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所謂的三種形式判斷指的是哪些

時間 2021-08-30 09:02:57

1樓:各種怪

理性認識。

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有:

1、概念——對事物本質屬性的概括。

2、判斷——在概念的基礎上對事物的各種關係進行區分、識別。

3、推理——由一個已知的判斷推出下一個判斷。

理性認識的這三種形式是認識的不斷深化,具有遞進性,理性認識靠的是人類的邏輯思維。

2樓:free情到深處腿

概念、判斷、推理是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重要階段,以事物的本質規律為認識物件,是對事物的內在聯絡的認識,其特徵是:抽象性、間接性、普遍性。

理性認識過程的高階階段和高階形式。指人們藉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於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絡和事物自身規律的認識。

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把所獲得的感覺材料,經過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斷、推理。

1、概念,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是自我認知意識的一種表達,形成概念式思維慣性。

2、判斷,對思維物件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某種屬性以及事物之間是否具有某種關係的肯定或否定。也可作動詞。

3、推理,邏輯學指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出新判斷(結論)的過程,有直接推理、間接推理等。

擴充套件資料

理性認識它反映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和發展趨勢。概念、判斷和推理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的。

理性認識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普遍本質。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和前提。

理性認識對感性認識的依賴關係,是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係在認識發展過程中的繼續和體現。

3樓:smile灬微光丶

理性認識。

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

1、概念。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構成科學體系核心的邏輯要素。

2、判斷。反映事物關係的思維形式,是對事物的狀況和性質有所判定的思維形式。

3、推理。由已知合乎規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維形式,是通過對某些判斷的分析和綜合再引出新的判斷的過程。

理性認識的這三種形式是認識的不斷深化,具有遞進性,理性認識靠的是人類的邏輯思維。

擴充套件資料

人們在實踐中對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大量積累的基礎上,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質、全體和內部聯絡,用一定的物質外殼語詞把它標誌起來,這就產生了概念。概念是反映物件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思維的“細胞”,它的產生是認識過程中的飛躍。

判斷是了的概念,是對某一事物內部聯絡作出肯定與否定的論斷的思維形式。推理是從已知判斷推出新的判斷的思維形式。它能反映出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

由此可見,概念、判斷和推理是理性認識的三種基本形式。此外還包括假說和理論等形式。理性認識的特點,是對客觀事物抽象、概括、間接的反映。

4樓:匿名使用者

理性認識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形式。(理性認識的含義、形式、特點示意圖) 從概念到判斷再到推理,是理性認識由低階到高階的發展。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概念,作出判斷,進行推理,表現為一系列的抽象概

5樓:

從心理學講,這是“思維”的三種形式。

談談康德所說的三種不同特性的愉悅,並用具體的例子說明怎樣區分

誰能談談康德如何按正反合規律排列量的判斷:全稱判斷(正),特稱判斷(反),單稱判斷(合),為何把全稱判斷

6樓:匿名使用者

① 在量的判斷中,相對於形式邏輯,康德增加了“單稱判斷”,形式邏輯是把“單稱判斷”與“全稱判斷”看作同一類而沒有把兩者分開,因為單稱判斷沒有外延,它本身就是全部,因而可以當作全稱判斷來看待。形式邏輯只講形式不講內容,可以這樣做。但若考察知識的內容,即考察其“量”,則二者大有區別:

“單稱判斷”之對於“全稱判斷”猶如“單一性”之對於“無限性”,二者根本上有別,所以,先驗邏輯要把二者區分開來。

② 在“質”的判斷中,康德同樣也從先驗邏輯出發增加了第三項——無限判斷。形式邏輯通常把無限判斷與肯定判斷同歸於一類,即看作“甲是x”的一種,哪怕這x是否定的“非乙”。如說“x是非紅”,把這裡的賓詞“非紅”與“x是紅”的“紅”算作一個詞。

但康德指出,仔細考察起來。“甲是非乙”這一判斷之所以能在邏輯形式上被當作對甲的某種肯定或限制,並非是因為“非乙”對甲作了任何外延上的限制,而只是作了內涵(內容)上的排除。

就外延而言,“非乙”的範圍仍然是無限的、無規定的。即使再多排除一些,比如“非丙”、“非丁”等等(如蘇格拉底是非顏色、非鋼筆、非樹等等),剩下的部分仍然無限廣大,卻始終不能肯定地確定甲到底是什麼。因此只有從知識的內容(內涵)上看,“非乙”才有某種肯定的價值,就是說,通過排除乙而對甲應當是什麼劃出一道邊界,做出了一種限制。

如“靈魂是不死的”,這裡否定靈魂屬於“有死的東西”一類,而肯定它是屬於“不死的東西”一類。

可見形式邏輯把無限判斷歸入肯定判斷只在形式上、在不考慮內容時是正當的。一旦考察到其內容,就必須把無限判斷(僅管它在形式上是肯定的)從肯定判斷中區分出來,這就是先驗邏輯的要求。

③ 在“關係”的判斷中,直言判斷是一個判斷中主謂項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假言判斷是兩個判斷之間的因果(根據和結論)關係,選言判斷是兩個以上的判斷之間的互動(也譯為“協同”)關係。前兩個判斷易於理解,關鍵的是“選言判斷”。它是兩個以上的命題的相互間的關係,就它們是排斥的而論,它們是邏輯對立的關係,就它們是共同組成一個既予的知識而論,則它們的關係是“互動”關係。

例如“世界的存在,非由於盲目的偶然,便由於內在的必然性,或由於外來的原因。”這個命題中包含了三個命題,這三個命題是相互排斥的,取其中一個,便排斥其他兩個,由於這種排斥,決定了一種真正的知識。三個命題共同組成一個知識的全部內容,即“世界存在的原因”的知識的全部內容,故它們之間的關係又是“互動”關係。

正因為它們互不相容,彼此排斥,它們才能在其總和上共同(綜合地)構成一個唯一給予的知識的全部內容範圍,並由此而來必然地、分析地包含了真實的知識於它們的關係之中。康德把它們之間這種相互排斥又相互補充、共同確定某種知識的關係稱為“互動性”(gemeinschaft,也譯為“協同性”)。

④ 樣式判斷是就思維的形式規律表達主觀上系詞“是”(或不是)的確實程度的一種確認方式。或然判斷表達了主謂項的聯結是邏輯上可能的,即不自相矛盾的,其可能性根據和標準是形式邏輯的矛盾律和同一律;實然判斷表達了主謂項的聯結是邏輯地現實(實在)的,其實在性根據和標準是形式邏輯的充足理由律;必然判斷表達了主謂項的聯結是邏輯地必然的,其必然性根據和標準是形式邏輯的排中律。

康德認為或然判斷表達的只是邏輯的確定性,而不是物件的可能性,物件有可能是假的,知性接受它們是偶然的、隨意的。此外,或然判斷在思維進展中可能引出(或包含)實然判斷,如假言推論的大前提(如果a則b)中,前件a是一個或然命題而在小前提(今a)中則是實然的,表明它已不是知性隨意接受下來的,而是“已經按知性的規律而與知性結合著了”。而如果實然命題被思考為是“知性的規律本身規定的,因而是先天斷定的”,那它就成了“以這種方式表達邏輯必然性”的命題了,即必然性是我們的先天知性法則賦予的,一個實然的判斷通過我們的先天知性法則而被決定時,便是“必然的”判斷。

康德把這三種樣式判斷看作“逐步在知性中被吞併”的過程:“先是或然地判斷某物,然後又實然地把它看作真實的,最後才主張它是與知性不可分割地結合著的,即主張它是必然的和不容置辯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書當然是有的啊,您去看看康普斯密《純粹理性批判》解義》以及,李澤厚的《批判哲學的批判》。

稅收的形式特徵有哪三種,並進行簡要闡述

您好,會計學堂鄒老師為您解答 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歡迎點我的暱稱 向會計學堂全體老師提問 稅收的形式特徵,主要包括什麼 稅收特徵 亦稱 bai稅收形式 du特徵 是指稅收分zhi配形式區 dao別於其他分配形式的質的專規定性。稅收屬特徵是由稅收的本質決定的。其本質是國家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對剩餘...

所謂的第三種感情第四種感情,指的是什麼樣的感情呢

別怕有我 簡單說就是不能修成正果刻骨銘心的愛情,沒有性,沒有婚姻得兩個戀人沒有結束的愛情 什麼是第三種感情 曖昧不清 不負責任的感情! 留些個人隱私 肚量再大的人,對於愛人的緋聞也會生出醋意來,至於得知對方 紅杏出牆 的豔事,則更難容忍,由此導致家庭危機四伏的事並不鮮見。所以,將過去個人婚戀史上的隱...

易經的有哪三種意義,易經的 易 有哪三種意義

漢庫克回家沒卡 易字的組成時上日和下月,易經是用日月的運動規律來研究世界上一切運動規律的一門學問,選擇領悟學堂 易經 中的易是什麼意思? 使用者 易 字,一說為 簡易 之義 另一說為 變易 之義,意為以揲蓍數目之變,推求問事之變,藉以釋疑。易 前 周 字,一說指周代人的筮法 一說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