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大林寺》的前兩句的意思是什麼

時間 2023-05-24 22:39:06

1樓:窩擔膽鞎騰

我和河南人元集虛等人,從遺愛草堂經過東西兩片林子,到達化城,在山頂憩息片刻,便登上香爐峰,夜晚留宿在大林寺。

大林寺地處偏遠,很少有人到來。寺的四周多是清澈的溪流、蒼白的岩石、低矮的松樹和勁瘦的翠竹。寺中只有用木板搭蓋的房屋和木質的器具,裡面的僧人都是海東人。

因為山勢很高,離地面很遠,節氣就比山下來的晚,這時候正是初夏,這裡卻好像是二月。山里的桃花才剛剛開放,山澗中的草還短著呢。人情風俗、物產節氣,都和平原地帶大有不同,剛來時,恍惚間彷彿到了另乙個世界,因此隨口吟出一首絕句:

《遊大林寺序》中用自己的話說說白居易一行遊大林寺的行蹤?

2樓:她們的情感劇

行蹤:作者及其好友共十七人,從遺愛寺旁邊的草堂出發。

經過東林寺和西林寺,抵達上化成寺,然後在峰頂院歇息一會,再登上香爐峰,在大林寺住宿。

大林寺在僻遠之處。這裡由於山高地深,季節轉換得很遲,人物風俗氣候與平地的村落都不一樣。

初到這兒恍忽進入了另乙個世界。於是作者作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一行人遍觀了房間的牆壁,看見蕭存郎中、魏弘簡郎中、李渤補闕三人留下的姓名和文句,但自從蕭、魏、李三人到此遊覽之後,至今相隔將近二十年無聞問津了。

原文:遊大林寺。

白居易(唐)

餘與河南元集虛輩,自遺愛草堂歷東、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頂,登香爐峰,宿大林寺。大林窮遠,人跡罕到。環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

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東人。山高地深,時節絕晚,於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華,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

初到,恍然若別造一世界者。因口號絕句雲: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既而,周覽屋壁,見蕭郎中存、魏郎中弘簡、李補闕渤三人姓名詩句。因與集虛輩嘆,且日:「此地實匡廬第一境,由驛路至山門,曾無半日程。

自蕭、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無繼者。嗟呼,名利之誘人也如此!」 時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樂天序。

賞析:唐代人詩人白居易在被貶為江西江州司馬後,同好友元集虛等十餘人一起遊覽江西廬山大林寺時所寫的一篇記遊散文,幾乎是他寫《琵琶行》同時。

作品以遊蹤為線索,重點描繪了大林寺獨特的景致:粗筆勾勒「清流蒼石,短松瘦竹」,細筆刻畫「山桃始華,澗草猶短」;用「山高地深,時節絕晚」寫出其總體特徵;用「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突出其地域特色。接下來的一首七絕,作者以奇妙之筆抒寫情致,把詩人遊賞的感受寫得淋漓盡致:

你看,在平地桃花已凋落的季節,山寺的桃花卻開得異常繁盛。

如此勝境,又臨近人路,竟然人跡罕至,可見世人是多麼熱衷於追名逐利而無暇欣賞美景啊!

大林寺景色優美卻遊人甚少原因是什麼

3樓:專注文化知識解答

白居易《遊大林寺》中,大林寺景色優美卻遊人甚少,其原因是:大林窮遠;名利之誘人也如此!

賞析:《遊大林寺》這是唐代人詩人白居易在被貶為江西江州司馬後,同好友元集虛等十餘人一起遊覽江西廬山大林寺時所寫的一篇記遊散文,幾乎是他寫《琵琶行》同時。作品以遊蹤為線索,重點描繪了大林寺獨特的景致:

粗筆勾勒「清流蒼石,短松瘦竹」,細筆刻畫「山桃始華,澗草猶短」;用「山高地深,時節絕晚」寫出其總體特徵;用「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突出其地域特色。接下來的一首七絕,作者以奇妙之筆抒寫情致,把詩人遊賞的感受寫得淋漓盡致:你看,在平地桃花已凋落的季節,山寺的桃花卻開得異常繁盛。

如此勝境,又臨近人路,竟然人跡罕至,可見世人是多麼熱衷於追名逐利而無暇欣賞美景啊。

大林寺這首詩的意思

4樓:du知道君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們從緊跟後面的「常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

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衝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麼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 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著意用了「人間」二字,這意味著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彷彿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乙個什麼仙境,置身於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下,詩人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了。「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他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並未歸去,只不過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這首詩前兩句講四月春末在山寺見到桃花,後兩句再表達詩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悅心情。透露了詩人對寧靜、和諧、清新的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勢較高、氣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開放,四月凋謝,這裡卻到四月才盛開。詩人說「春歸無覓處」、「轉入此中來」,多麼風趣!春天哪有腳步?

怎會轉移呀?這是詩人豐富的想象,也是他驚訝、喜悅心情的自然流露。

遊大林寺中詩句的作用

5樓:隨風飄散

遊大林寺---白居易(唐)

其中的詩句: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作者以奇妙之筆抒寫情致,把詩人遊賞的感受寫得淋漓盡致:你看,在平地桃花已凋落的季節,山寺的桃花卻開得異常繁盛。看到花落,我常常怨恨春天歸去沒處尋找,誰知它竟然轉到這人林寺中來了!

欣喜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那句前後兩句意思相反的詩是什麼,《江雪》前兩句詩和後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歲月不寒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老來多健忘 出自白居易 歷想為官日,無如刺史時。歡娛接賓客,飽暖及妻兒。自到東都後,安閒更得宜。分司勝刺史,致仕勝分司。何況園林下,欣然得朗之。仰名同舊識,為樂即新知。有雪先相訪,無花不作期。鬥醲幹釀酒,誇妙細吟詩。里巷千來往,都門五別離。岐分兩回首,書到一開眉。葉...

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大林寺桃花》的後兩句詩是什麼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賞析 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之上,向來人跡罕到,作者偶遊於此,竟有了新的發現和感受。詩中寫四月間山下 即所謂 人間 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剛剛盛開,幾乎相差一個節氣,觀察是非常細緻的。但詩人所要說明的真是自然界的某種現象嗎?如果允許大膽...

夜宿山寺讀了古詩前兩句你彷彿看到什麼的畫面

看到了詩人夜宿深山裡面的乙個寺廟,發現寺院後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經樓。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白話譯文 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這裡,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 害怕 驚動天上的神仙。詩人夜宿深山裡面的乙個寺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