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北歐薇子
說起氣球,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詞應該就是浪漫,許多人都會在表白的時候用氣球來助興,而小朋友們對氣球這種東西也非常地感興趣,他們認為這是乙個很神奇的玩具,可以在裡面裝水成為乙個好玩的水球,還有氫氣球,可以飛起來,總而言之,玩的方式有很多,從這些方面看來,氣球是很受人歡迎的,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氣球如果處理的不好,也是很容易發生危險的意外事件的。
活動】在1986年的時候,美國還處於一超多強的地位,所以在各種事業都做的比較好,那個時候有乙個公益事業組織了一場慈善捐贈活動,而且這個活動做的別出心裁,不只是單純的進行金錢捐贈,而是用氣球的方式,也就是一美元可以買兩個氣球,一共有150萬個氣球,當捐贈的錢滿了75萬美元以後,就可以將這些氣球一起放飛。這樣的活動是非常巨大的,所以這個公益事業也組織了2500個志願者來維護秩序,再加上前來捐贈的人也到達了上萬人數,關於捐贈美元的收取同樣需要志願者,這些人都在等待著這樣一場慈善通過氣球的方式一起公升上天空,一定是乙個令人驚歎的壯舉,順便也可以給別的國家看看自己國家是多麼的有愛心。
準備】一般公升上天空的氣球都是用比氧氣輕的氫氣來充實的,不過相關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龐大數量的氣球一旦遇上明火,將是一場不可阻擋的**和災難,所以有人就提議,用氮氣代替氫氣,氮氣在氣球中會慢慢地釋放出來,到那個時候氣球也就可以自然下落了,也不至於造成什麼危害。
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有時候除了人為,天意也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說你想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事情的發展方向也都在你的掌控之中,明明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情況,可是老天爺偏偏不給你這個東風。
暴風雨】當慈善日正式來臨的那一天,所有人萬眾矚目,等著這麼多的氣球公升上高空,突然,這個城市來了一場暴風雨,將還沒來的公升上天空的氣球吹得到處都是,而且有些氮氣球承受不住這樣的劇烈的打擊,有些就飄到了各種各樣的湖裡,還有很多掉到了大馬路上,引起了嚴重的交通堵塞。不止損壞了很多的公共財產,而且很多人也因此受傷,還有些人因此而死亡。
這個公益事業也被懲罰了320萬美元,真是好心辦了壞事的典型代了,75萬遠遠不夠懲罰的數目,不僅沒有到達慈善的目的,反而害了別人和自己,別的地方的人也在看他們的笑話。所以有時候人類的科技在自然的力量面前顯得太過渺小和不堪一擊,做事一定要量力而為。
2樓:時尚又有範兒
1986年,美國人同時放飛150萬隻氣球,最後引發什麼後果?
3樓:周**強強
在這些氣球公升到高空之後,由於氣壓的改變和碰到了閃電造成了大**,在空中彷彿炸彈一樣發生了劇烈的**和超大的聲響。
4樓:自己滴定
後來這些氫氣球發生了巨大的**,導致許多地方都發生了火災,之後美國禁止人們在公開活動中釋放大量的氫氣球。
5樓:小排聊數碼
美國搞全民慈善,放飛150萬個氣球卻遇電閃雷鳴,後來變好事變成壞事,因為這些氣球引發了很多交通事故,也積滿了水面和湖面,嚴重影響視線,給救援人員造成很大阻礙,所以還要出資費用去清理。
34年前美國搞全民慈善,放150萬個氣球電閃雷鳴被擊落,後來怎樣?
6樓:白珍全全全
後來他們認為自己對這件事做得非常的錯誤,於是就公開的向所有人進行了道歉,並且還獲得了很不錯的讚譽。
7樓:夏見冬
當時這一事件造成了嚴重交通事故和恐慌,現在國家已經不允許放飛氣球了,以免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8樓:小排聊數碼
美國搞全民慈善,放150萬個氣球電閃雷鳴被擊落,後來造成凱拆雀一場盯早悲劇,因為這些氣球不僅引發了很多交通事故,也積滿了水面和湖面,嚴重影響視線御缺,給救援人員造成很大阻礙,所以還要出資費用去清理。
你覺得美國為什麼老是搞事情,美國為何頻繁喜歡在中東搞事情呢?
因為欠揍.啊不,是因為想要鞏固自身的地位,不能容忍別的國家高自己一頭。所以其他地方有事的時候就一定會來搞一搞,如果啥事兒都沒有的話,那就只能憑自己本事搞了,能搞多大搞多大。不得不說,他的這種作為的確也給周圍國家造成了很多麻煩,從而達到了一種互相牽絆制約的目的。就是,我不好過,你也別想好過 的這種思想...
當年日本為啥要偷襲珍珠港,與美國開戰?
它侵佔中國是以戰養戰,把中國當作以後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後勤,它的主要目的其實是東南亞,攫取石油橡膠,你看它佔中國都是東南沿海,而且軍團大部分都是丙級丁級師團,甲乙級大部分都投在了太平洋戰場。順便說一下,當時中國沒能力開採石油,都是美國翻喜馬拉雅山給咱運,當然當時中國也沒啥汽車坦克,用不著太多石油 所以...
當年姚明在美國買下酒莊賺1 3億,那「姚餐廳」,開15年賺多少?
十五年不是乙個短時間了,賺的錢沒有一百個億,起碼五十個億也是有了。這種人氣效應的餐廳更是吸引粉絲的消費,更何況他的形象很積極,普通人也會喜歡。姚餐廳年來並未帶來太多收益,相反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姚餐廳中很多餐廳已經被關閉了。我覺得賺的應該是特別多了。因為有名人效應,所以很多人都會去他那裡吃飯。當年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