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受災
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紙的發明是在西元前的西漢時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 葉上剪刻紋樣。《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凌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採用的是麻料紙,都是摺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2樓:文化新足跡
剪紙是中國一項傳統的手工藝,剪紙的由來也是從紙的出現開始的,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了「對鏡貼花黃」的詩句。
剪紙的起源
3樓:千葉_笙笙
剪紙起源於西漢時期,在唐宋時期工藝逐漸成熟,而到了明清時期則達到了頂峰,如今更是成為了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
其實在紙張沒有發明出來之前,人們通常是在皮革或樹葉上進行剪刻,手法與剪紙基本一致,因此他們的出現也為剪紙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唐宋時期剪紙工藝發展逐漸成熟,甚至出現了以剪紙為職業的工藝人,剪紙工藝得到極大發展。唐朝時期,剪紙工藝水平已經很高了,尤其是整體構圖非常完整,表達了當時人們的理想和願望;宋朝時期造紙業已經很成熟了,因此剪紙也得到了極大的普及,比如民間禮品上面的貼花,還有貼在窗戶上的「窗花」,以及用在彩燈上面的裝飾等等,甚至連皮影戲也是由此演變而來的。
明清時期剪紙工藝已經成熟,並且達到了巔峰,此時剪紙藝術在民間應用更為廣泛,無論是彩燈的裝飾,還是刺繡上面的式樣,都可以看到剪紙的影子。老百姓將剪紙當做家居的裝飾物,不僅美化了整個居住環境,也陶冶了個人情操,而皇親國戚更是注重剪紙藝術,在重大節日都會好好佈置一番,甚至成為了一種儀式感。
剪紙的起源
4樓:諸葛說社會民生
剪紙的起源具體如下:
1、剪紙藝術起源於中國陝西,剪紙是漢族民間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動。
2、現存最早的剪紙作品則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發現,為六世紀時期作品。剪紙藝術於唐代及宋代盛行,後於十六世紀傳入土耳其,並在十八及十九世紀傳入西亞。
有人認為剪紙的前身可追溯到漢唐婦女使用金銀箔剪成方勝貼在鬢角為飾的風俗。早期的剪紙多見於喪葬、祭祀等儀式中,大約跟道家的靈媒神務有關,例如杜甫的《彭衙行》中就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明確記載。
中國剪紙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資訊,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專案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的剪紙的介紹,關於中國剪紙的資料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藝術一般都有象徵意義,也是這種儀式的...
造紙的具體工藝流程,造紙工藝流程分為哪幾步?
古代造紙方法 以我國古書 天工開物 卷中所記載之竹紙製造方法為例,作為介紹。古時以竹子造紙之步驟如下 1.斬竹漂塘 斬竹嫩竹,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並洗去竹子之青皮。2.煮徨足火 將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 徨 桶內與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3.舂 臼 取出上述處理之竹子,放入石臼,...
中國的剪紙由來和歷史,中國的剪紙由來和歷史
凌若霜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大約因其材料易得 成本低廉 效果立見 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 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