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的各個部分都叫什麼

時間 2021-07-07 09:18:13

1樓:

二胡由琴筒,振動膜,琴桿,琴頭,弦軸(軫子),千斤,琴馬,琴弓和琴弦等部件組成。

琴筒,是二胡發音的共鳴筒,起著擴大和渲染琴弦振動的作用。它多用紅木,紫檀,黑檀或烏木等硬質木料製作,也有用花梨木,竹筒和硬質色木作成的。傳統的琴筒都用塊狀的木料拼粘製成,前端稍大,後端略小,筒腰略細,筒前端蒙有振動膜,筒後口裝置音窗。

音窗多用木料製成,上面鏤成各種裝飾圖案,既可美化二胡的造型,還有助於二胡發音。

二胡的琴筒有多種形狀,除正六方形的以外,還有八方形和橢圓形的,它們各有其發音特點,但因為它們的形狀基本上都是有規則的,所以琴筒和振動膜的共振頻率範圍也就比較狹窄,要擴大二胡的音量,特別是高音區的音量,就必須改革二胡的琴筒,使之更科學合理。新中國建立後的30年裡,僅傳統的六方形琴筒直徑,就經歷了8.4 8.

6 8.8cm 等多次規格上的變異。形狀不規則的琴筒要比形狀規則的琴筒音量要大,因此在這基礎上,又研製出扁圓筒二胡,扁六角二胡和扁八角二胡等,這些琴筒的音量有明顯的增大,但音色不夠優美,我們江南的味道不太濃,其中扁八角二胡的音量大,而且不失二胡特有的音色,此類二胡都為專業演奏。

振動膜,是一塊薄而堅韌,彈性很好的蟒皮,蛇皮,鞔於琴筒前端,它是二胡發音的振動膜,琴弦的振動經琴馬傳導給振動膜,振動膜隨之作強烈的振動,強化和過濾琴弦的振動,從而擴大了音量,產生豐富的音琴桿,又稱擔子,通常都用於琴筒相同的木料製作。上部頂端為琴頭,裝有兩個弦軸,下端插入琴筒。琴桿的製作很關鍵,對整個二胡的振動和音色都很重要,也是二胡製作中往往被忽略的一部分。

著名製作師周榮庭在長期的實踐中,認為二胡的各部分的定位都非常的科學,在製作中都應精確的把握,不能馬虎,對二胡的耐用性,音色,演奏技巧的發揮都是至關重要的。

琴頭,琴桿上端的裝飾部分。通常有月彎,龍頭,逥紋頭,平頭等或其他形狀。月彎形琴頭,由下而上逐漸縮小,近頂端面積漸大,頂部嵌以橢圓形骨片為飾,琴頭的不同造型豐富了二胡的款式。

弦軸,又稱琴軫,多用紅木,香紅木,黃楊木等硬木製成。外形呈紡錐形。軸頂加飾,用多層骨片於木片膠合,軸身開有縱向溝槽,弦軸有兩個,上軸栓內弦,下軸栓外弦。

弦軸的細端鑽有小孔,用以穿繫琴弦。20世紀60年代,張子銳發明了直行式二胡螺絲弦軸(銅軫)。

千斤,一般是用棉線或絲線繞扎而成,材料的不同會影響到二胡的音色,千斤是琴弦振動發音的起點,從千斤到琴馬之間琴弦的長度,也稱為有效弦長。

琴馬,又稱馬子,常用木料或竹料製成。二胡馬比京胡馬大,竹馬的發音明亮,適用於演奏輕快活潑的曲調。木馬常用松節木或色木製作,音量較大,音色存厚柔美。

將色木馬處理後,發音更佳。琴馬置於二胡振動膜中心略偏上方。琴馬除有與千斤相同的擷取有效弦長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把發音體琴弦的振動傳導給共鳴體振動膜。

琴馬的調節會使二胡的音色有不同。

琴弓,又稱弓子,用彈性好的江葦竹等細竹竿和馬尾製作。竹子的細端作弓頭,粗端作弓尾,兩端係以馬尾而成。20世紀60年代初,張子銳設制的螺絲琴弓得到推廣,馬尾束穿繫和鉤在弓頭及弓尾掛鉤之間,通過調節螺絲可根據需要改變馬尾的鬆緊,更換琴弦也極為方便,現全國廣泛使用。

琴弦,是二胡的發音體,使用絲線和鋼絲弦兩種。二胡兩條琴弦粗細不同,使用絲弦時,如外弦用子弦,裡弦就用中弦;外弦用中弦,裡弦就用老弦。絲線發音柔美,含蓄,但音量偏小,可用於獨奏或重奏。

使用鋼絲弦時,外弦用裸弦,裡弦用纏弦。鋼絲弦音色明亮,剛健,音量較大,可用於齊奏或合奏,現在民族樂隊中普遍採用鋼絲弦。

此外,還有琴託,又稱托板,一般用琴身相同的木料製成,琴托內有兩塊墊板托住琴筒,依靠與琴桿的配合以及木螺釘固定。琴託與琴筒之間除兩塊墊板相連外,其他部位均無接觸。琴託除增加演奏時的穩定性外,還有助於琴筒的振動共鳴

2樓:

二胡二胡始於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乙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寧代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

」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製,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

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

」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元代《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製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鑑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範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

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廳和**院校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民間**發展很快,為了大力發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先後湧現了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惠芬、王國潼等。二胡作曲家劉文金的《長城隨想曲》等將二胡的效能超常發揮,並刻意創新,使二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異彩。

二胡的構造: 二胡的構造比較簡單,由琴筒、琴桿、琴皮、弦軸、琴弦、弓杆、千斤、琴馬和弓毛等組成的。二胡各部構造的功能:

二胡構件由九個主要部分組成,其功能分別介紹如下:a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

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

琴筒後面鑲嵌著乙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b 琴皮:有蟒皮和蛇能上能下兩種,蟒皮為佳。

它是二胡重要的發音體,也是振源的關鍵,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c 琴桿: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幹。

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烏木或紅木。一般用紅木較多。

紅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d 琴軸: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膠內弦,下軸縛絞外弦。

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木質軸調音後穩定、可*,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鬆,給調弦帶來困難。機械軸調弦快而自如,音準也好,但目前製作質量沒有完全過關,時而會出現鬆動、滑動等現象,容易導致跑弦走音。

e弓子:是二胡發音的重要工具,由弓杆和弓毛兩部分組成。弓杆是用細實的紫竹製成,粗細要適中。

弓杆的軟硬和彈性會直接影響到演奏效果。弓毛以前有用尼龍絲和馬毛的,多用馬尾,且白馬尾為最佳,黑馬尾次之。一般用細實紫竹縛上馬尾,一端裝有活螺絲(弓魚)用來調整弓毛的鬆緊度。

f琴弦:是琴的發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音效果。

目前琴弦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一種是絲弦,它發出的音比金屬弦柔和細膩,但位力差,音準差而且容易斷弦。現在大多採用金屬弦。

g千斤:又稱千金,對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一定的影響。

它是用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料等材料製成。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千斤、線繞千斤、金屬千斤等。較常用的是紅繞千對斤。

h 琴馬:是琴弦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採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和紙等,常用的有木松節馬、楓木馬。

木松節馬木質柔軟,發音圓潤、淳厚,楓木馬軟硬適中,發音柔和、噪音少。j 琴託:是琴身的底托,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

有的二胡琴託還裝有可調底托,用尼龍扣調節,演奏時更為方便。

二胡的保養和維護:

二胡等弓絃樂器:弓絃樂器大多都會有琴皮,製作的材料大多是紅木等硬質木料,此類樂器與濕度有一定的關係。硬質木料的木質有一定剛性,密度高,木質也細膩。

在一濕一干、空調暖氣收燥的環境中,會造成木料內外應力不能平衡的情況下,這時候會發生表面燒絲,濕度穩定後又會消失,也可以點上502用砂紙打一下,上些臘有條件的拋光。因此硬質木料是有可塑性的,白木材料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它木質松很容易達到內外應力的平衡。我們建議在二胡使用結束後,最好要將留在琴身上的松香粉末用軟布擦掉,避免日久粘在木料和琴皮上。

我們製作的高檔二胡在木質表面都使用了天然蟲膠打磨,清拋光的工藝,這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江南傳統做法,對技工都有很高的要求,目的是保護木料,提高木料的光滑性,增強手感的舒適度。所以只要用軟布擦琴就可以使琴保持清潔了。有時間的話可以在琴身木質表面上些車臘或家具用臘,但一定要擦乾淨,避免粘手。

二胡琴皮的保養是大家最關心的。二胡琴皮如果在保養得體的情況下會有很長的壽命,前提是要經常使用,我們見到的二胡大多都是存放不當,不經常使用而損壞的。經常使用會使琴皮保持彈性,這也是它的生命力,和我們一樣經常鍛鍊,身體也就好,樂器的音色是不斷使用,是拉出來的,不用不拉是不會好的,在平時使用的情況下,本身也是對樂器是一種維護和保養。

正確的使用也是正確的保養。有很多理論書籍或網路上的知識對琴皮提出了一些保養和處理的方法,但理論和實踐畢竟有差距,有時候表現出來的差距並不小。 我從二胡製作的方面談一些二胡琴皮保養的知識。

以萬春二胡為例,琴皮第一道工序就是鏟皮,目的是將粘在皮上的肉雜物等都去掉,鏟皮要均勻,恰到好處,很關鍵,也很累人的一道工序。第二道是套皮,目的是拉伸蟒皮,去其油性,成型穩定,這時有一道關鍵工序就是燙皮,燙皮的目的1.是穩定琴皮不讓定型的琴皮再有收縮。

2.是美觀,是琴皮有光澤。3.

保護琴皮受濕度的影響。套皮完成後就可以決定琴皮的使用情況。第三道是鞔皮,前兩道的工序做好就為鞔皮鋪好了路,做到六角均勻,鬆緊恰當,難點是琴皮與琴筒的搭配,根據琴皮的情況處理琴筒,根據木料選擇琴皮。

從這些工序來看,大家可以知道其中有兩點:1.去油性,有油性的琴皮會嚴重影響發音,對著光看的感覺就像一滴油點到了紙上。

2.琴皮表面已經有處理。我的祖父周榮庭就開創套皮定型,蟒皮二次成型的工序。

這些工序的處理都會對二胡的音色和使用起到關鍵的作用。 在日常使用中不需要對琴皮上油,上凡士林等,更不需要在琴皮背面封臘,有鱗片翹起也很正常,捲起的鱗片是隨琴皮一起振動的。且不可用膠水粘,琴皮要保持它的透氣性,自然性,它會自然的適應使用環境,因此二胡確實有它的靈氣所在。

如果在琴皮內外都給封住就會影響琴皮振動了。琴皮鞔好後不可在對琴皮背面進行再處理,因為從琴筒後面對琴皮背面刮或打磨處理,會導致琴皮厚薄不均,嚴重會使琴皮破裂,因此我建議大家不要嘗試。對音色的改變應該從弦,琴碼,千金和音墊著手(見二胡使用和除錯),知道它們的作用和原理就可以反覆除錯,調節出自己滿意理想的音色。

二胡在不用的時候要放些防蛀片,濕度到的地區再放些乾燥劑,經常也要拿出二胡讓透透氣。

二胡用什麼粘合,二胡蒙皮用什麼膠

吳連海 用於二胡的粘合膠水種類很多,主要有天然蛋白膠 包括有魚膘.骨膠.皮膠等 和化學膠 包括有環氧樹脂.101.ab膠。502等 兩大類,但是最好的還是魚膘膠。魚鰾膠是多年生成年大黃魚鰾通過加工處理後製得的膠料。其主要成份為生膠質,膠原蛋白和凝膠,粘度很高,膠凝強度超過一般動物膠。對木器的粘合作用...

二胡是中國的什麼樂器,二胡屬於哪種樂器

吾運潔 二胡二胡是中國古老的民族拉弦樂器之一。關於二胡最早的記載是在宋朝,稱二胡為胡琴或南胡。在沈括 夢溪筆談 稱 馬尾胡琴隨漢車。這是最早關於胡琴的文字記載,根據史書記載,二胡的前身可能是 奚琴 稽琴 在唐代的北方奚族,用竹片夾在兩弦之間磨擦而發音的叫奚琴。到了公元十一世紀,宋代 理論書籍 樂書 ...

二胡的來歷,二胡起源於哪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 奚琴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 嵇琴 二胡 拼音 erhu 是一種中國傳統拉絃樂器。二胡,即二絃胡琴,又名 南胡 嗡子 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 擦絃樂器 之一。二胡名曲有 二泉映月 良宵 聽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