單位大多還是以畝為主,畝人廈商周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了,當時是根據井田制來進行分的,那麼現在的一公頃是多少畝?1公頃是1萬平方公尺,1畝是10丈長6丈寬的一塊面積,即60平方丈。因為1公尺 3尺,所以1丈 10 3公尺,1平方丈則等於100 9平方公尺,60平方丈就是2000 3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