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宸然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樓:網友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論語》中有關交友的句子有哪些?
3樓:中二病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里仁)人在社會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從外部看,考察乙個人所結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斷出這個人屬於哪種型別。從內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間才能找到歸屬感。
這種歸屬感不同於家的感覺。除了情感的寄託以外,「家」還有天然的血親關係加以維繫。朋友圈則不同,友情不僅可以滿足情感表達交流的需要,還可以使人獲得價值上的認同。
純粹的友情總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維繫的。一方面,我們通過朋友這面鏡子,瞭解自己是誰;另一方面,我們在與朋友的交往中產生共鳴。子曰: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季氏)純粹的友情帶來的是超脫功利的快樂。
當然,朋友還可以滿足我們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說法很不好聽,但卻是現實的。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將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剝離開來。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學而)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
鄉黨)孔子的行動好象就是有子的話的註釋。安葬無可歸的朋友,看似普通卻體現了孔子對朋友樸實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關照,一點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貴。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子貢問何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衛靈公)這兩段話是結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價值性目的交織並存的最好體現。朋友有時也是良師,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當我們要實現某種崇高的價值或理想時,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幫助更是不可缺少的,於是我們就要有意去結交。
就其交友的目的來說是工具性的,就其內容而言是高尚的。
論語中有關交友的句子 多說一些
4樓:金色盛典歷史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呼?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第一)
譯:曾子困唯說:「我每天都會幾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時是不是很誠實?有沒有溫習老師傳授的知識?」
2、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第五)
譯:孔子說:「甜言蜜語、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心懷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3、顏淵、季路待。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寬尺檔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
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譯:顏淵、季路侍奉時。孔子說:
為什麼不說說各人的願望呢?」子路說:「願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壞了也不遺憾。
顏淵說:「但願能做到不誇耀優點、不宣揚功勞。」子路說:
您的願望呢?」孔子說:「但願老人能享受安樂,少兒能得到關懷,朋友能夠信任我。
4、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罕》第九)
譯:孔子說:「一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5、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慎亂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第十六)
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
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論語十則的重點詞解釋,論語十則重點實詞
1 論語十則中的實詞 虛詞。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9656362 實詞 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實詞包括名詞 動詞 形容詞 數詞 量詞 代詞 六類。在文言文中,實詞是大量的,掌握較多的文言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
論語十則重要的讀音和字詞釋義,論語十則重點實詞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yu 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y n 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 學習知識而又經常溫習功課,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並不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
論語十則每個字的翻譯,論語十則每個字的翻譯 20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