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信是大腦的自我保護,大腦有自我保護意識麼???

時間 2025-04-01 22:10:18

1樓:貓貓老師來解疑

不自信的根源:潛意識的自我保護。

心理學中,與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這是描述人在社會適應中的一種正常的心境,即人嘗試用自己有限的經驗,去把握陌生世界時那種忐忑不安的心理過程。

從遠古時候開始,人類要生存,就要與險惡的外部環境進行鬥爭。

在未知的風險面前,個人的力量非常渺小,那些對自己自信滿滿,只憑一腔孤勇就貿然行事的人,多半已被自然淘汰。

只有預先做好準備,能大概率確保成功才發起行動的人,才有儲存生命延續種族的可能。

所以,不自信乃是祖先深深刻入我們基因的「自我保護策略」。

它讓我們提前衡量自身的能力,不做危險的事情,不落入危險的境地;保護著我們,讓我們能生存繁衍至今。

大腦有自我保護意識麼???

2樓:網友

有。由「學會自我保護」這四個字我想到: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我們要珍視生命,就要學會生存,學會自我保護。

我在網上曾看見乙個故事:記得乙個星期四的下午,放學後「我」高高興興地往家裡走去。當「我」走到居委會時,看到前面在修路,於是「我」繞道而行,從另外一條小路走回家。

走著走著,忽然聽見乙個聲音:「小妹妹,你放學啦?」「我」抬頭一看,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出現在「我」的面前。

嗯,放學了。」「我」隨口回了一句。「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你不認識我了嗎?

陌生人笑眯眯地對「我」說。「我」抬頭看了看他,心裡在回憶那些我見過的爸爸的同事,「我這有幾粒好吃的糖給你吃。」說完他拉住「我」的手,拿出幾粒糖給我。

我」心裡在想,這個人「我」沒見過呀,他是認錯人還是……。我」靈機一動問道:「你也是開卡車的嗎?

我爸爸今天開車去哪了?」「對!對!

你爸爸開車出去了,叫我來接你」。說完陌生人剝了一粒糖,想往「我」嘴裡塞。「是壞人,我爸爸根本不是開車的。

我」心裡一下子緊張起來,怎麼辦?平時在電視中和報刊雜誌上看到過不少壞人騙小孩的案件,今天被「我」遇見了,怎麼辦?他手裡的糖肯定有問題,「我」決不能吃。

我是不吃糖的,難道我爸爸沒和你說過嗎?」「我」急中生智地說,「噢,我忘了。」陌生人無奈地把糖放進袋裡,「我帶你去見你爸爸。

他拉著我的手說道。「我」慢吞吞地走著,大腦卻在高速運轉著,平時爸 爸媽媽教過我很多自救自護的方法,雜誌上也有好多這方面的文章。對了,我有辦法了。

每次去爸爸那裡,我都會幫爸爸買包煙的,我們去小店買好煙就去爸爸那兒。」「我」笑嘻嘻地對陌生人說,「那好吧,要快點,你爸爸在等你。」看著他那自以為是的樣子,「我」不禁暗暗在笑:

你上當了。陌生人拉著我的手來到小店,這時,「我」指著遠處迎面而來的男子說道:「爸爸,你怎麼回來了。

一旁的陌生人臉一下子緊張起來,緊緊拉著我的手也突然鬆開了。「我」對陌生人說:「爸爸回來了,我們過去吧!

不、 不,我有事先走了。」只見他驚慌失措地說道,然後往後面跑去,一眨眼就不見了蹤影。

這件事告訴我乙個道理,不要吃陌生人的食物,當遇見壞人時,要保持冷靜,正確運用自己的智慧與壞人周旋,以做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學會自我保護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啊!它不但能在比必要時給予我們幫助還能令我。

人類大腦是怎麼建立自我意識的

c哦刺 通過模仿周圍人的行為,瞭解別人的想法,感知和需求並努力適應,從而建立起自我意識。如何建立自我意識 一 正確地認識自 我認識自我是人類從古到今一個永恆的話題,正確地認識自我是培養形成版健全的權自我意識的基礎。古人云 人貴有自知之明。如果一個人能對自我有一個較全面 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就能揚長避短...

心理有問題還是腦子有問題,都說心理是大腦的功能,為什麼有的人大腦功能正常卻還是有心理問題呢?

當個體受到挫折,不能應對現實的困境時,就開始對自己的性格產生不滿,對自己的命運產生抱怨,於是,理想我開始出現了。理想我是個體完美主義的體現,是在觀念中塑造的理想人格模式。個體對真實我的壓制和排斥,和對理想我的盲目追逐,造成劇烈而持久的心理衝突,這就是強迫症產生的機制。目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這一切,首先...

數學是鍛鍊大腦的,鍛鍊後請問有什麼用

很多人都覺得學了數學沒什麼用,其實數學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數學可以說是心法,鍛鍊的是思維嚴謹性 推理能力 空間想象力等,這些思維能力的作用因人而異,對某些人例如公關人員來說,數學的作用可能極少,但對工科生來說,相信很多人學到深處都會感受到數學對自己在遇到一些複雜問題時的思考很有幫助,又例如我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