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詮釋
土家族傳統文化》是由嶽麓書社出版的書籍,於2007年9月1日出版。
2樓:情感解惑大師小娜
一、節日土家族民間非常重視傳統節日,自年始至年終,可謂月月有節。正臘月間的年節(過趕年)、元宵節,二月社日、花朝節,三月寒食節、清明節,四月初八牛王節,五月端午節,六月初六向王節,七月乞巧節、女兒會、月半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十月初一「寒衣節」等等,都是較為重大的節日。二、婚戀土家族歷史上的婚姻比較自由,男女雙方經過自由戀愛,徵得雙方父母同意,經土老師(巫師)作證,即可結為夫妻。
在恩施石窯、大山頂等地,有「女兒會」的習俗,即每年農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過「女兒會」,唱歌跳舞,彼此愛慕,結為終身伴侶。改土歸流後,土家族被迫實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土家族實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姑舅表婚和填房婚之俗。
姑舅表婚,即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又稱「還骨種」;兄亡弟收嫂,弟亡兄收弟婦,稱為「坐床」。但這些習俗到近代就已不存在了。
國內關於土家族文化的研究
3樓:
土家族是中國的乙個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湖南、湖北、重慶、四川等地。關於土家族文化的研究在國內已經有一定的歷史和積累,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和機構:湖南民族學院:
湖南民族學院成立了土家族研究所,致力於土家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開展陵野了大量的學術研究和社會調查。**民族大學:**民族大學設有土家族語言文化學院,開設了土家族語言、歷史、文化、藝術等方面的課程,推動了土家族文化的研究和傳承。
四川民族學院:四川民族學院開設了土家族文化專業,培養了一批專門從事土家族文化研究和保護工作的專業人才。《土家文化》雜誌:
這是國內第一本專門研究土家族文化的學術期刊,每年出版四期,內容涵蓋了土家族語言、文化、歷史、藝術等多個方面。《土家族文化大系》:這是一部由湖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關於土家族文化的大型著作,共分為12卷,包括土家族的歷史、文化、民俗、宗教、語言、文學、**、舞蹈、服飾、建築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以上是一些關於土家族文化仿首的尺大喊主要研究成果和機構,還有很多其他的研究機構和學者也在進行著土家族文化的研究和保護工作。
關於土家族的資料 土家族介紹
4樓:金色盛典歷史
1、土家族(土家語:bifzivkar)是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2、土家族培冊主要分佈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湖南省的土配薯巨集家族主要分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張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縣,常德市的石門等縣;湖北省主要分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來鳳、鶴峰、咸豐、宣恩、建始、巴東、恩施、利川等縣市,宜昌市的長陽、五峰兩縣;重慶市主要分佈在渝東南的黔江、酉陽、石柱、秀山、彭水等區縣;貴州省主要分佈在黔東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縣。
年10月,國家民委通過民族識別,確定土家族為單一民族。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土家族手鍵人口數為8353912人。
土家族的起源
5樓:剛陽文化
土家族的起源說法不一,一說為巴人後裔;一說為古代從貴州遷入湘西的烏蠻的一部;甚至說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後)從江西遷居湘西的百藝工匠的後裔,還有人認為是 **戍邊將士和土著女子的後代。
根據復旦大學對土家族父系基因抽查結果顯示,土家族父系血統以阿爾泰血統為最,約佔28%(大致為匈奴和鮮卑等民族);其次為百越25%;作為土家語言文化主體**的藏日緬反而在三大**中位居第三,佔21%(羌氐);除此之外還有漢14%、苗瑤7%以及印歐5%(應當為五胡中的羯族和月氏人)。
通過史籍記載(土家族於唐朝後期才正式出現於史籍中)、語言學研究(土家語中的阿爾泰元素)、此次的父系基因結果以及土家族自身史詩記載,大致上可知,土家族是五胡與武陵山區的原住民百越民族融合後形成的,以五胡中的羌氐為主導,摻雜阿爾泰、百越文化元素的混血民族,在唐朝後期基本成型。
儘管如此,土家族仍然是藏緬民族,藏緬文化才是畢基文化的核心,與和族、緬甸族(緬族)、藏族、彝族、曼尼普爾族、克倫族、若開族、景頗族(克欽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珞巴族、納西族、羌族、拉祜族、普公尺族、基諾族、門巴族等均為兄弟民族,較早來到東亞的藏日緬民族一員,從而否定了以上各假說。
土家族的喪葬文化習俗,土家族的風俗習慣
牛奶小胖墩 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實行火葬。土司制度時期至今實行土葬,葬禮由土老司主持操辦,土老司祭祀亡人時,將天視窗的紡車倒紡三下,念經送亡人過天橋上天庭。然後假扮亡人,圍繞 哈哈臺 轉圈出門,死者子女跟隨土老司哭喪,土老司唱喪歌,吹牛角,頓時火炮連天,哭唱哀鳴,極為悲痛,歷時幾天幾夜。然後將裝好遺體...
土家族的文化特點??詳細,土家族民族的風俗和習慣是什麼?詳細的
暮夏淺眠 土家族和苗族 侗族 漢族一樣有 哭嫁 的風俗,但現今已經很少看到。在武陵山區的外圍,如石門等地,在1970年代仍行哭嫁習俗。在80 90年代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下還保留著哭嫁的習俗,同時還有抬嫁妝的習俗,嫁妝的技巧,現在只有少數土家老人會了,現已很少見。土家族擁有獨特的山歌和民族舞蹈,特別是...
關於土家族來歷的問題,土家族的歷史由來
歷史由來 土家族的先民與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淵源關係。但其 目前說法不一,一說為古代從貴州遷入湘西的鳥蠻的一部 另說是唐末至五代初年 910年前後 從江西遷居湘西的百藝工匠的後裔。史籍中將湘鄂西一帶土家族稱為 土人 土民 等,清末地方誌中開始用 土家 名稱。歷史上封建領主經濟從五代 907 979年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