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那墓群中的「俑」都有哪些種類?

時間 2025-04-03 18:05:16

1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說起「俑」,這是吐魯番阿斯塔那墓群中非常有特徵的隨葬物品。這些俑多為泥塑,大都是草芯、泥胎,外施色彩,是十分寶貴的彩塑藝術品。俑的種類很多,鎮墓獸、天王俑、武士俑、儀仗俑、歌舞俑、宦者俑、百戲俑、馬毯俑、各種勞作女俑。

其中鎮墓獸、天王、武士俑等具有高度統一的唐代風格,儀仗俑的配置也與唐代的規定一致。在百戲俑中,見到了「崑崙奴」及獅子舞、頂杆等形象,彌足珍貴。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陶俑,除了細小件馬俑是合模成型外,其餘大都是塑造的。

其骨架是用木棍或草桔捆紮成支架,從俑的藝術形象上看,塑造者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較高的藝術造詣,運用寫實和誇張的手法,技法純熟,手到神隨,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或莊肅挺勁,或靈秀活潑的不同形象。

在這座墓中,還出土了大量的舞樂戲弄俑,非常珍貴,提供了當時流行的傀儡戲的情況。傀儡是表演歌舞、戲弄,以娛樂世俗的。因此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畫,嬉笑怒罵、悲啼、歡唱需維妙維肖,表演時才能有喜劇效果。

這批絹衣木俑均以木雕頭部,彩繪面目,胸部用木條直接在頸下膠合,用紙捻成臂膀,外著錦絹衫裙。這種紙臂絹衣的木俑,既便於表現各種舞蹈動態,又衣著真實,宛若真人。男俑「滑稽戲調」,女俑「秧華窈窕」,與唐代有關傀儡的記載,無論在裝飾、製作、儀態和表情等方面都可以相互印證。

可知這些木俑正是表演歌舞戲弄的傀儡。

在喪葬時表演歌樂,是唐代流行的習俗。這種用於表演「喪家樂」的傀儡,不單是為了殉葬而埋入墓室,供墓主死後享受;更主要是在送葬時炫耀於路人,壯門面。在這批木俑中,男絹衣木偶共出土7個,頭戴烏紗帽,身著黃絹單衣、白褲、系黑帶,穿烏皮靴。

面部表情或歪嘴斜目,或翹唇瞪眼,具有明顯的誇張表情,故作愚痴而引人發笑。而17個絹衣彩繪女俑,具有不同的裝飾打扮,不同的俯仰轉側情態。多數在眉間貼花鈿,朱唇兩側點星靨,髮式有高低雙髻、有高髻、有戴雲髻的假髮。

3個較完整的女俑也是以廢紙捻成臂膀,外著彩錦和綺絹製成的窄袖襦衫,長裙曳地,披帛繞肩,作緩歌曼舞狀,「玲瓏雲髻生花樣,飄飄風袖薔薇香」。其中乙個女俑頭梳雙髻,內罩半臂,外穿紅、黃相間的通幅長裙,外罩著一層天藍色的輕紗,肩上披帛。可以想見當其翩翩起舞時,長裙飄逸,彩帛當風的舞姿,可見匠人的巧妙構思。

這群舞俑的服飾、形象及表演題材都與中原流行的樂舞相差無幾,體現了初唐的政治統一以及經濟、文化對高昌地區的同化與影響。

阿斯塔那古墓群的簡介

2樓:乖乖

地理位置:西晉至唐代貴族墓地,位於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吐魯番市。 年 代:西元3世紀中葉~西元8世紀末。

發掘年代:1959年至今。 簡 介:

阿斯塔那墓地是西晉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1959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先後對其進行了13次考古發掘,清理西晉至唐代墓葬近400座。墓中所見的繪畫有壁畫、版畫、紙畫、絹畫、麻布畫等多種形式,內容可分為人物畫、花鳥畫和天文圖。

出土有泥塑木雕俑像,絹花、彩繪陶罐,絲、毛、棉、麻織物等。此外,還出土各種文書2000餘件,文書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墓中數以百計的千年古屍,是研究歷史上新疆居民的種族、民族特徵的珍貴人體標本。

意 義:阿斯塔那墓地的發現,為研究西晉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經濟、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發展、演變,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墓葬的形制

3樓:酷我

阿斯塔那古墓群現清理出三座斜坡式墓道土洞墓,先來介紹一下它們的墓葬形制阿斯專塔那墓葬形。

屬製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狀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條10公尺長的斜坡墓道,墓道盡頭連著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內一般為夫妻合葬,有的一男二女或三女,此外還有少量的單人葬墓室頂為平頂或穹隆形,一般高為2公尺以上,長寬4公尺見方 最讓人歎為觀止的是墓室後牆的壁畫,繪有人物、鳥禽、花卉、山水,形象逼真,線條流暢。人們可由此來判斷墓主人的身份據考證,墓室主人大多數是居住在當地的漢族人,少數為兄弟民族 這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

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基本狀況

4樓:奶茶忝

阿斯塔那古墓群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吐魯番市區東偏南約40公里處,距高昌故城6公里,是古代高昌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大約形成於西元3-8世紀,距今有1700多年。

歷史。整個墓群從古城東北一直延伸到城西北,東西長約5公里,南北寬2公里,佔地10平方公里。

阿斯塔那旁邊還有哈拉和卓古墓群,二者合稱「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姑母群」。「阿斯塔那」為維吾爾語「京都」之意;「哈拉和卓」為傳說中怒斬惡龍為民除害的維吾爾古國一位勇士的名字。這兩處現分別為當地兩個相鄰村莊之名。

阿斯塔在中外考古界、歷史學界受到廣泛的重視,素有有「地下博物館」之美稱。整個墓葬群共有古墓葬500餘座,埋葬著西晉初年到唐代中期的貴族、**和平民百姓,只是尚未發現高昌國王的墓葬。鞠氏高昌王國名將張雄夫婦及其子張懷寂,就葬在這裡。

阿斯塔那墓群的墓穴多系從夾有戈壁石的黃土層中掏挖而成。由於這裡地勢高敞,氣候炎熱乾燥,墓穴內形成天然無菌環境;墓中古屍及隨葬物品歷經千年都不腐爛,從而儲存了大量文物。很多繪畫、泥俑及其他成千上萬件出土文物色彩鮮麗如新,儲存十分完好。

出土的唐代水餃,形狀與今無異,裡面的餡,也完好如初。

阿斯塔那古墓群的介紹

5樓:雛田菲雪

阿斯塔那古墓群,以葬漢人為主,同時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居民,這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是當年高昌故城居民尋求死後安樂的幽靜之地,在方圓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積著密密麻麻的古冢。既有達官貴族、威武將軍,也有平民百姓、下層兵士。

因而又被當今學者稱為「高昌的歷史活檔案,是吐魯番地區的地下博物館」。阿斯塔那古墓群於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名稱來歷

6樓:夢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魯番市區約40公里,位於火焰山之南,高昌故城之北約2公里的地方 那裡有一片開闊的土地,地上可見隆起的土丘,古墓就深藏在這些土丘之下,如今已有三處墓穴開放,在阿斯塔那古墓群旁還有哈拉和卓古墓群,它們分別是兩個相鄰的居民村的名稱阿斯塔那是維吾爾語「首府」的意思,因高昌回鶻王國的都城離此不遠而得名。

哈拉和卓是古代維吾爾王國一位大將的名字,他死後,人們就將其生前駐地命名為哈拉和卓阿斯塔那古墓群位於西面,哈拉和卓古墓群位於東面,本是兩個墓區,後統稱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 ,是古代高昌王國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各位知道,高昌故城在吐魯番的歷史上曾經是漢代以後,元代以前西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而高昌故城北郊、東北郊和西北郊的地方就成了當年各族居民尋求死後安樂的幽靜之地。

在這方圓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積著密密麻麻的古冢,埋葬在這裡的有達官貴人,也有將軍和武士,更多的是平民百姓 經歷代沿襲,再加上吐魯番地區特殊的地理狀況和氣候條件,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就成了一座著名的反映高昌故城風貌的地下歷史博物館。

《奪冠》中,女排在比賽中展現的精神的變化都有哪些

遙望燕園 電影 奪冠 中,女排精神有著明顯的時代變化。首先,80年代的中國女排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吃苦。電影一開篇,就以被借調到中國女排的陳忠和的 眼睛 為鏡頭落腳點 以中國女排教練袁偉民的 口 為解說,介紹了當時的中國女排隊員是多麼地能吃苦,這群女排姑娘中,每乙個都在用盡全力,正因為她們全都...

環保灶中款式類似與美大的都有哪些??

綜合客戶資訊,美大環保灶 深井式周邊吸菸型 有如下缺點 集油盤 集油盤粘油滯佐料。菜屑遇明火易燃燒,時間久有異味,難清洗。 吸氣口 吸氣口離火苗近,吸氣的同時帶走大量熱量,浪費能源。吸氣口易吸進佐料粉 如辣椒粉,胡椒粉等 及菜屑,難清理。吸氣口位置較低,不易清潔,不可拆洗。 維修保養 須整機取出才能...

染整助劑在印染加工中的作用,染整助劑都有哪些?作用是什麼?

你提的問題太抽象,只是回答染整助劑在印染加工中的作用,參考印染助劑類相關書籍都大致講講作用是什麼,具體分類有前處理,染色 印花 後整理等等,你的題問得能否再具體些?現推薦相關參考文獻 1 黃茂福主編。化學助劑分析與應用手冊。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2 鄭光洪 馮西寧編。染料化學。中國紡織出版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