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直搗山寨
一,眉目傳情 --情意即為愛的資訊
拼 音[méi mù chuán qíng]五 筆 nhwn
繁 體 眉目傳情
基本釋義 詳細解釋
用眼色傳遞情意。多用於男女之間。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目挑心招 眼去眉來
二,烽火狼煙 --敵人來犯的資訊
詞語解析
烽火狼煙本是古代中國邊境的士兵為了及時的傳遞敵人來犯的資訊,在烽火台上點燃「燃料」,點燃時的煙很大,可以從很遠處看到,就這樣,烽火台乙個接乙個的點下去,敵人來犯的訊息就被很快的傳遞出去。 還有同名歌曲、**、遊戲錦囊牌。
相關成語 「烽火戲諸侯」、「狼煙四起」
起源 古代中國
三,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傳遞思鄉資訊基本釋義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用 法主謂式 作定語 含貶義
近義詞 八面受敵 八方受敵
反義詞 歌舞昇平 左右逢源
例 句我們利用有利地形,又調來幾支隊伍,使敵人陷於~的絕境,不得不繳械投降。
2樓:劇禎赫連英髮
古人傳遞資訊的三個故事是:鴻雁傳書,青鳥傳書,黃耳傳書。
寫3個以上古人傳遞資訊的成語
3樓:
古人傳遞資訊的三個故事是:鴻雁傳書,青鳥傳書,黃耳傳書。
4樓:土龍道宗
飛鴿傳書,烽火連天,鳴金收兵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式至少說出三
描述「古代傳遞資訊」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飛鴿傳書、烽火狼煙、鴻雁傳書、道路相告、蝶使蜂媒、河魚天雁、黃耳傳書、寄雁傳書、信使往還、燕足系詩。
1.蝶使蜂媒 [ dié shǐ fēng méi ]
釋義:比喻傳遞資訊者或男女雙方情愛的媒介。宋 朱淑真 《恨春》詩之四:
「蝶使蜂媒傳客恨,鶯梭柳線織春愁。」 明 徐渭 《女狀元》第五出:「狀元險誤我你做雌雄配,不笑殺了蝶使蜂媒。
」 清 張潮 《<板橋雜記>小引》:「鶯喉燕態,盡屬奇觀;蝶使蜂媒,都歸大雅。」
2.河魚天雁 [ hé yú tiān yàn ]
釋義: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後即以之借指傳送書信者。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意馬心猿縈夢寐,河魚天雁託音書。」
3.黃耳傳書 [ huáng ěr chuán shū ]
釋義: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出處:《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為書以竹筩盛之而係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為常。」
4.寄雁傳書 [ jì yàn chuán shū ]
釋義:指傳遞書信。
出處:宋·黃庭堅《寄黃幾復》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5.燕足系詩 [ yàn zú xì shī ]
釋義:唐 任宗 妻 郭紹蘭 ,因 宗 經商 湘中 ,久不歸,見堂上雙燕翻飛,嘆言:「爾海東來,必經 湘中 ……欲憑爾附書,投於我婿。
」因以所吟詩繫於燕足,燕徑飛至 荊州 任宗 處。
乙個接乙個傳遞資訊的成語有哪些
6樓:曉林清風
奔走相告
口口相傳
紛至沓來
接踵而至
捷報頻傳
7樓:一葉知秋
口耳相傳
一傳十,十傳百
古代資訊傳遞的成語
8樓:學海mam無涯
【鴻雁傳書】(成語)
鴻雁傳書,又名飛鴿傳書,指通訊,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飛鴿傳書】
飛鴿傳書與「鴻雁傳書」是乙個意思,是古人之間聯絡的一種方法,將信件繫在鴿子的腳上,然後傳遞給要傳遞的人。古代通訊不方便,所以聰明的人利用鴿子會飛,而且飛得比較快、會辨認方向等多方面優點,馴化了鴿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來講,鳥類本身會認識回家的路,就像倦鳥歸巢一樣。《山海經》曾經記載,西王母的身邊有3只青鳥,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資訊,把幸福吉祥快樂的聲音,傳遞到人間。
據說西王母曾給漢武帝劉徹寫過信,就是派青鳥把信送到漢武帝的宮殿中。後來,民間根據這樣的傳說,便利用鴻雁這種鳥進行傳書,這就是古人之間聯絡的一種方式。再後來,就演變成了飛鴿傳書。
古人傳遞資訊的故事的古詩詞兩首一
9樓:匿名使用者
逢入京使
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欲寄彩箋無尺素,天長水闊知何處?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古人傳遞資訊的故事有哪些?
10樓:七色色拉
古代通訊
【【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西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單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單于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兇和好,結為姻親。
漢朝使節來兇,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于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後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匈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乙隻大雁,足上繫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乙個大澤中。
」漢使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于。單于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
【青鳥傳書】
據我國上古奇書《山海經》記載,青鳥共有三隻,名曰詔蘭、紫燕(還有乙隻青鳥的名字筆者沒有查閱到),是西王母的隨從與使者,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資訊,將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傳遞給人間。據說,西王母曾經給漢武帝寫過書信,西王母派青鳥前去傳書,而青鳥則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漢宮承華殿前。在以後的神話中,青鳥又逐漸演變成為百鳥之王——鳳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詩「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詩「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李商隱有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崔國輔有詩「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借用的均是「青鳥傳書」的典故。
【風箏通訊】
我們今天娛樂用的風箏,在古時候曾作為一種應急的通訊工具,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傳說早在春秋末期,魯國巧匠公輸盤(即魯班)就曾仿照鳥的造型「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這種以竹木為材製成的會飛的「木鵲」,就是風箏的前身。到了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人們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紙糊之,便成了「紙鳶」。五代時人們在做紙鳶時,在上面拴上了乙個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風箏」這個詞便由此而來。
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製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資訊和軍事情報。到了唐代以後,風箏才逐漸成為一種娛樂的玩具,並在民間流傳開來。
【通訊塔】
18世紀,法國工程師克勞德.查佩成功地研製出乙個加快資訊傳遞速度的實用通訊系統。該系統由建立在巴黎和里爾230千公尺間的若干個通訊塔組成。
在這些塔頂上豎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裝一根水平橫桿,人們可以使木桿轉動,並能在繩索的操作下擺動形成各種角度。在水平橫桿的兩端安有兩個垂直臂,也可以轉動。這樣,每個塔通過木桿可以構成192種不同的構形,附近的塔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種含義的資訊。
這樣依次傳下去,在230千公尺的距離內僅用2分鐘便可完成一次資訊傳遞。該系統在18世紀法國革命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11樓:中國四毛
在遠古時候,我國使用擊鼓傳遞資訊,最早當在原始社會末期。
到西周時候,我國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郵驛制度。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步,郵驛通訊逐漸完備起來。
三國時期,曹魏在郵驛史上最大的建樹是制定《郵驛令》。
隋唐郵傳事業發達的標誌之一是驛的數量的增多。
我國元朝時期,郵驛又有了很大發展。
清代郵驛制度改革的最大特點是「郵」和「驛」的合併。
清朝中葉以後,隨著近代郵政的建立,古老的郵驛制度就逐漸被淘汰了。
【烽火傳軍情】
「烽火」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訊方法,始於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衝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築一高台,俗稱烽火台,亦稱烽燧、墩堠、煙墩等。高台上有駐軍守候,發現敵人入侵,白天燃燒柴草以「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以「舉烽」(火光)報警。
一台燃起烽煙,鄰台見之也相繼舉火,逐台傳遞,須臾千里,以達到報告敵情、調兵遣將、求得援兵、克敵制勝的目的。
在我國的歷史上,還有乙個為了討得美人歡心而隨意點燃烽火,最終導致亡國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周滅商後建都鎬京,歷史上稱作西周。初期,周王為鞏固國家政權,先後把自己的兄弟、親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諸侯,建立諸侯國,還建立了一整套制度,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了一定的發展。
【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西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單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單于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兇和好,結為姻親。
漢朝使節來兇,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于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後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匈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乙隻大雁,足上繫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乙個大澤中。
」漢使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于。單于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
【青鳥傳書】
據我國上古奇書《山海經》記載,青鳥共有三隻,名曰詔蘭、紫燕(還有乙隻青鳥的名字筆者沒有查閱到),是西王母的隨從與使者,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資訊,將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傳遞給人間。據說,西王母曾經給漢武帝寫過書信,西王母派青鳥前去傳書,而青鳥則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漢宮承華殿前。在以後的神話中,青鳥又逐漸演變成為百鳥之王——鳳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詩「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詩「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李商隱有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崔國輔有詩「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借用的均是「青鳥傳書」的典故。
【黃耳傳書】
信鴿傳書,大家都比較熟悉,因為現在還有信鴿協會,並常常舉辦長距離的信鴿飛行比賽。信鴿在長途飛行中不會迷路,源於它所特有的一種功能,即可以通過感受磁力與緯度來辨別方向。
信鴿傳書確切的開始時間,現在還沒有乙個明確的說法,但早在唐代,信鴿傳書就已經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一書中有「傳書鴿」的記載:「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
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依所教之處,飛往投之。九齡目為飛奴,時人無不愛訝。」張九齡是唐朝政治家和詩人,他不但用信鴿來傳遞書信,還給信鴿起了乙個美麗的名字——「飛奴」。
此後的宋、元、明、清諸朝,信鴿傳書一直在人們的通訊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風箏通訊】
我們今天娛樂用的風箏,在古時候曾作為一種應急的通訊工具,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傳說早在春秋末期,魯國巧匠公輸盤(即魯班)就曾仿照鳥的造型「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這種以竹木為材製成的會飛的「木鵲」,就是風箏的前身。到了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人們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紙糊之,便成了「紙鳶」。五代時人們在做紙鳶時,在上面拴上了乙個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風箏」這個詞便由此而來。
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製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資訊和軍事情報。到了唐代以後,風箏才逐漸成為一種娛樂的玩具,並在民間流傳開來。
【燈塔】
燈塔起源於古埃及的訊號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燈塔建於西元前7世紀,位於達尼爾海峽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鐘樓矗立著。那時人們在燈塔裡燃燒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西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國王托來美二世菲萊戴爾夫之命在埃及亞歷山卓城對面的法羅斯島上修築燈塔,高達85公尺,日夜燃燒木材,以火焰和煙柱作為助航的標誌。法羅斯燈塔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2023年毀於**。9世紀初,法國在吉倫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燈塔,至今已兩次重建,現存的建於2023年。
在古老的燈塔中,義大利的萊戈恩燈塔至今仍在使用。這座燈塔是建於2023年,用石頭砌成,高50公尺。美國第一座燈塔是建於2023年的波士頓燈塔。
此後,2023年建成透鏡燈塔,2023年建成電力燈塔,2023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軟地基上建造燈塔,2023年落成第一座氣體閃光燈塔。 2023年,全世界僅有燈塔1570座,2023年增到9400座。到2023年初,包括其他發光航標在內,燈塔總數已超過55000座。
【通訊塔】
18世紀,法國工程師克勞德.查佩成功地研製出乙個加快資訊傳遞速度的實用通訊系統。該系統由建立在巴黎和里爾230千公尺間的若干個通訊塔組成。
在這些塔頂上豎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裝一根水平橫桿,人們可以使木桿轉動,並能在繩索的操作下擺動形成各種角度。在水平橫桿的兩端安有兩個垂直臂,也可以轉動。這樣,每個塔通過木桿可以構成192種不同的構形,附近的塔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種含義的資訊。
這樣依次傳下去,在230千公尺的距離內僅用 2分鐘便可完成一次資訊傳遞。該系統在18世紀法國革命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訊號旗】
船上使用訊號旗通訊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旗號通訊的優點是十分簡便,因此,即使當今現代通訊技術相當發達,這種簡易的通訊方式仍被保留下來,成為近程通訊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進行旗號通訊時,可以把訊號旗單獨或組合起來使用,表示不同的意義。
通常懸掛單面旗表示最緊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內容。例如,懸掛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潛水員,請慢速遠離我船";懸掛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懸掛w字母旗,表示"我船需要醫療援助"等等。
【旗語】
在15-16世紀的200年間,艦隊司令靠發炮或揚帆作訓令,指揮屬下的艦隻。2023年,英國的美洲艦隊司令豪上將印了一本訊號手冊,成為第乙個編寫訊號書的人。後來海軍上將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記"字母,創立了一套完整的旗語字母。
2023年,納爾遜勳爵指揮特拉法加之役時,在陣亡前發出的最後訊號是波帕姆旗語第16號:"駛近敵人,近距離作戰。"
2023年,英國海軍馬利埃特上校編出第一本國際承認的信號碼。舫海訊號旗共有40面,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數字旗,3面代用旗和1面回答旗。旗的形狀各異:
有燕尾形、長方形、梯形、三角形等。旗的顏色和圖案也各不相同。
古人傳遞資訊的故事左右,古人傳遞資訊的故事200字左右
古人傳遞資訊主要用以下方法 飛鴿,烽火,快馬,暗號,手語,書信,旗幟等。主要有飛鳥傳 飛鴿傳書 鴻雁傳書 飛雁傳書 驛傳 快馬加鞭 烽火,狼煙,旗語 燈光 三打祝家莊 孔明燈 等等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
1 羽檄 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2 雞毛信 一般用於民間。3 羽書 用於徵調軍隊。4 信鴿傳書 所說的飛鴿傳書 用候鳥,特別是鴿,雁等作傳輸工具5 快馬傳書。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6 傳竹筒 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7 急腳遞 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 傳金...
古人傳遞資訊小故事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飛鴿傳書 用烽火 用快馬等等,在這裡提供乙個有關於烽火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周被犬戎滅亡的導火線,而褒姒也因此成了紅顏禍水的代名詞.周宣王死了以後,兒子姬宮涅 音ni 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麼國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樂,打發人到處找美女。有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