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觀象臺的正方案怎麼用 日晷怎麼用

時間 2021-10-26 20:01:03

1樓:可愛的zzz聖

日晷是古代計時器,現在要用很簡單,放到日光裡,然後參照手錶時間,看投影。這是第一次用反推法確定下投影和刻度的意思,以後就可以學著古人用日晷看時間了。

追問:參照手錶 ·····是個好方法。

不過有個 小指南針白色那一端要對準哪個方向?

回答:上面有時辰吧,參照:

子(鼠)時是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醜(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呵呵,夜裡當然無效。一般從卯時到戌時有陽光,地區不同有所不同。具體不妨試試看。

2樓:手機使用者

ggggffggfgh

根據堯典記載,古人用什麼測定時節

3樓:匿名使用者

1。圭表

由於土圭的構造簡單,不易掌握,所以逐漸發展為圭表。“隋書天文志”將圭表的創造追溯到公元6世紀: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公元503~519年)祖(祖沖之之子)造八尺高的銅圭表,觀測圭上表影的長短,測訂時間。

但2023年江蘇儀徵東漢墓(公元25~220年)出土了一件青銅鑄的圭表,這說明圭表的創制和使用要早於記載幾百年。待到“元史·天文志”對圭表的形制、構造、材質都有詳盡的記述。

元初郭守敬按照圭表的原理在河南登封建立了高聳的觀星臺,在大都(今北京)設定了圭表。明正統二年至七年(公元1437~2023年)在北京古觀象臺建造圭表,清乾隆九年(公元2023年)重修並加以改進。古代圭表是用來判斷方向,測定季節,四季劃分和推算曆法,對農業生產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2。日晷

日晷又稱晷儀,也是觀測日影記時的儀器,它與圭表的區別是:圭表的根據日影的長短判別方向測定季節、全年日數和冬至、夏至就在的日子,推算曆法等;日晷的應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指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是我國古代較為普遍使用的計時儀器,但在史籍中卻少有記載,現在史料中最早的記載是“漢書·律曆志·制漢歷”一節:太史令司馬遷建議共議“乃定東西,主晷儀,下刻漏”,而“漢書·藝文志”中列有晷書34卷,但僅存書名,而無內容。

古代計時器有:日晷、()

4樓:內輪紫炎

刻漏(漏刻)、沙漏、渾天儀、水運儀。

古代或現代有哪些儀器可以用來計時?

5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的計時劃分和計時器發明

公元前22023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頭上刻標記的方式來計時。

公元前2023年:埃及人制訂了每年12個月,每月均為 30天的歷法。

公元前2023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每天分為 360個週期,每個週期為4分鐘。

公元前2023年:巴比倫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歷法,每月 29天和30天相輪。與此同時,瑪雅人創立了一年2印天和365天的歷法。

公元前2023年:埃及發明第一個移動日晷,將一天分為12個週期。接著又發明一種叫漏刻的計時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倫人把一天分為相等的12個部分。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現以一天24小時為基礎的機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開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國發展了機械漏刻。

公元2023年:日晷在歐洲得到發展。

公元2023年:德國鐘錶匠發明第一個機械鬧鐘。

公元2023年:義大利教堂響起了機械鐘聲。

公元2023年:德國紐倫堡出現帶發條的懷錶。

公元2023年:格里曆在羅馬、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荷蘭部分地區生效。

公元2023年:荷蘭一位天文學家發明自擺鐘。

公元2023年:時鐘上除時針外又加上了分針。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度到1/100秒。

公元2023年:建立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1/1000秒。

公元2023年:華盛頓會議制訂全球時區表。

公元2023年:發明石英鐘。

公元2023年:發明第一臺原子鐘。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微秒。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毫微秒。

公元2023年:計時精確到微微秒。

公元2023年:建立全球協調時間時。

公元2023年:精確到毫微微秒。

公元2023年:建立超冷銫原子鐘,比微微秒又要精確10萬倍。

太陽鍾在歷史的長河中,天文學和計時學是相伴發展的,可以說有了天文學,也就有了計時學,計時儀器和天文儀器一樣,是經過漫長的發展歷程逐漸精確化的。最古老的計時儀器是土圭、圭表和日晷,其原理是通過太陽的投影和方位計時,一般通稱太陽鍾。

1.1土圭

土圭是最古老的計時儀器,是一種構造簡單,直立的地上的杆子用以觀察太陽光投射的杆影,通過杆影移動規律、影的長短,以定冬至、夏至日。“尚書·堯典”中記述土圭始於堯帝時期,即公元前2357-2023年,史學界認為“堯典”不是堯時寫的,是周代史官根據傳聞編寫,後經春秋戰國(公元前7~2世紀)時儒家陸續補訂而成。因此我們可以認為,至遲在公元前7世紀掌管天地四時的官吏已使用土圭分出二分二至,確定一年為366天。

到殷商時代(公元前1520~2023年)測時已達到相當高的精度,其干支記日法一直延用到今天。

1.2圭表

由於土圭的構造簡單,不易掌握,所以逐漸發展為圭表。“隋書天文志”將圭表的創造追溯到公元6世紀: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公元503~519年)祖(祖沖之之子)造八尺高的銅圭表,觀測圭上表影的長短,測訂時間。

但2023年江蘇儀徵東漢墓(公元25~220年)出土了一件青銅鑄的圭表,這說明圭表的創制和使用要早於記載幾百年。待到“元史·天文志”對圭表的形制、構造、材質都有詳盡的記述。

元初郭守敬按照圭表的原理在河南登封建立了高聳的觀星臺,在大都(今北京)設定了圭表。明正統二年至七年(公元1437~2023年)在北京古觀象臺建造圭表,清乾隆九年(公元2023年)重修並加以改進。古代圭表是用來判斷方向,測定季節,四季劃分和推算曆法,對農業生產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1.3日晷

日晷又稱晷儀,也是觀測日影記時的儀器,它與圭表的區別是:圭表的根據日影的長短判別方向測定季節、全年日數和冬至、夏至就在的日子,推算曆法等;日晷的應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指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是我國古代較為普遍使用的計時儀器,但在史籍中卻少有記載,現在史料中最早的記載是“漢書·律曆志·制漢歷”一節:太史令司馬遷建議共議“乃定東西,主晷儀,下刻漏”,而“漢書·藝文志”中列有晷書34卷,但僅存書名,而無內容。

“隋書·天文志”中記載了耿詢的成就,“觀測日晷和刻漏,是測天地正儀象的根本”。“明史·天文志”對日晷的形制,定時之法都有詳細的記載。較之圭表,它已複雜多了,可以說是一種真正的儀器了,發展到清代,不僅可以計時用,日晷本身已成為一件裝飾藝術品。

中國太陽鐘的歷史上,指極表或指極針的發現可上溯到公元前四世紀,而周漢之間的12時辰制是非常先進的,在公元前四世紀以前已成為一種不變的時制。

唐代的赤道式日晷,是所有日晷中計時最準確的。後經阿拉件人或猶太人將其傳入西方,十七世紀時赤道式日晷風行於歐洲,人們稱它為“二分式日晷”。明末之後,中西各種日晷在社會上廣泛使用,種類之多,前所未有。

山西姚喬林是十八世紀著名的日晷製作家,其流派遠播廣東。

總之,太陽鍾橫跨人類歷史數千年,在使用中不斷髮展和進步,為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起到了推動的作用,不僅可以計時,而且能求得標準時間,甚至可以校對現代的鐘表。

日晷所測的是真太陽時或視太陽時,因為地球軌道偏心率以及地球傾角的影響,真太陽時和平太陽時是不一致的。因此,不依靠太陽測時的方法成為事實,而且更為重要。歐洲在十四世紀早期,機械鐘出現以前,主要靠日晷計時,而中國對水鍾或刻漏則十分重視,並發展成為一種文化,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為機械鐘錶的誕生作了科學和技術上的準備。

2.1水鍾

水鍾在中國又叫做“刻漏”,“漏壺”。根據等時性原理,滴水記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把水漏完的時間(洩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裝滿(受水型)。中國的水鍾,最先是洩水型,後來洩水型與受水型同時並用或兩者合一。

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裝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壺逐漸流行,甚至到處使用。

從公元二世紀張衡的時代,到公元六世紀耿詢的時代,使表演用的渾天儀和天球儀轉動起來的水鍾技術孕育了早期機械鐘的出現。公元25年,一行和樑令瓚發明了擒縱機構,這種裝置實質上就是早期的機械時鐘,早於歐洲六個世紀。中國的渾儀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往往形式上是天文觀測儀器,而本質上是時鐘裝置,因為從張衡的時代起,天文技術人員一直想做一種緩慢放置的齒輪,以便達到與天上的週日視運動步調一致。

公元725年一行和樑令瓚實質上解決了這一難題,因此,皇室對設在宮中放置不停的天球(天文鐘)感興趣是毫不奇怪的。

公元1088~2023年,蘇頌和他的同事們在開封建立的水運儀像臺是機械時鐘和觀測用渾儀的完美結合,在原理上是成功的,因此,可以說他比羅伯特、胡克先行六個世紀,比方和斐先行七個半世紀。

2.2香篆鍾

水鍾儘管是有發展前途的,但是古人仍在廣泛的領域進行不竭探索,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有其他較水鍾更為準確的計時方法,據宋代學者薛季宣說,除日晷刻漏之外,有一種香篆鍾於十二世紀中葉在中國流行。荷蘭高羅培著“狄仁傑斷案傳奇”中,記述了唐宮計時用的香篆鍾為梅花形黃銅盤,盤子內梅花五瓣,各繚繞著一圈盤香,用以計時焚薰,稱為“五孕祥雲”。

2.3沙漏

6樓:匿名使用者

沙漏.香火.

還有看太陽在的位置,

古代人怎麼看時間?

7樓:貞觀之風

1、古代用來觀測日影的圭表。

我們經常說“立竿測影”,就是把一根杆子放在地上,在正午的時候去測量它的影長,從而確定方向、時間、節氣。

通過對這些漆杆的研究,我們發現古人非常聰明,在大約2023年前就可以用這些東西來確定節氣,甚至影響到國家的形成。

除了測影竿,銅圭表也是常見的古代觀測天象的儀器。在南京的紫金山天文臺和北京的古天文臺,大家都能夠看到銅圭表。

明朝的郭守敬建了八尺高表,就是為了獲得更精確的影長,藉助這種更長、更大的圭表,當時已經可以把影長測量做得非常精確。

2、時間具象轉化

除了用影長來判斷時間之外,古人還會想各種各樣的辦法把時間留在地面上。比如由北宋天文學家蘇頌等人建立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儀象臺。

這是集觀測天象的渾儀、演示天象的渾象、計量時間的漏刻和報告時刻的機械裝置於一體,這樣古人就可以非常精確地把時間留在地面上,並且通過報時的方法向公眾傳達。

那個知道怎麼用簡單的方法鑑定古瓷器

忻問凝 一 根據各期陶瓷胎質 釉色的特點來判斷 一般來說,從胎質 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窯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時代的青釉瓷器,又稱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階階段,其胎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質堅硬,瓷化程度較高 其釉色青,釉層較薄,厚薄不均。這是因為當時採用瀝釉方法進行施釉的緣故。二 從各朝代陶瓷...

我的世界附魔臺怎麼用?我的世界附魔臺怎麼做

我的世界附魔臺的用法 1 擺好附魔臺 將附魔臺和16個書架正確擺放,點選附魔臺進行使用 2 進行附魔 將青金石和要附魔的工具放在指定位置 3 完成附魔 選擇右邊的附魔項,點選附魔項下方按鈕完成附魔 4 完成附魔 附魔完成,可以檢視附魔屬性。minecraft 中文譯名 我的世界 簡稱mc,mc是一款...

用最少的筷子加固正方體框架,需要加幾根,怎麼放

相互垂直對角線用兩根。 需要兩根,立體上斜對角加固 1,就是 中間 就可以了 小魚兒 四根!因為有八個頂點!正方體框架大約可放書本多少本 r被馴服的象 要看書的大小如果是平時長一點的書,不算厚度,大概50本 正方體框架最少新增幾根斜槓才能穩定? 虎嘯 用木條支撐在正方體的對角線上,甚或支撐在一條對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