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德的哲學主張是什麼,阿德勒思想是一種哲學

時間 2025-02-11 14:50:04

1樓:來自龍泉山顏如冠玉 的石竹

個人對阿勒德不瞭解,就幫你了,現摘錄如下:

阿勒德認為,個人是乙個整體,是乙個與他人和社會和睦相處,選擇和追求與社會理。

想一致的人,而不是乙個一切為「性」的動物。他認為人格的動力是社會的動機(自卑感和追求卓越),並具有創造性自我感念。

1. 自卑感。

阿勒德認為自卑感是人格發展的動力,它驅使人產生對優越的渴望。

2. 追求優越。

阿勒德認為,乙個人生來就有的基本動機是追求優越,其中包含著自卑感、發展、成就、滿足和自我實現。

3. 創造性自我。

阿勒德認為,創造性自我使個體能在可供選擇的生活格調和追求目標之間進行選擇。

4. 社會興趣。

阿勒德認為,人在本性上具有社會興趣,根據人們所具有的社會興趣的程度,把人分為。

四種型別: 統治支配型。

索取依賴型。

躲避型。 社會有益型。

阿德勒思想是一種哲學

2樓:科創

阿德勒者譁心理學和希臘哲學一脈相承,這是阿德勒思想和其他心理學流派不同的一點,是很深奧的學問,同時,又不僅僅是學問,而是可以真正指導人們行為的學問。

阿德勒甚至認為,人們如果不知道阿德勒,不知道阿德勒派,是最好的狀態,說明人們已經有了共同的感覺。這也是阿德勒一種很美好的期待吧!

幸運的是,很多人在喊茄推行或者作用阿德勒思想,比如我們熟知《人性的弱點》的作者戴爾·卡耐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柯維,他們首滲行都運用了阿德勒的思想,建議讀者朋友們做出改變。

阿德勒離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時間,他當時的思想是非常超前的,在現代社會,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運用。希望我們在學習了他的思想以後,可以很好的指導我們的工作、生活和人際關係。

期待我們的進步和改變!

關於阿德勒的目的論

3樓:休究紹

聽了幾天微課,看了點書,感覺阿德勒的目的論是對我衝擊最大的。

作為準科學教教徒,以前學的、用的都是因果論、決定論,發生了什麼事,就必然導致什麼結果。但阿德勒卻說事情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麼看待。所以同樣一件事,可以是消極的、是牽絆,也可以是積極的、是動力。

所有人做的所有事都是正確的,都在朝著ta的目的前進,只是目的可能選錯了,才會產生種種問題。因此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的目的、凳前初心,糾正事情本身是沒用的,修正我們的目的、我們的初心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對個人來說,我們繼承的、或者說被給予的東西是既定的,也絕對不可能是完美的。從因果論來看旁灶,既然我們得到的東西有缺陷,那麼必然自己就是會有不足,那麼自己的自卑就是無可避免的,也無法克服。而以目的論來看,我們的自卑都是有目的的,都是覺得對自己有好處才選擇那樣做,所以是可以改變的。

正因為自卑是有目的的,所以才需要自我接納,與自己鏈結,找出自己的深層目的並予以改變,遇見更好的自己。

對他人和孩子來說,由於ta的每個行為都是符合目的的,對於其目的來說都是正確的,對其來說都是善的,所以對行為本身進行評判很容易陷入對抗,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要透過語言、透過行為找到ta的目的,所以只有先接納,通過同理心傾聽和換位思考,棗啟清才能理解對方,才能建立深層鏈結,才能解決問題。

一切的一切都要從自我接納開始。如果自己都無法接納自己,又談何接納別人呢?

工作、交友、愛;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個人覺得似懂非懂,好像明白又不太會用。還需要通過繼續學習、繼續實踐、繼續分享才能更好的提公升自己,擁抱美好的生活。

阿德勒哲學思想極簡梳理【2】

4樓:漢匠文化

阿德勒哲學關於「課題分離-他者貢獻-建立共同體」的案例解讀。

案例:陌生人。

開車遇到加塞、野蠻駕駛】

課題分離:他這樣的行為是他沒做好他自己的課題,那不是我的課題,和我譽檔無關,我不應受此影響;也不必刻意去為他找理由「他可能是趕著去醫院,趕著去機場…」 這個你自己也不會每次相信)

課題分離就是最簡單野虛轎的方式,避免了憤怒和失控,避免的受害者心態,也避免了因為原諒別人的過錯而覺得自己崇高和偉大的心態!專注自己的當下!

案例:家人。

父母期待】課題分離:那是父母的課題,我不必活在任何人的期待中,我為自己人生意義而活,父母終究會理解的!

催婚】課題分離:那是父母的課題,他們侷限於某些傳統的思想,但不是我的課題,我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過最適合自己的人生!

他者貢獻:無條件地多種形式去表達對父母的愛,並且在有分歧的問題上勇敢面對,多去解釋、**而不是逃避,儘量讓對方理解…

共同體感覺:因為有些關係是沒法去逃避的,比如至親,所以應該更加盡力去建立共同體,愛而存異,和而不同!

阿德勒哲學關於「課題分離-他者貢獻-建立共同體」頌肆的價值點在於,他並不是讓你去無私奉獻、去做聖人、去做救世主,而是讓你首先自己能夠過得更好;

課題分離有助於自己從各種複雜的關係、糾葛和事件中脫離出來,更簡單更純粹,也就更容易獲得快樂;

他則貢獻和建立共同體感覺,一旦建立了這個信念並持續行動,通常可以極大地改善在不同場景下和他人的關係,而人際關係是獲得幸福感主要因素;

所以這是一種多贏的局面,並且自己無論能做到哪一步都是受益者,所以是很有智慧的!

對阿德勒的目的論的理解

5樓:黑科技

這周又讀了一遍《被討厭的勇氣》,加深了對阿德勒目的論的重新解讀。

我們總是把現在的種種原因歸結於過去所造成的。阿德勒的目的論是告訴我們,現在的我們和過去沒有關係,過去的經歷只是賦予了我們乙個意義,看你如何解讀這個意義。

我們做任何事都是有目的的。比如,我討厭這個人,我就會想到一些不喜歡他的事情,無意識地加強討厭他的想法。

我一直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而敏感,自卑著。我有了這個自卑的目的,想法,我就總會從過去的經歷中,去找讓我自卑的一些事情,一直陷入了讓我痛苦的惡迴圈中。

想到這裡,我恍然大悟,這又是乙個內心放煙花的感覺。讀一本書,乙個點瞬間點醒自己,換個視角重新去看乙個問題,感覺完全不同了。

如果我喜歡這個人,或者接納他,那我在腦海中會想到,一些喜歡他的一些事情,進而會讓自己往喜歡他的這個方向,去靠近。

如果過往的經歷,讓我有了自卑的感覺。換作目的論來解讀,我有了自卑的目的,就總是會在過去的經歷中,去找到讓我自卑的一些事情。

但阿德勒說,看你如何賦予過去乙個經歷。如果我把過去的經歷看作是促使我成長的一段經歷,是為了讓我有覺知的去學習,這樣有目的地想,心情好像就輕鬆了許多。

就像有時,孩子哭鬧,讓我心煩。那他的目的是什麼?我會去想,想得到關愛,理解,支援,還是心理上的安慰,乙個擁抱就可以了?

去找到對方的目的,再看待他的行為,儘管不能馬上解決問題,但不會讓我們一直對抗對方,痛苦著。還會調整自己,更積極的想方法,解決問題。

關於阿德勒哲學思想極簡梳理

6樓:華源網路

2020年,有一本書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討厭的勇氣》,隨後我又閱讀了另外幾本關於阿德勒哲學的書籍,受益匪淺,現在試著對阿德勒哲學中我認為最有價值的幾個點進行乙個簡單的梳理…

課題分段敏虛離】

做好自己的課題,做對的事情,真實的面對自己,真誠的對待他人,不必苛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援,他們怎麼想怎麼做是他們的事,即便不被理解,即便被人討厭,那也沒有關係,那是他們沒有處理好他們的課題,和自己無關,也無需在意;於是可以讓自己從複雜的關係中脫離出來;給自己安靜的空間,構建強大的內心,變得溫和而堅定,並且充滿力量,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

他者貢獻】我愛你與你無關」幾乎是對「他者貢獻」最完美的詮釋,只不過這個「拿頌愛」更加廣義,而「你」也更加寬泛;在付出的過程中,付出就已經有了足夠的意義,付出的目的就已經達成;如果付出是為了期望任何回報,那就只是一種功利的交換,那就不是「貢獻」,於是也就體會不到這種「善」的喜悅與成就感…

共同體感覺】

當自身變得足夠強大,並擁有了他者貢獻的能力,再重新面對當初脫離的這段關係,當你不求回報地為對方提供更多的價值時,你會發現,當初的裂痕不僅能夠被修復,通常能變得更加緊密和牢固,你的行為也會影響到對方,正所謂愛出者愛返,直至建立共同體感覺;而這種「關係」適用於朋友、同事、家人以握燃及親密關係;當你能夠在自己生活、學習、工作等不同場景與不同的人都建立起共同體感覺的時候,你將過得非常幸福;因為幸福感源於你的人際關係…

試想,如果這個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做到這些,那麼世界必定會變得非常美好,阿德勒乙個理想主義者,但他給出了實現這個偉大理想的具體路徑…

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什麼,弗洛伊德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什麼?

艾德教育全國總校 弗洛伊德的思想很多,下面介紹一下他的基本思想。人格基本構結 弗洛依德認為人格或人的精神主要分成三個基本部分,即本我 id 自我 ego 和超我 superego 弗洛依德把人的動機歸納為餓 渴 睡 性等,其中性慾占主導地位 本我 但本我往往受到道德 社會法規等現實條件的制約 超我 ...

王陽明哲學的主要思想是什麼,王陽明的哲學思想精髓是什麼?

王陽明的人生哲學 無事心定,有事心靜,事事由心 主要思想 凡粗通陽明學者,都知道陽明學有三變,其發展階段概括起來是 知行合一,默坐澄心,致良知。其思想的精髓,在我看來應該是 心外無物 這一哲學觀點的提出,咋看好像和我們的生活常識相違背,但其針對朱子學 立理以限事 的弊端所發。其知覺體驗類似於存在主義...

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是什麼,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主要是什麼如題

很大的青杏 哲學是愛智慧。因此重要的也許並不是給出問題的答案,而是提出問題。蘇格拉底善於提出問題,他說 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無所知 然後你要我們回答他提出了什麼 所知 這個很讓人頭痛!因為一個喜歡提問善於提問,又不會武斷給出自己答案的人,他一直想要表達和告訴我們的是什麼?或許就是不要放棄 疑問 不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