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賓若谷苟緞
李時珍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明代蘄州(今湖北蘄春蘄州)瓦硝壩人。為古代我國乃至世界偉大的醫藥學家,著有藥物學名著《本草綱目》一書。
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藥374種,收集醫方11096個,書中還繪製了l111幅精美的插圖,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它的成就,首先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採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它把藥物分礦物藥、植物藥、動物藥。
又將礦物藥分為金部、玉部、石部、滷部四部。植物藥一類,根據植物的效能、形態、及其生長的環境,區別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革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類。動物一類,按低階向高階進化的順序排列為虫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等6部。
還有服器部。《本草綱目》共分為16部62類。這種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統來進行了。
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這種分類法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尤其對植物的科學分類,要比瑞典的分類學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綱目》不僅在藥物學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學、地質、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它在化學史上,較早地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昇華、沉澱、乾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一些操作方法。
李時珍還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具有山河的天體,“竊謂月乃陰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爾”。《本草綱目》不僅是我國一部藥物學鉅著,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正如李建元《進本草綱目疏》中指出:
“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採,雖命醫書,實該物理。”
《本草綱目》編寫後,李時珍希望早日出版,為了解決《本草綱目》的出版問題,70多歲的李時珍,從武昌跑到當時出版業中心南京,希望通過私商來解決。由於長年的辛苦勞累,李時珍終於病例在床,病中囑咐他的孩子們,將來把《本草綱目》獻給朝廷,藉助朝廷的力量傳佈於世。可惜李時珍還沒有見到《本草綱目》的出版,就與世長辭了。
這年(2023年),他剛滿76歲。
2樓:盛曼華鬱嫻
《本草綱目》作者是誰?
李時珍偉大的著作是《本草綱目》。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蘊藏著許多珍貴的科學遺產。我國古代長期積累起來的藥物知識,大部分載入歷代的本草書籍中。
本草綱目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該書有何特點有什麼地位?
3樓:囟古風
本草綱目的作者是是李時珍,他是明朝人。他是我國第1部比較完備的醫藥寶典。
本草綱目是哪個朝代誰寫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 李時珍~~
《本草綱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為修改古代醫書的錯誤而編,(1518-2023年本草綱目原書插圖)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採,實地考察,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29年編成,30餘年心血的結晶。全書52 卷,約200萬言,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藥物(新增374種),分成60類。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藥物。
收藥1892種,繪圖1100多幅,並附有432156多個藥方。是集我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之大成,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書十七世紀末即傳播,先後多種文字的譯本,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
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藥物學的總結。這本藥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5樓:南風知我意
是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寫的。
本草綱目是哪個朝代誰寫的,本草綱目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該書有何特點有什麼地位?
明朝 李時珍 本草綱目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是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為修改古代醫書的錯誤而編,1518 1593年本草綱目原書插圖 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採,實地考察,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29年編成,30餘年心血的結晶。全書52 卷,約20...
《本草綱目》的資料,李時珍 《本草綱目》資料
本草綱目 藥學著作,五十二卷,明朝李時珍撰,刊於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 60類,是中國古代漢醫集大成者。李時珍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 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
本草綱目有多少卷,請問本草綱目一共有多少章?
本草綱目 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 東璧 撰於嘉靖三十一年 1552年 至萬曆六年 1578年 稿凡三易。此書採用 目隨綱舉 編寫體例,故以 綱目 名書。以 證類本草 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 卷1 2 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卷1 歷代諸家本草 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