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道濟:『唯有低到最低處,方是 見性時。捨得捨得,有捨即得。舍了心即得了無心,乃是本來面 目,即得又似無得。』
【道濟(1150?~1209)】 daoji 南宋僧人。又名湖隱、方圓叟。
俗姓李。天台(今屬浙江)人。他的神異故事廣泛流傳於民間,通稱濟顛僧或濟公。
他從靈隱寺住持佛海瞎堂禪師出家。傳說他言行類似癲狂。嗜酒肉。
據北 禪師《湖隱方圓叟舍利銘》所載,他是天台臨海李都尉文和的遠孫,狂而疏,介而潔,遊蹤半天下,所至題墨,文詞雋永。但他生活落拓,寢食無定,寒暑無完衣,所受布施供養,不久即付酒家。對於老病僧人,他盡力備辦藥物相助。
無故不入富貴人家。後常居杭州淨慈寺。《清一統志》載淨慈寺曾一度毀於火,他到嚴陵山(今浙江桐廬)一帶募化,使淨慈寺得以恢復舊觀。
臨終前作偈曰:「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有《錢塘湖隱濟顛禪師語錄》記載其神異事蹟。
道濟出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2023年)十二月初八。十八歲投靈隱寺瞎堂慧遠出家,禮瞎堂慧遠為師,因其為羅漢再來,故現不平凡之相,為寺僧所不容,後移住淨慈寺,從該寺第二十代主持得輝禪師為師。傳說他言行癲狂,嗜食酒肉,見義勇為,抱打不平,詼諧幽默而有文采。
民間更流傳有許多他的神異故事,被編成**、戲曲等,廣為傳頌。濟公這一形象,家喻戶曉,深受百姓喜愛。本寺現尚有與濟公傳說有關之運木神井供遊人瞻仰。
道濟於南宋嘉定二年(公元2023年)五月十六日圓寂,壽六十,臨終書偈曰:「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另外,他還留有語錄和詩文,去世後歸葬虎跑,後人在虎跑建有濟公塔院。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2樓:懂梗菌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3樓:府綠柳拜釵
我們的自性圓滿含攝一切,但是沒有起心動念的時候是隱而不顯的,所以本來無一物。而物質的之所以會有,是因為我們起心動念了,念頭一動,即是妄念,有了妄想,物質就隨著心中的妄念產生了精神與物質。即是無中生有。
4樓:司徒建設眭胭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乙個樣子,也沒有乙個圖,或乙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5樓:斯君一舞百媚生
要不造因,永斷惡。非但不去造因,我們要把所有 的惡全部斷掉,世界本來無因,何處惹塵埃啊?這個世 界本來就沒有東西,對不對?
舉個簡單例子,你的家怎 麼會有的?你生出來的時候,你有家嗎?你爸爸媽媽的 家,是你的家嗎?
等到你結婚了,你擁有了你自己的家, 你買家具、買房子,所有的東西慢慢買起來,這個家本 來有嗎?沒有的,是你自己置辦的這個家啊,世界本無 一物。
6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的意思是:本來就什麼都沒有,怎麼會沾上塵土呢?
拓展內容這是禪宗六祖慧能應對神秀法師的一段偈子。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宗教家們對此自然有成熟的解釋:「所謂明心,就是明白煩惱未生以前的那個心,煩惱是後來有,有無明便有煩惱,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始劫以來的煩惱迷了心,煩惱本來無,本來無煩惱的心是如何?……生死未生以前本來是無生死,無生死的本來心就是我們的菩提心、涅般心、真如心、佛心,我們以這個無生死的涅樂心修行,直至成佛。」
7樓:盧清安黨酉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惠能祖師悟道的法語,可以說,唯有法身菩薩,才能完全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如果只說說字面意思就是:我們本來是生活在空幻的大夢中,一切都是夢境,自性本來清淨,一切都是病眼空花,**還會沾染上紅塵煩惱?
8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人都理解錯了,特別是書呆子,讀書多的。
很多人都覺得,應該做家務,應該整潔,其實大錯特錯,如果你心中,本來無一物,那裡會。
惹塵埃,有的人以為表面上乾淨,實際上,是浪費時間,增加以後找的難度,比如,你每天浪費1小時做家務,比如你天天掃地,當你100歲壽命(為了好算),你從10歲開始做家務,做90年家務,90*365*1=32850小時!如果你3w小時用來工作賺錢或者學習,多好,比如3萬小時,你每小時的時薪是50,那麼你相當於失去了,150w的財富,如果你能賺150w,那麼你時薪通常300以上,如果這樣算,你就損失了,900w財富!所以為什麼你是窮人,是因為,多數人的做法,都是錯的!
真理在於少數人。
並且,你搞了衛生,如果塵大的地方,第二天又要搞,天天搞。你想啊,有的窮人,一輩子都賺不了150w,說明什麼,窮人思維。
9樓:凌峰汽貿
」意思是:「本來什麼東西都沒有,既然如此,塵埃也不會有!也就是**有塵埃可落!」
這句話此偈出自《六祖壇經》,是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全文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前兩句,破除本體論,無為法也好佛性也罷都沒有乙個主體,沒有乙個存在叫佛性沒有乙個存在稱作無為法。佛性、無為法超越了存在或不存、清淨不清淨在這樣二元對立的概念。所以佛性是真正清淨的,但是真有乙個東西叫佛性嗎?
不是的,這個佛性並不能用有或沒有來描述,既然連是否存在都無法描述,如何可以用乾淨或者不乾淨來描述呢?
這就是後兩句的意思: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便是慧能大師對佛性的認識,應該說,完全正確,而且完全符合大乘中觀認識。
「貪愛,嗔會,愚痴乃烏雲蓋頂,唯有明心見性,懺除業障,方能撥雲見日。「是什麼意思?
10樓:山雲西南
貪愛、嗔恨、愚痴是佛教講的三種,對於人的修行來說,這三種慾望就如同烏雲蓋頂,讓人無法看到佛法的真諦。只有明白自己的心性,懺悔消除過去行為犯下的罪過(即業障),才能撥雲見日,大徹大悟。
貪,指的是我們生長在人間,貪求人間所享有的物資。比如:貪著住富麗堂皇的房子,睡高廣的大床,穿華麗的衣服,坐舒適的椅子等等。
嗔,是人對於三苦及逆境感到憎惡不能忍受,而生產憎恨之心,為惡業的根本。
貪是對順境起貪愛之心;嗔是對於逆境起嗔恚之意。貪與嗔剛好相反,它們不是同一種心。但貪愛與嗔恨之間,取捨不定時,則產生愚痴。
痴,即是無明。為迷惑諸法的事理而不悟的心理,無明的範圍很廣,有時候包括一切的煩惱,即是非不明與事理無知。不明是非是對一件事沒有判斷的能力,不知正確與否,此即是愚痴。
比如:你愛某某人的優點與美德,可是同時討厭他的某些缺點與惡習,這使你混淆,把兩件事當做一件事,不知是對或是錯,不能明辨是非,就產生愚痴。
11樓:青竹遺風
貪愛、嗔恚、愚痴是三毒,能毒害人的身命與慧命,蒙蔽人的心性,唯依戒定慧三學,熄滅貪嗔痴三毒,才能恢復我們本來的智慧型。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出自**
12樓:下無寸土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出自《增廣賢文》。
意思是人與人的情份薄的像紙一般容易撕碎,不管哪時的事情你都得去面對。表現人情多淡薄,世事多變化。
13樓:悅懵
1、出自《增廣賢文》。原文: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2、譯文:相距很遠的水源無法撲救近處的烈火,住得很遠的親戚不如近處的鄰居。當你有茶有酒的時候,很多兄弟朋友圍著你,可是當你遇到緊急危難的時候,卻連乙個人也看不到了。
人的情意像紙一樣,都是很薄的,世上的事像棋局一樣,每一局都不同。山中有生長千年的古樹,世上難遇活了百歲的老人。
14樓:光弘電子商務
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人情就像是紙張輕薄淡泊,世間的所有事情就和棋局一樣每天都在不停的更新,總有有的棋局出現,世事也是如此。
15樓:匿名使用者
摘自《增廣賢文·上集》
解釋:世俗人的感情好比一張張紙,張張都是一樣薄;人世間的事情好比一盤棋,一局更比一局新。
16樓:賞健奉音華
出自《增廣賢文》,大約。
成書於明萬曆年間,作者不詳。
《增廣賢文》寫的是一些感悟人生的句子,有點類似現在的語錄書,比如「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後。寧添一斗,莫添一口。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後。」之類。
所以,全文就只有你問題中的這兩句話。
趙伯出自哪乙個成語?
17樓:一葉知秋
沉魚落雁
當兵最低到最高的年齡限制是多少歲
男青年為年滿18歲至20歲,高中畢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可放寬到21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可放寬到22歲,對大學本科應屆畢業生,只要本人自願參軍的,可放寬到23歲。為適應部隊建設需要,根據本人自願,可徵集部分滿17歲的應屆高中 含職高 中專 技校 畢業的男青年入伍。女青年為年滿18...
減壓塔頂溫度低,到底最低多少才合適常減壓蒸餾
常減壓蒸餾裝置減壓塔頂為什麼會產生不凝氣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習慣上合稱常減壓蒸餾,常減壓蒸餾基本屬物理過程。原料油在蒸餾塔裡按蒸發能力分成沸點範圍不同的油品 稱為餾分 這些油有的經調合 加新增劑後以產品形式出廠,相當大的部分是後續加工裝置的原料,因此,常減壓蒸餾又被稱為 的一次加工。包括三個工序 的脫...
我的海爾空調室溫最低到27度,是什麼問題,如何解決呢
現在的環境溫度比較高 海爾的空調質量不錯 不會有質量問題。如果你覺得製冷的效果不滿意 可以退貨。買一台p數大一些的空調。一般來說1匹的製冷量大致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乘以1.162,故一匹製冷量為20001.162 2324w。這裡的w 瓦 即表示製冷量則1.5匹的應為20001.5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