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觀點有何異同
1樓:邂逅
bai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du年思想家、教育家zhi
儒家創始者。名丘,字仲尼dao,魯版國人。 首先,他提出「仁權」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
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2、孟子(前372-前289)戰國時思想家。名軻,字子輿,鄒國人。 孟子認識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輕視,說:
民為貴」,「君為輕」。他主張實行「仁政」,讓農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並放寬刑罰,減輕賦稅。但孟子又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這是一種為統治階級辯護的思想。
3、荀子(前313-前238)戰國後期思想家。名況,趙國人。 荀子是一位唯物主義思想家。
他認為星墜日食,颳風下雨,春生夏長,是自然界的變化,自然界的變化又是有一定規律的。人力能夠征服自然,應該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這是一種人定勝天的思想,它反映了戰國時期人們對自然鬥爭力量的加強。
孔子孟子和荀子對儒家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貢獻
2樓:腳印大點
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
1.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變「學在官府」為「有教無類」,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
因此儒家思想有了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為全社會所接受並逐步儒化了全社會。
2.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3.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教育思想 孔孟荀董的教育思想
同一位學生在不同的情境提出同樣的問題,孔子也會避免給予千篇一律的回答。例如,樊遲問仁三次,孔子的回答前後便不盡相同。4 這樣的回答方式應該不是流於散漫變成了無章法,而是如顏淵所讚嘆的 循循然善誘人 子罕 10 而 循循善誘 反過來也很能說明因材施教的精神所在。值得注意的是,這二種表現方式所涉及的課題...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黛妮 一 儒家思想的核心 仁 義 禮 智 信 恕 忠 孝 悌 二 內容 儒家思想十分豐富。就個體講,有仁 義 禮 智 聖 信 恕 忠 孝 悌等思想。比照元素論,古人開出過三德 五行 六德等德目。孔孟講的是 聖 端 董仲舒改為 信 端。1 仁 仁愛。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 倫理道德的...
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與老莊的道家思想有何差異?
儒家的思想主要是入世的。而道家的思想是結合入世和出世。所以道家的思想更加的全面,而儒家的思想主要是在世間。但想要得道也要不離世間覺。所以儒家他是老莊思想的乙個延續他只是側重點不一樣而已,這就是差別。儒家重禮,道家無為。孔子的儒家思想與老子的道家思想有什麼不同?它們是對立的嗎?孔子講究人人平等,但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