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物方
登樂遊原》是作者讚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和表達自己的感受。描寫了詩人於秋日夜晚登臨樂遊原的所感,表達了客居思鄉之情。
出自:唐代詩人杜牧。
原文: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
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
譯文:天空廣闊無邊鳥兒消失天際,古時的遺蹟消失在這荒廢的樂遊原裡。
看著漢代建立的功業,那五陵原上的每棵樹木都在蕭瑟的秋風中。
賞析
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上聯描寫了樂遊原的景色,渲染了淒涼的氣氛。登臨樂遊原,只見孤鳥遠飛;滄海桑田,人事變遷,惟有長空永在。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體現了詩人對物是人非,夕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對執政者的勸勉忠告。詩人在此展示了永恆的宇宙對有限的人事的銷蝕,深感人世盛衰、興亡迭代、終在無限的宇宙中歸於寂滅,可見詩人感慨之深。
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下聯蕭瑟淒涼,衰敗的景色使詩人對歷史的風雲變幻,人世滄桑發出由衷的感慨。詩人從縱橫兩方面,即地理和歷史的角度,分別進行觀覽與思考,從而表達出登原臨眺時觸動的個人感受。
用典的修辭手法。
凝練含蓄,反用漢武帝《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意」,言漢朝之英雄偉業皆已成歷史陳跡,詩人內心對報效祖國、建功立業、驅除侵略者抱有崇高的愛國熱情,感喟之情極深。
2樓:芊芊和你說民生
登樂遊原》描寫了詩人於秋日夜晚登臨樂遊原的所感,表達了客居思鄉之情。
一、原文。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二、譯文。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三、出處。唐·李商隱《登樂遊原》
賞析。此詩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適」指不悅。
詩人心情憂鬱,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於是登上古原,即樂遊原。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登高望遠,送目臨風,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
3樓:貝貝愛教育
表達了詩人的傷感情緒。
登樂遊原》【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白話釋義: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創作背景:樂遊原是唐代遊覽勝地,直至中晚唐之交,樂遊原仍然是京城人遊玩的好去處。同時因為地理位置高便於覽勝,文人墨客也經常來此做詩抒懷。
唐代詩人們在樂遊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璣絕句,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李商隱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儘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隱二十五歲時由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推舉得中進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將女兒嫁給了他。因為王茂之是李黨的重要人物,李商隱從此陷入牛李黨爭不能自拔,在官場之中異常失意,這首《樂遊原》正是他心境鬱悶的真實寫照。
《樂遊原》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感情。
4樓:風音
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是說:傍晚時分我心情抑鬱,駕著車登上古老的郊原。後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說:
夕陽下的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無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讚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轉到深深的哀傷之中。
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近於格言式的慨嘆涵義是十分深的,它不僅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也是對時代所發出的感嘆。詩人李商隱透過當時唐帝國的暫繁榮,預見到社會的嚴重危機,而藉此抒發一下內心的無奈感受。
李商隱所處的晚唐,此時已經風雨飄搖,國運將近。而他本人空有滿腔抱負卻無法施展,鬱不得志。這首詩就很好的反映了他的傷感襲冊鍵情緒。
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遊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姿大黃昏斜陽,於是發乎感慨。
有人認為夕陽是嗟老傷窮、殘光末路之感嘆;也有人認為此為詩人熱拍巧愛生命、執著人間而心光不滅,是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千百年來,此兩種觀念爭論不休,莫衷一是。
《登樂遊原》詩詞的背景故事與賞析
5樓:成大文化
登樂遊原 詩人李商隱身處晚唐時期,眼看國家一天天衰敗,自己卻受人排擠,不能報效國家。他感懷歲月流逝,心情特別壓抑,為了排遣心中的高磨沉鬱,於是詩人乘車來到長安城南的樂遊原上。
樂遊原地勢較高,又開闊平坦。在夕陽照耀下,樂遊原上的一切都披上了金光。這蒼茫的古原,開闊的視野,讓詩人心情豁然開朗,壯麗的景色和特殊的色調深深打動了他,讓他流連忘返。
但這柔和的陽光,沉靜的萬物,只是黃昏時分的晚景,它會轉瞬即逝而變成暮色。於是詩猜念慧人帶著無限珍惜留戀的口吻發出了「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穗答好,只是近黃昏」的感慨。
然而,這感慨更引起了他的惋惜和遺憾,因為作者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年齡和身世,想到大唐王朝正走向衰落的命運,他嘆息人生和時光雖是如此美好,但終究很有限,在無可挽回地漸漸消逝。這無可奈何的命運,使他對眼前美好的景色充滿留戀,又十分感傷。
《登樂遊原》古詩賞析是什麼?
6樓:芊芊和你說民生
《登樂遊原》古詩賞析如下褲胡顫: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遊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於是發乎感慨。
此詩不用典,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於哲理,做侍是李詩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難能可貴的。
作者簡介。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胡敗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登樂遊原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7樓:匿名使用者
登樂遊原 李商隱向 晚 意 不 適,驅 車 登 古 原。
夕 陽 無 限 好,只 是 近 黃 昏。李商隱士晚唐時代有成就的一位詩人。當時,李唐王朝的政治已經非常腐敗,社會矛盾已經非常尖銳,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以致宦官把持朝政,藩鎮進行割據,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像李商隱這樣正直而有才華的人,必然地遭受壓抑。
儘管他有所抱負,可是得不到施展,在政治上很不得意。再加上個人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不幸,思想不免消沉。這是不合理的時代所給予詩人的精神的創傷。
這首小詩,也反映了這種消極情緒。「向晚」,是天色快黑了,周圍環境開始暗淡寂靜,潛在的思緒漸漸抬頭。本來情懷憂鬱的人,這時自然感到「向 晚 意 不 適」——到傍晚心情很不舒暢了。
為了消遣,就乘著車子到外邊眺望風景。古原,就是樂遊原,在長安城南,地勢較高,四望寬敞,是唐代士女的遊覽勝地。詩人之所以登上樂遊原,做一番遊覽,本來希望以優美的自然景色來沖洗內心的憂鬱,可是真由鬱結的人,心情是很難開朗的。
原上的風光的確很美,倒給他帶來了新的哀愁。這首詩妙於著筆,用的是象徵的手法。以極鮮明的形象,表達出那一霎那間的感情。
樂遊原的風光雖然很美,詩人卻沒有去具體描繪,而只抓住了黃昏的落日。這時,錦繡似的彩霞鋪在天邊,**般的光波鍍遍大地,傍晚的陽光照臨下的景色,使人覺得更加可愛。正因為它快要西沉,就更可依戀了。
夕陽無限好」,包括天上的河堤上的景色。可是,這句話剛剛給讀者以振奮,冷不防又插上了另外一句:好是好呀,「只是近黃昏」了,好景是不長樂。
對著這樣的景色,離開既不甘心,等待又無希望。這種傷感情緒,也像是黃昏中原野上的薄霧,織成半透明的網幕,把詩人籠罩在其中了。詩人的這種傷感,是嘆息光陰逝去,事業無成,對著「無限好」的夕陽,有著「近黃昏」的促迫感覺。
只是」,深深地表示惋惜的情緒,但並不甘心於無所作為。所以詩意中卻還寓有愛惜光陰的積極意義。
8樓:來自石鐘山幸福的中子星
詩文通過描寫詩人傍晚登上古原的所見所感,表達了詩人心中淡淡的哀傷以及對美好事物的眷戀之情。
9樓:洪寒楣
「表達作者對美好事物容易失去的感嘆和對美好人生的眷戀。 出自:《樂遊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
原文: 樂遊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譯文: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李商隱所處。
樂遊原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10樓:神秘人
此詩採用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前兩句點出登原遊覽的原因,後兩句極力讚歎晚景之美。後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於哲理。
古詩樂遊原的後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嘆息光陰易逝,青春不再。這是遲暮者 對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於生命的偉大與不可超越,而藉此抒發一下內心的無奈感受。
12樓:匿名使用者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表達作者對美好事物容易失去的感嘆。
13樓:網友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因喪女而傷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中體現出了詩人對女兒十分想念。
的思想感情的詞語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孤寂 惆悵 落寞 思念家鄉 思念親人 壯志難酬 憂國憂民 曠達 誒,沒法幫你我深表遺憾 形容古詩文中詩人的思想感情的詞語 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孤寂 惆悵 落寞 思念家鄉 思念親人 壯志難酬 憂國憂民 曠達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說出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及體現這些思想情感的關鍵詞語...
出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出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貝的育兒經 古詩出塞,這首詩大家都學習過,詩人要表達的感情是我們要了解的 小勳愛吃肉 出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安寧,讓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歲月不寒 表達了作者對將士們久徵未歸的同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安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析玉花速鸞 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乙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 異鄉 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乙個 獨 字,兩個 異 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 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