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得民心者得天下,無可厚非。但是歷史上,得天下者未必得民心。封建王朝並非都得到了民心。
先說近的,如果「得天下者必得民心」,那清軍人關,建立清朝時又得到了什麼民心?相反,由於不得民心,所以才「留頭不留發,留髮不留頭」,所以才「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你可以說當時明朝太腐朽,把天下讓給滿族建立的王朝至少好一點,但這是另外乙個問題,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
至少清朝在得到天下之際,是毫無民心可言的。當時的老百姓對這個關外的民族並非很了解,只知道是那種比較荒蠻的遊牧人,對乙個還不是太了解的民族,而且還帶著「騎馬民族』,這一「惡劣」形象,當然不存在民心所向。真就民心而言,老百姓寧願生活在腐朽的漢族王朝的天下,也不願被文明程度很低的,而且因為陌生而難以揣測、預料的異族所統治。
同樣,元朝得到天下、金朝得到北方都是談不上什麼民心所向的。如果說明朝太腐朽,失去天下是活該的話,那麼北南兩宋相對而言就很冤枉了。兩宋時代是中國經濟、科技、文化極度發達的時代,普通人只知道唐代繁榮,其實在經濟、科技上,許多學者往往認為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的頂峰。
據統計,北宋一年的國庫收人就相當於十八世紀整個歐洲的生產總值。而且北宋每年的收人有幾成要進貢遼國,但它依然經濟繁榮,國富民豐;金兵南下,宋室南渡後,僅用了二三十年時間就使得南方經濟達到了北宋的規模,後來南方的繁榮與南宋的開發是分不開的。如果有人居然認為女真、蒙古之所以勝利,是因為他們取得了廣大漢族百姓的民心,那就是在痴人說夢,缺乏歷史常識,所以,僅僅靠民心,是得不來天下的。
其實民心如水,水雖有狂暴之時,但不遇大風大力,大多時候是木然沉靜的,誰又能確定民心怎樣呢? 24
2樓:匿名使用者
你走進乙個人的心裡。那就證明你對他很重要。相反你被人從心裡遺忘,也就證明著你對他來說已經可有可無。我把民心比喻成你。把天下比作他。能理解嗎,
3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有人幫助才能強大
4樓:匿名使用者
水亦能載舟.亦能覆舟...簡單解釋..全天下的人都認為你可以做皇帝!請問還有誰能阻擋?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誰知道這句話的意思請解釋一下?
5樓:匿名使用者
【得人心的人可以得到天下,失去人心的人會失去天下】你不是開始來吧?
6樓:步健
得民心者得天下」據說出自三國時的司馬懿,其臨死前對司馬師和司馬昭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諸侯;得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
也可能是孟子,因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
李世民說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嗎?
7樓:永夜
不是他說的,他說的是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內為鏡,可以明得失。
出自容《舊唐書》卷七十一.魏徵列傳.原文是「(太宗)嘗臨朝謂侍臣曰: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出自 《孟子·離婁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而「得民心者得天下」據說是三國時的司馬懿所說,其臨死前對司馬師和司馬昭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諸侯;得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
得道者多助的例子,歷史上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的例子
史實和現代事例 1.周武王姬發伐商紂 2.隋末楊廣無道,各地農民起義,瓦崗軍得道多助3.元末順帝無道,朱元璋率領的紅巾軍得道多助4.二戰期間,德意日三國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戰國得道多助5.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得道多助,國民黨失道寡助 1 商湯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湯得道多助。2 周武王姬發伐商紂,商...
三國時期最坑的謀士是誰,得其一可失天下,得其二則有性命之憂
在古代謀士這乙個職位是比較重要的,而擔任這個職位的人一般都是有智慧型 有能力的,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謀士都會幫助主公奪得天下。比如說 郭圖與郭嘉本是兄弟,郭嘉在改變想法去投奔曹操後,幫助其統一中原。而袁紹和他的兒子被他的謀士郭圖坑害得很慘,從強者到弱者,後來失去了自己的名聲,最終就連袁潭也難逃被曹操殺死...
男人是天下的征服者,可是他錯過了他心愛的女人,丟掉他心愛的女人這對他來說是什麼
奔跑的夢為 是過往,因為征服天下,你不缺女人,真正的好,女人並不要天下只要小小的家 找到愛他的人,也是幸事一件啊! 袁勝能 在這打仗的年代,大志男兒者有忠孝不能兩全的說法,這也許是罷? 下雨天去吃麵 要成為天下的皇,必須要有犧牲 男人在年輕人很容易會錯過心愛的女人? 手機使用者 是的,遇到你心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