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華店藍天
蒙古族將過春節稱為「白月」,原因可能與其崇拜藍色和白色有關。藍色代表蒙古民族自身,而白色代表純潔、吉祥和神聖。
蒙古族過春節要「送舊」和「迎新」。所謂「送舊」即臘月二十三清掃戶內戶外,到傍晚時則要「祭火」。「祭火」初由薩滿教傳入,後蒙古族改信喇嘛教,形式又有改變。
蒙民把羊胸脯肉連同白「哈達」、肉末粥、黃油、酒等物作為祭品,然後由長輩點燃九盞小燈。儀式開始後,將祭品投入火中,口誦讚詞,祈禱家人幸福。祭火忌用紅色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
蒙古族認為火代表著乙個家族的傳宗接代、人丁興旺,故而十分虔誠。祭火儀式結束後,全家開始進餐。有時也把剩餘的祭品送與附近親戚分享。
祭火的時辰為傍晚時分。上祭品時,男人在前,女人在後,虔誠叩拜。如有條件,還要專請喇嘛祭火。
臘月二十三以後,即準備過春節。衣食住等方面皆與平日不同。食物方面,要製作炸油子,花樣繁多,尤其是供佛之物,力求美觀。其次是包餃子,俗稱「黃饃饃」或「扁食」。
年三十是最為熱鬧的一天。全家人皆著新製作的蒙古袍,顯得精神煥發。上午,先要上供祭佛,在佛祖供台上擺上各種奶食、油食,擺成小塔形狀,上面還要插上特製的金銀花。
再用十二個小銅盅倒滿白水,然後點上長明燈。同時開始貼對聯(用蒙文書寫)。晚上備好飯菜後,在院外找一平地,鋪好新氈,擺上酒席,開始祭祖。
長輩複誦著祖先名字,將酒一杯杯灑在地上,灑向天空。祭祖畢,全家上席。晚輩給長輩敬酒稱辭歲酒。
此日,全家不分男女老幼,皆可盡情娛樂,男人多下蒙古象棋,婦女兒童玩「羊拐」,一夜不睡,直至天明。
初一凌晨,擺上宴席,先由晚輩給長輩敬酒,行跪拜禮。男人雙膝下跪,頭往下低時雙手上下擺動。長輩以吉祥言語作為回報。
未婚女子與男人一起跪拜,而已婚女子則右膝下跪,右手在面額右側上下擺動,新媳婦則須唱歌。然後便開始外出拜年和迎接前來拜年者。人們跨上早已備好的駿馬,三五成群地奔向「浩特」(村鎮),逐個地串蒙古包。
串包中,先要給長輩叩頭祝願,其後由主人家的女婿為前來串包的客人敬酒,按習慣此酒每敬必喝,通常是載歌載舞,氣氛熱烈。串包男女經常利用此機會賽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不相讓,茫茫草原,縱橫馳騁,冰冷大地上奔淌著生命的熱流,預示著來年無盡的希望。
2樓:
衛拉特蒙古過春節是按照蒙古喉獨特的風俗習慣進行的,熱鬧、吉洋。
在農曆大年三十晚,全家老少部不睡覺,一起做過春節的準備工作,或剁肉、包餃子,或備好春節穿的新衣服,或籌備待客事宜,一直要忙到天亮。
蒙古族過春節時非常講究衛生,農曆二十九之前就要把房子打掃乾淨,家裡的所有東西都要洗乾淨。
3樓:校慧雲
這問題問的 沒啥意思
我們蒙古族和北方的漢人一樣 啥節日都不放過
能放假就放假 絕不加班
蒙古族如何過春節
4樓:古方紅糖
蒙古族春節習俗——祭祖儀式,除夕之夜,要舉行祭祖儀式。以往,在祭祖儀式申,還要進行鍛鐵活動。蒙古族有個古老的《化鐵出山》的傳說,人們把它看作是自己民族起源的傳說。
這一夜燈火通明。有的還請來蒙古民間藝人說唱「烏力格爾」(蒙古書)。青年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不參加歌舞的姑娘們則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歲到午夜的習慣。
蒙古族春節習俗——漢族習俗,近些年來,蒙古族春節雖與漢族大體一致,並吸收一些漢族習俗,如吃餃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許多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閤家團圓。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節日服裝,聚於一堂,叩賀新年。首先由輩數最小的,向長輩拜年,依次進行;晚輩叩頭,平輩請安;並裝菸、敬酒、獻哈達。
長者受禮之後,要向弟、侄、兒、孫們表示祝福。祝福完畢,要給孩子們一些禮物和「壓歲錢」。天一亮,家族親友間就開始互相拜年。
遠途的都要騎馬或趕車來。叩節、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結束。在邊遠農牧區,正月十六清晨,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常在一起嬉鬧的人還有「哈巴德」(打黑墨)的習俗。
就是在對方熟睡時,偷偷在他前額上抹黑,塗物多為鍋底灰。
蒙古族春節習俗——「查干薩日」祝福,蒙古族把正月稱為「查干薩日」(漢語意為「白月」);草原上的春節活動主要有祭火、祝壽、拜年等,並且從農曆臘月二十三開始,到正月(查干薩日)達到高潮。
祭火,蒙古族很早以來以祭火的習俗迎接春節,因為燃旺的火焰象徵著一年裡一切幸運吉祥。祭火在過去比較盛行,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哈日楚戶」(貧民)一般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火,而「台吉」(貴族)在臘月二十四日祭火,有的牧戶把系有五色彩綢的五小捆蘆葦插在門外樹上,將劈成細條的柞樹放在燃旺的火撐子上方的四條腿上,戶主穿好禮服跪在正門處的墊子上,把用油網包好的羊胸骨奉獻給聖火。
婦女們則將美酒、黃油灑進聖火,並按順序站立,叩頭。富裕的牧戶則搞大型祭火,祭祀時用整羊,並將左鄰右舍請來喝茶吃酒。有的將聖火點燃後三天不熄,三天中不許遷場,不許在聖火上烤腳。
目前,傳統的祭火在新一代牧民中已很少舉行了,但是在草原旅遊點和慶祝的喜慶日子,人們還是點一堆篝火助興。
拜年,草原上春節最隆重的活動,拜年在正月初一晨曦微露時候開始,牧民們先祭敖包,然後開始家庭內部拜年,先是晚輩向長者問安跪拜,然後由長者祝福晚輩幸福長壽。拜年時,晚輩要衣帽端正,手捧哈達進行。家庭拜年後,牧民們相互互拜。
互拜時,先到年長者的家裡,隨著互拜的進行,人們自動結伴而行。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齡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時,牧民們一般要獻上一兩首頌辭或頌歌。
對出色的歌手,戶主會捧起放有哈達的奶食盤頌祝辭。草原上的春節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牧民們辛勤勞動一年後歡歌笑語的時刻。
蒙古族春節的風俗習慣
5樓:抱香蕉睡覺
蒙古族習慣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準備炸餜子,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炸餜子日」。為春節準備的餜子有特殊的炸法。在炸餜子之前,先用面捏出青蛙或公羊的形狀,頭朝下固定在油鍋邊。
據說這樣可以增加餜子的色澤。這一天的餜子一定要炸得非常豐盛,要足以吃到春節結束。
年三十是最熱鬧的一天,全家換新裝,上午要上供祭佛,在佛櫃供台上擺上各種奶食、油食,擺成小塔型,上邊插上特製的金銀花。還用十二個小銅盅倒滿白水,一天換一次水,然後點上長明燈。
蒙古人管正月叫白月、春節叫白節。新春期間,男女青年紛紛騎上駿馬(舊時正月初
二、初五、初七不出門),帶上哈達、鼻煙壺和美酒,三五成群,興高采烈地挨個給親友拜年。草原上,酒肉飄香,歌舞昇平,到處瀰漫著濃厚的節日歡樂氣氛。
6樓:失落的烟花
蒙古族過春節分「送舊」和「迎新」。送舊是臘月二十三清潔衛生打掃家,到傍晚要「祭火」。「祭火」是從薩滿教傳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後有所改變,蒙民把羊胸脯肉連同白「哈達」、肉公尺粥、黃油、酒等做祭品,然後由長輩點燃九個小燈,並將祭品投入旺火裡燒,口裡誦讚詞,祝福家人幸福。
祭火忌用紅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的,因為蒙古族都認為「火」代表著乙個家族的傳宗接代、興旺。燒完祭品後,全家進餐。有的把祭品的剩餘送給附近親戚吃。
「祭火」的時辰為傍晚黃昏時,上祭品時,男人在前,女人在後叩拜。在古代,有錢人還專請喇嘛祭火。
臘月二十三以後,就準備過春節。有關衣食住各方面的事,如炸油果子,油食花樣繁多,尤其供佛之品要講美觀。其次是包餃子。
年三十是最熱鬧的一天,全家換新裝,上午要上供祭佛,在佛櫃供台上擺上各種奶食、油食,擺成小塔型,上邊插上特製的金銀花。還用十二個小銅盅倒滿白水,一天換一次水,然後點上長明燈。同時,開始由對聯(與漢族同,只是寫蒙文)。
晚上,備好飯菜後,在院外找一平地,鋪好新氈,擺上酒、菜、肉,開始祭祖先。長輩嘴裡念著高祖、曾祖的名字,把酒一盅又一盅地撒在地上,撒向天空。祭完祖先後,全家上席,晚輩敬酒給長輩送舊歲。
這天,全家不論男女老幼,玩什麼都可以。在牧區,男人下蒙古象棋,女人、娃娃玩「羊拐」,蒙語叫「沙」,一直玩到天明。初一凌晨,擺好飯菜上度給老人長輩敬酒,敬酒時要跪拜,男人雙膝下跪,頭往下低時雙手向上下擺動。
這時,長輩祝福你長命百歲,終身幸福等。未婚女子與男人一樣叩拜,而已婚女人則右膝下跪,左膝半跪,右手在面額右側上下擺動。新媳婦則須唱歌。
初一不分男女相見第一名話是問:「新年好」、「過年好」,而不說「見面發財」之類的話。給親戚拜年時,每人帶藍色哈達和酒。
到親戚家,先到佛堂或者供佛像之處,給佛像叩頭,然後用自備的酒敬長輩。向長輩敬酒時,敬者必須戴帽子。長輩兄長向你敬酒,必須站起來等;而且喝完才算有禮貌,如不喝者可回敬。
如今拜年時,已改為握手等新習俗了。牧區拜年時,不管你是否吃過飯,都煮餃子,實在吃不下可嚐乙個。
7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蒙古語叫「查干薩日因巴雅爾」,直譯為「白月之節」。 查干薩日到來之前,把蒙古包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有人還把蒙古包遷到新址。富裕人家給蒙古包換上新的蒙氈、圍氈和內壁簾。
這些一般都在「朱臘薩日」(點燃佛燈之月)即23(或24)日祭火節前完成。
祭火節是春節的前奏。在這個節日前,蒙古人還要掛出嶄新的風馬旗,象徵在新一年裡全家人將意氣風發、萬事如意。除此以外還要盡量送還借來的錢物,忌諱把債務帶入新年。
祭過火後,在整個春節期間不事借貸。祭火神的主要祭獻物是煮熟的山羊胸骨、五彩布條、阿穆蘇(奶油粥)、酒、點心、草香、茶葉、乾紅棗等。先清除掉火撐子裡的灰燼,為火撐子換上新的火台,點燃新火,周圍點燃四盞佛燈,然後主祭人(一般是戶主)誦讀祭火詞,同時把祭獻物慢慢放進燃燒的火灶裡。
春節的前一天蒙古人稱之為「閉特溫」,意思為「閉合之日」。那一天,牧民們把一年中未幹完的工作全部結束,並把牲畜趕回入圈或放在家附近。把書籍和各類工具擦拭乾淨後,用草香或白食獻祭。
女人們則把縫紉用具和材料收拾起來放在箱子裡。
除夕傍晚,要舉行祭祀祖先的儀式。當天黑之時,在離家稍遠處找一塊乾淨的地方燃起一堆篝火,把事先準備好的食物德吉——酒、肉、包子、點心等放在火裡燒,以其火煙獻祭。戶主和主婦領著男性家庭成員向火的方向叩頭,祈禱祖先在天之靈在新的一年裡保佑全家人。
來家的客人、外甥不能參加這個儀式。
除夕是閉合之日,也是團圓之日,外出的人都會趕在這一天前回到家裡團聚。因此,除夕的午夜飯以吃完整的羊頭(未卸開頜骨的)、包子、餃子等具有完整外形的食物為吉利。全家人歡聚一堂,享用團圓飯,彈琴奏樂,盡情歡樂。
除了自己吃好喝好以外,人們還要把家畜、狗、貓等餵飽,因為這是來年豐收的象徵。
初一早晨全家人拜年。初二在蒙古人看來是一年當中最為吉祥的「巴拉吉尼瑪」日子,意即「萬事成功的日子」。初二晚上,人們觀賞月亮和星星,認為這樣能使人在新一年裡朝氣蓬勃,心想事成。
初三是老年人聚會的日子。初七夜晚,當北斗七星剛剛閃爍在天空之時,人們在家門口擺設祭台,焚香、點燃佛燈,把食物的德吉獻向七星,祈禱保佑性命財產,剩下的食品作為七神星的恩賜分給每個人品嚐。
蒙古族服飾特和蒙古族的生活特點,蒙古族服裝特點
各種怪 1 服飾特點 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 腰帶 靴子 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 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
蒙古族葬禮是怎樣的,蒙古族的葬禮
蒸粟損敵 是牧區盛行的一種葬式,又稱野葬或棄葬。人死後,脫掉死者的舊服裝,換上新衣或用白布纏裹全身,將屍體放在勒勒車上,趕車急行,屍體掉在 那裡就是吉樣的葬地。後,死者的子孫一般49天內不剃髮,不飲酒娛樂,路遇行人不寒喧,以示哀悼。火葬是喇嘛教傳人蒙古族地區後出現的一種葬式。為王公貴族 大喇嘛 官吏...
關於蒙古族的,關於蒙古族的資料
2001中華龍 蒙古族是我國東北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除蒙古國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及臨近省份以及俄羅斯聯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為一千萬人,語言為蒙古語。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國境內。位於俄羅斯西南方的一塊是卡爾梅克人。蒙古 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乙個部落名稱。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