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寺歷史簡介,智化寺的介紹

時間 2025-01-31 07:40:26

1樓:棒棒冰

北京文博交流館智化寺,是一座佛教禪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祿公尺倉衚衕5號。始建於明正統八年(西元1443年),是大太監王振「舍私宅」並親自主持修建的。整座寺廟規模不大,但特色顯著,小巧玲瓏,莊嚴華貴。

莊重典雅的黑琉璃瓦頂建築,素雅清新的裝飾彩畫,精美古樸的佛教藝術,以及傳承不斷的京**,都是不可多得的國寶級文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學術、藝術價值。從外觀上看智化寺乃一普通小廟,隱藏在京城一條小衚衕裡,山門不大,還低於路面一大截,除了兩座石獅還算氣魄,實在是毫無出眾之處。但進入山門,眼前立刻開朗,一座座的院落配上別具特色的殿堂,頗有名剎氣魄。

智化寺始建於明正統八年(1443年),與北京其他寺廟不同的是,主要建築的屋頂都是黑色琉璃瓦,這是取其降伏萬惡的寓意。整座寺院佈局嚴謹、規模巨集大,是北京儲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結構建築群。智化寺萬佛閣名揚海外的原因是閣頂那絢美絕倫的楠木藻井。

這藻井經數百年風霜未曾損壞,卻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被寺裡的僧人盜賣給了美國人,現收藏在美國堪薩斯州的納爾遜博物館,在寺裡只能看到它的**了。寺內所藏精品甚多,如智化殿後壁地藏菩薩說法像的明代壁畫和北京現存最古老的轉輪藏。而刻制於清朝雍正至乾隆年間的龍藏經版,是我國現存惟一的大藏經版,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兩部漢文大藏經版之一,因無比珍貴,一般參觀者是難以看到的。

智化寺還有一絕,就是「智化寺**」,至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與西安城隍廟鼓樂、開封大相國寺**、五臺山青黃廟**及福建南音並稱五大古典樂種,被譽為**界的「無形文物」、「出土唱片」、「活化石」。智化寺**採取封閉式的方法師徒相傳,至今已傳至第28代。智化寺雖地處鬧市,但因深藏於衚衕深處,參觀者很少,顯得十分安靜。

漫步於殿前,可見群鴿伴隨著悅耳的鴿哨不時從天空掠過。若在月朗星稀之夜,獨坐簷下,聆聽一曲如天籟之音般的佛門古樂,那是多麼令人神往的境界。

智化寺的介紹

2樓:迉

智化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祿公尺倉東口路北。明初司禮監太監王振於正統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藍七堂」規制而建,初為家廟,後賜名「報恩智化寺」。該寺主要建築自山門內依次為鐘鼓樓、智化門、智化殿及東西配殿(大智殿、藏殿)、如來殿、大悲堂等。

寺內主要建築物的屋瓦用黑色琉漓脊獸鋪砌,雖經歷代多次修葺,樑架、斗拱、彩畫等仍保持明代早期特徵。經櫥、佛像及轉輪藏上的雕刻,道勁古樸,藝術高超。1961年被***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智化寺的建築佈局

3樓:戲致光

智化寺坐北朝南,排列布局具有明代特點,在建築風格上,雖經多次翻修,仍儲存著宋代嚮明清過渡的明顯特徵,也是北京城內現存最大的明代建築之一,是研究明代建築的重要例項。寺中原有房數百間,佔地2公頃多,原有中路5進院落,及東跨院後廟和西跨院方丈院。現中路仍保留山門、鐘鼓樓、智化門、智化殿、萬佛閣和大悲堂等建築,東跨院為小學所佔用,西跨院為民居。

山門在智化寺最南邊,磚砌仿木結構,拱券門,黑琉璃筒瓦單簷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通寬公尺,門額上有石刻「敕賜智化寺」。山門前有石獅一對,門對面原有照壁,解放後拆除。

山門之內為鐘鼓樓,分列東西,形制相同,黑琉璃筒瓦歇山頂,面闊、進深均為公尺,下層為拱券門,單昂三踩斗栱,上層四壁為木障日板,四出門,單昂三踩斗栱。

鐘鼓樓北為智化門,又稱天王殿,黑琉璃筒單簷瓦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通面寬13公尺,進深公尺,單昂三踩斗栱,南北均為障日板壼門式門楣,南面門楣上懸華帶匾「智化門」。殿前有石碑兩座,殿內原有彌勒、韋陀、金剛等塑像,現已無存。

智化殿在智化門之北,為寺院正殿,黑琉璃筒瓦歇山頂,井口天花,面闊三間,寬18公尺,進深公尺,重昂五踩斗栱,殿後有灰瓦懸山捲棚頂抱廈一間。明間層頂原有金碧輝煌的鬥八藻井,但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連同萬佛閣的藻井,被寺僧盜賣至美國。殿內**原有漢白玉須彌座,上供金漆佛像,左右各列羅漢10尊,北側亦有佛像,現已不存。

智化殿前有東西配殿,東為大智殿,西為藏殿,形制相同,黑琉璃筒瓦單簷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智化殿後有一黑琉璃瓦廡殿頂重樓,上層為萬佛閣,下層為如來殿。萬佛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翹重昂七踩斗栱,上下層牆壁上遍飾佛龕,原置小佛像9000餘尊,故上簷榜書萬佛閣,但現佛像缺損很多。

如來殿因殿內供如來而得名,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昂單翹五踩斗栱,殿三面為磚壁,南面為隔扇門窗,東北、西北角有樓可上樓。殿前原有月臺,後因積土被掩埋地下。

大悲堂在萬佛閣北,黑琉璃筒瓦單簷歇山頂,單昂三踩斗栱,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通寬16公尺,通進深公尺。

萬法堂,在大悲堂北,面闊三間,硬山布瓦捲棚頂,居全寺最北。

智化寺是保持著什麼風格的佛教寺廟?

4樓:網友

是北京現存的唯一仍保持著明代風格的佛教寺廟。

智化寺坐北朝南,其排列布局具有明代特點,建築風格則儲存宋代嚮明清過渡的明顯特徵,並開清代建築風格先河。北京現存明代木構古建築,多為單體建築,而智化寺竟聚集了八座明代木代木構建築群。1961年3月,***公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0處,智化寺便名列其中。

這是因為自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將作監李誠奉敕編《營造法式》以後,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欽定頒佈《工程做法則例》以前,元明兩代沒有留下什麼建築規範,要想研究這一時期的建築,只能求助於實物考證。時隔。

五、六百年,元明時代的建築即使不毀也多為後世修建,而智化寺各殿雖經多次翻修,卻仍基本保留著明初規制,為研究明代建築提供了很好的例項。最令人注目的是寺中主要殿宇紅牆之七皆為歇山黑琉璃筒瓦頂,這在國內現存寺院中尚不多見。明清琉璃瓦等級是黑色排在黃色和綠色之後,但在使用中又略有區別:

明皇家寺院、敕建寺院,主要使用黑琉璃瓦;清皇家寺院、敕建寺院,則使用黃或綠琉璃瓦。寺院用黑色瓦覆頂,依據佛經而來。佛經上有「四種色」之說,「息災為白」、「增益為黃」、「敬愛為赤」、「降伏馬黑」、喻「地、水、火、風」之四大。

黑者,象徵風大之色,風為大力之義;如來成道時,亦以風降伏惡魔。此義正與「智化」相對,上以「風」降伏惡魔,下以「智」*)=*">

智化寺景點介紹

5樓:旅行者

智化寺在北京東城區祿公尺倉東口路北。明初司禮太監王振於正統八年(1443年)建,初為家廟,後敕賜名報恩智化寺。土木之變王振誅族。

英宗復辟以後,於天順元年(1457年)在寺內為王振立「精忠祠」,塑像祭祀。天順六年頒賜藏經一部、經櫥兩座,拱冊散藏於如來殿。萬曆和清康熙年間曾重修。

乾隆七年(1732年),御史沈廷芳奏請毀王振塑像。主要建築自山胡姿族門內依次為鐘鼓樓、智化門、智化殿及東西配殿、如褲弊來殿、大悲堂等。如來殿為兩層樓閣,上層四壁遍設小型木製佛9000多個,稱萬佛閣,佛像儲存完好。

智化寺雖經歷代多次修建,仍保持明代早期特徵。經櫥、佛像、轉輪藏上的雕刻,蒼勁雄樸,藝術高超。

交通線路:乘44路、地鐵可到達。

慈化寺為什麼稱為天下第一寺

七月在野 慈化寺被譽為 天下第一禪林 而天下第一寺是洛陽白馬寺。開山祖師普庵禪師於宋乾道二年 1166年 建立慈化寺於南泉山,歷宋 元 明 清四朝,已經有840多年曆史。南泉山是江西名山,是江右佛教大道場之一,被明太祖賜為 天下第一禪林 慈化寺鼎盛之時建有10座殿堂,共2000多間房屋,佔地6萬多平...

西寧東關清真大寺的歷史

東關清真大寺始建於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間,在青海省內規模最大,歷史悠久,與西北地區著名的西安化覺寺 蘭州橋門寺 新疆喀什艾提卡爾清真寺並稱為西北四大清真寺。據現存寺內的 重建西寧大寺碑記 1914年5月立 和 重建西寧東關大寺碑記 1948年8月立 兩塊碑文記載,可以看出這座大寺已經具有60...

德智教育和學而思哪個更不錯啊,德智,學而思,簡單學習網哪個比較好? 理科差

範太少 都還可以,也分地域和老師。不可能說哪個肯定就好,你遇到好的才行。有的q地區學而思做的好,有的地方就不行。好不好的,先去試聽,別完全聽網上的。 都重要,而且兩者是並存的,俗話說得好,有才無德是危險品,所以應該是德才兼備雙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俗塵俗塵 學而思比較好,德智教育也是可以,可以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