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放下,究竟是指放下什麼,佛說放下,是指放下什麼

時間 2023-03-17 13:35:04

1樓:帳號已登出

就我當下認知來說,佛說的這種放下,可能是一種心的境界,而不是專指行為,它並不是我們凡夫從字面上理解的那種統統的放棄,而是心態上的一種不執著的境界。

這種不執著,不是我們凡夫所理解的那種隨隨便便、鬆鬆散散的樣子。也不是那種毫無規矩和約束的我行我素的自由散漫。更不是那種想要就要,想丟就丟的肆意妄為。

這種不執著,是一種建立在智慧型、心量、善根上的人生境界。它能恰當的把握住拿放的**分割點,恰當的把握住進退的關鍵時刻,恰當把握住取捨關鍵處!在該拿的時候就拿,在該放的時候就放,而不是固執死板的死拿不放,更不是心灰氣冷般的絕望放棄。

這種境界,在拿的時候心中不會有任何煩惱,在放的時候心中也不會有任何痛苦。人活的如同在遊戲裡般輕鬆自在,並且最最關鍵的是,又能把各種事做的圓圓滿滿。

事雖做圓滿了,而人的心卻毫無一點點的負累感和痛苦感,更沒有得失感和成敗感。無比的輕輕鬆鬆自在無礙!

佛說放下,是指放下什麼

佛說,放下了,便是擁有了。

2樓:華源網路

放下,不是放棄,放下的僅僅是心中的執念,放下執念,看淡得失,才能品嚐幸福,有些事,不想發生,卻不得不接受,有些人,不願失去,卻不得不放手。

人生中有許多無能為力,我們要學會適應這個多變的世界,只有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你才能讀懂人生的真諦,我們紀要珍惜緣分,更要看淡得失,聚散隨緣,要知道,遺憾才是生活,無常才是人生。

佛說放下的經典句子,句句珠璣

佛說什麼才是放下

3樓:網友

學佛,要緊的是學放下。佛教我們放下,這個「放下」不是事上放下,是心上放下。放下,一切隨緣,沒有牽掛,沒有取捨,沒有得失,你就自在了。

從**放起?先從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些身外之物放起。

你命裡面有財富,偏偏把財富捨掉,不要了,這個對不對?這也是不對的。為什麼?

你有心。沒有財富的人一天到晚動腦筋想辦法賺錢,這也錯誤的,為什麼?那是你的妄念。

你不修福,你哪來的福報?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求不來的,這個明了之後,你自然會放下。放下,你的心就清淨了。心地清淨無為,心裡面沒有得失、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你說這多自在!

在這麼多年來,我常常勸勉同修,放下從**放起?從不分別、不執著做起。具體下手之處,就是一切法不可得,《般若經》上講得好,《心經》說得很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真的是如此。

所以我們面對一切法,頭乙個要放下對立的念頭,我從這裡做起;第二要放下控制的念頭;第三要放下占有的念頭。如果我們對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沒有對立,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占有的念頭,多自在!這是修道嚴重的業障,這一關突破,別的關都好過,這一關是最難突破的。

這樣,這人生還有樂趣嗎?有樂趣,真有,不造業了。賢首大師教我們隨緣妙用,隨緣有樂趣,事事無礙。

妙用是什麼?不對立是妙用,不控制是妙用,不占有是妙用;如果隨緣裡面起了對立、控制、占有,那叫造業,就不是妙用。

造業就感得業報,業報裡面有善有惡,善就感三善道的業報,惡就感三惡道的業報。如果是對人,對一切有情眾生,肯定有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都變成冤親債主,就這麼回事,我們不能不知道怎麼化解?你能把這三樁事情真做到,不對立、不控制、不占有,所有的冤結都化解了。

冤結是雙方面才能結得上,我這一面解開,那邊想報復也沒有法子報復。為什麼?物件沒有了,物件不存在,這個重要!

4樓:麻煩少女

放下了我們又是什麼,我們放下了一切,意味著我們又了新的開始,新的開始就意味我們又開始了原來的輪迴,所以,我個人認為所謂的放下就是忘記,因為所有的煩惱都源之於我們的記憶,所有的痛苦都源之於回憶,我有快樂都源之於心。所以放下,就是忘記,忘記過去,忘記回憶。一切源之於心,源之於新。

5樓:匿名使用者

世尊因黑氏梵志運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歡、梧桐花兩株,來供養佛。佛召仙人,梵志應諾。佛曰:

「於下著。」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

「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

「於下著。」梵志曰:「世尊,我今兩手皆空,更教放下個甚麼?

」佛曰:「吾非教汝放捨其花,汝當放舍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一時舍卻,無可舍處,是汝免生死處。

」梵志於言下悟無生忍。

6樓:網友

不取於相,不執著,就是放下。

世人經常說自己放下了。

其實是取對自我的一種欺騙逃避相。

而放下的實義是不取於相不執著。

其中的含義需要自己領會證悟。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放下千萬不了理解錯了!不要以為放下就是啥也不要,消極等死,甚至尋短見。

放下是相對執著來說的,如果沒有執念,也就無所謂放下了。凡夫都有執念,所以因執念而帶來無窮痛苦和煩惱。

如果認為放下就是放棄一切,消極等死,甚至悲觀厭世,這種所謂的「放下」其實也是一種執念,與凡夫無異!因為其意識深處還有很多執著的覺受存在,那種覺受是「排斥討厭」的覺受,「生活無聊沒意思」的覺受,「人生現狀很苦的覺受」等等。

另外,其還有與凡夫無異的著相存在。生活中的一切本來都是幻覺假相,其卻認為是可以給自己帶來真實「負面覺受」的真相,這本身就是一種認假為真的著相行為,凡夫以假為真,認為一切都是可以給自己帶來真實的「正面覺受」真相,所以兩者都是著相了,實質上並沒有多大區別!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山水沒有變,關鍵在「見」上!見變了,所見就變了!

萬物不曾改變,心變了,一切都變了。天堂地獄亦然!

(僅供參考)

8樓:網友

放下什麼?佛說放下一切。

我問佛,我是誰?佛說你是你。

我問佛,我從哪來?佛說從該來的地方來。

我問佛,愛情是什麼?佛說愛情是煩惱的根本。

我問佛,什麼是緣?佛說緣是浮雲。

我問佛,有沒有什麼事物是一成不變的?佛說沒有。

我問佛,這個世界什麼最大?佛說人心。

我問佛,人心有多大?佛說無窮無盡。

我問佛,我為什麼會有煩惱? 佛說那是因為你有欲念。

我問佛,怎樣才不會有欲念?佛說放下。

我問佛,放下什麼?佛說放下一切。

9樓:網友

忘記就放下。

時間可以衝談一切。一切在生死之前都不足道哉。

10樓:8萬4千法門

怎麼放下?要曉得,你不要去用它。在日常生活當中,我用眼見,我用耳聽,我都用,眼耳鼻舌身全用上,但是什麼?

不執著。不執著就是不用第七識,末那識是執著,我不用它;第六意識的分別,我不分別就是不用第六識。相宗轉識成智,六、七因上轉,就是修因的時候,我們現在要下這功夫。

所以真修行,真放下,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對分別執著是愈淡愈好。我們先從什麼?先從淡薄,一定是一年比一年淡薄,一月比一月淡薄,那你就很有進步。

真正能夠到乙個月比乙個月淡,我們往生就有把握。如果不肯放下,那就沒有法子,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古人所說的,你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沒放下,口念彌陀心散亂,分別執著的習氣還在,沒減少,這個不行。

所以佛教給我們教得好,你看佛教後世的學生,必須遵守兩樁事情,這釋迦牟尼佛滅度的時候講的,第乙個持戒,第二個吃苦。「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都得要放下;你不放下,你就不能持戒,不放下你就不能吃苦。這兩樁事情好事!

幫助你成就道業,幫助你超越六道輪迴。你要是不願意持戒,持戒受拘束,不自由、不自在,不願意吃苦,換句話說,你還願意繼續搞六道輪迴,不就是這樁事情嗎?我不想再搞六道輪迴,那我就老老實實持戒,真正學吃苦,生活愈簡單愈好,這個事情重要。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七三集。

11樓:匿名使用者

念念不起就是放下。

佛教放下是什麼意思

12樓:du知道君

放下的意思是不執著,確切地說,是因為看清楚了實相之後的坦然自在。貪戀當然是因為沒有放下,但因不執著而放下,並不是厭惡,因為就像貪是不對的,是一種執著,厭惡也一樣是不對的,因為厭惡是嗔恨的一種,同樣是一種變相的執著,所以不執著而放下,這樣的放下是自在坦然的,既不貪戀,也不厭惡,無喜亦無怨。

就您的情況看,您有點走偏了。因為念佛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樣貪戀,這是好的,但由此而對生活中的事情產生厭惡,想要逃離,甚至產生煩惱,那已經是走向嗔恨了。應當及早調整心態,對生活中的事情該如理作意,該如何對待,就如何對待,守持五戒,不要執念便可。

即便對世俗生活厭離到想要出家,正確的心態也絕不是帶著厭惡現實的感覺離去,乙個真正想要出家修行的人,對現實人生也是懷著乙份坦然的心態的,只有真正放下了,才有可能平靜地走向修行的。

13樓:不過四點半

簡單的來說就是告訴你,不再去追求,追究,尋找!!!凡是總有對錯,總要有個結果,總有受傷的一方,你故意執著,就會無限痛苦,說白了你讓人罵了,你總想著罵回去這樣你看見這個人會仇恨,看見認識他的人會多想,當你把這份執念放下,他還是他對你無任何影響,至於他的朋友本來你們就不相識,何來仇恨。

圓滿究竟是什麼意思,佛的圓滿究竟是什麼圓滿呢

他的所做足以證明他已經不愛你了。 他說的圓滿,就是他的願望,拿了你的錢,跟別人結婚,然後你不再找他,說圓滿不如說完美比較好!不過完美相對誰而言 這樣的男人不值得依靠,不然會一直痛苦的,長痛不如短痛吧 亂來,愛情中的男人女人們,有些是不是旁人能說得清道的明的,其實,有時相信自己會是更好的解決方法,真的...

三十而立中的“立”究竟是指什麼,孔子說的“三十而立”中的“立”是立什麼?

窗外的天 三十而立,究竟是何意。孔子並沒有說話,只是在地上用樹枝寫了一個立字。孔子說,立就是一個 人 站在 一 上,你現在就是一個人,你站在一上,你看看你腳下有何物。仲由說,我腳下只有一根樹枝。孔子說,男人三十,安身立命,有安身之處,生活有著落,慾望不要太多。這個 一 便是一枝之棲。 蠟筆小新快樂 ...

為什麼古代總喜歡說攻破樓蘭?樓蘭究竟是什麼地方?

在古代百姓的心目當中經常提起攻破樓蘭,主要是因為當時樓蘭對於中原來說就是敵人。樓蘭其實是匈奴的乙個附屬國,當時他們背後有匈奴作職稱,所以經常挑釁漢朝。而漢朝當時一直邊境被匈奴人所侵擾,所以在漢朝百姓心中匈奴也是自己的敵人並且這些漢朝百姓非常的苦惱這些匈奴。在漢朝之前,其實當時的漢朝軍隊並沒有能力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