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的資料,快快快
1樓:神秘
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叭,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同阿體拉叭比武,即摔跤,可是阿體拉叭有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款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叭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
阿體拉叭回來後,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叭便在舊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紮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裡去燒蟲。
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2樓:謙和又舒緩丶倉鼠
火把節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要過三天三夜 第一天祭火 祭祀阿提拉吧 第二天傳火 用石頭擊出火苗 互相傳遞 第三天送火 是最熱鬧的一天 家家戶戶出門看鬥牛 摔跤 選出一位美男和一位美女 不光相貌美麗 還要勇敢 善良 有責任心等好品質的人 晚上人人手拿火把繞著田野 山川奔跑 然後把火把聚在一起形成篝火 十分壯觀。
火把節的火把怎麼製作
3樓:白露飲塵霜
火把節的火把怎麼製作,下火把攔孝御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彝族會點燃慎叢大量的火把,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一般在一些地方或作為特色活動,面我帶大家簡單瞭解一下火把節的火把怎麼製作。
火把的製作分為製作火把和製作燃料,以下是具體步驟:
所需工具:木棒,斧子,樹脂,松果,小刀,杯子。
1、首先,把樹上的樹脂刮在杯子裡。
2、然後再撿乙個松果。
3、把杯子放在篝火旁邊,將裡面的'樹脂融化。
4、融化後,把松果放進去,沾滿樹脂。
5、這樣,火把的燃料就做好了,這種燃料可以燃燒很久。
6、把木棒的一端用斧子劈成兩半。
7、再劈一次,這樣就成了四半。
8、把沾有樹脂的松果塞到這四半里。
9、用小枝條引火。
10、慢慢的就燒著了。
11、簡巖這樣乙個火把就做好了,可見效果不錯。
一、把不用的衣物撕成條或剪成條。每條大概5cm款,30cm長。用自然材料(棉)做的衣服,因為可以容易吸收助燃劑,不容易滴下。
二、在一根木棒(用釘子或訂書釘)上固定一圈破布,把布綁緊。
三、不斷做這個步驟,直到木棒上長度被布覆蓋了。
四、在桶裡裝上自選助燃劑(煤油、食用油、火把油、汽油等等)。在木棒上的布上加足夠的量。
五、把木棒放置幾小時,讓助燃劑幹掉。火把遠離可燃物品。
六、如果地方合適,就把木棒插在地上,否則就用手抓著,遠離草堆和泥土,準備好就可以點火了。
關於火把節的資料 火把節的介紹
4樓:一襲可愛風
1、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公尺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2、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差兆皮,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或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
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3、四猜雹川省涼山州是我國彝族最大的聚居區。每年的農曆6月24日,涼山彝族同胞要穿上虛差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舉辦聲勢浩大的選美活動和服飾、賽馬、摔交、射箭的比賽,並在夜晚點燃火把在曠野中游行,紀念他們心中的英雄。
火把節的資料
5樓:收到過來吧
火把節是乙個歷史悠久的節日,俗稱東方的狂歡節,主要活動有鬥牛,鬥雞,選美等。
6樓:手機使用者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騷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7樓:打算大的薩達撒
這麼簡單的題目自己答。
有關火把節的簡介資料?
8樓:匿名使用者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特有的傳統佳節,自漢唐起,已沿襲一千多年。火把節一般於每年農曆二十四日舉行,歷時三天。有關火把節起源的記載和傳說有數十種,內容豐富,優美動人。
其中較為普遍的幾種說法是:
一、相傳天上的恩梯古茲(彝族神話中的天神)派嘍囉到凡間危害眾生和莊稼,人們在支格阿魯(彝族神話中的英雄)率領下毫不畏懼,在農曆6月24日這天用火把焚燒了害蟲,戰勝了天神,於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代代相傳。
二、書倫撰修《西昌縣誌》載:……唐開元間,有鄧耿詔者,六詔之一也。南詔欲並五詔,因星迴節召五詔令飲於松明樓。
鄧耿妻慈善,懼難止夫勿行,不聽,乃以鐵釧約夫,背而別。比至南詔,火其樓,諸詔尋夫骸不可識,獨慈善以釧故將其骸以歸。南詔異其惠,以幣聘之,善以夫未葬為辭,既葬乃於櫻城自守。
南詔以兵圍之,三月食盡,善盛服端坐餓以死,南詔尋悔,旌其城曰德源。今滇俗6月24日,比戶所松焉。燎長丈餘,入夜爭先燃之,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卜之豐歉。
戚友會聚,剁牲飲酒,夷漢同之……。正如《西昌縣誌。文藝志》(建昌竹枝詞)所載:
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樓煙冷尚餘哀,而今火樹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慧心早卜去難回,贈到金盃隱自哀。千古人猶照亮節,吞來六詔已成灰。
三、遠古的時候,天上的乙個大力士和地上的乙個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戰勝,狼狽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開弄是非,於是天神不分青紅皂白,遷怒於人間,遣派大量的害蟲到地上糟踏莊稼,危害人民,人們點燃火把到田間驅除蟲害,戰勝了天神,這天正好是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屆時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
涼山彝族火把節一年一屆,其主會場一般設在普格縣或布拖縣,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設分會場,其選美活動中評選出的美女一般來自於美姑縣。
火把節的**
9樓:旺仔夏天未成單
如果還需要這樣的**,可以繼續追問,若滿意,望,<>
火把節的來歷,火把節的來歷 少
是四川大小涼山地區的彝族火把節傳說。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玉皇大帝出巡到南天門,無意中向下一看,看見人間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人們男耕女織,和睦相處,那情景比天庭還要好。玉皇大帝這一看可就嫉妒起來了,便對大火神說 你去,把人間給我燒掉!大火神聽了,就到人間來放火。等到了人間,他一看,人間比天庭還要...
火把節的來歷,火把節的來歷和習俗
雲南省的彝 白 傈僳 納西 普公尺 哈尼等少數民族,有乙個共同的節日 火把節。關於火把節的來歷,有許多不同的說法。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彝族火把節 的傳說是 天上的大力士與地上的大力士相約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摔跤,結果天上的大力士摔死了,天神大怒之下,派蝗蟲到人間討回命債。蝗蟲吃光了地上的植物,人們用火...
月亮的資料,快快快!!1
月亮的資料,快快快!關於月亮的歇後語。初二三的月亮 不明不白。初七八的月亮 半邊陰。大年初一沒月亮 年年都一樣。大年三十盼月亮 妄想。三十晚上盼月亮 沒指望。上弦的月亮 兩頭奸 尖 十五的月亮 完美無缺。月亮跟著太陽轉 借光。八月十五的月亮 光明正大。月亮跟著日頭走 惜光。太空人上月球 破跳高世界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