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司馬晟宇
新鮮板藍根可以烘培,烘乾以後就是中藥了,可以賣給中藥店。
主治。1、外感發熱,溫病初起,咽喉腫痛:本品苦寒,入心、胃經,善於清解實熱火毒,有類似於大青葉的清熱解毒之功,而更以解毒利咽散結見長。
2、溫毒發斑,痄腮,丹毒,癰腫瘡毒:本品苦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主治多種瘟疫熱毒之證。
3、西醫診為流行**冒、急性咽炎、流行性腮腺炎屬於風熱表證者,急性網狀淋巴管炎、單純性皰疹、**化膿**染、皰疹性口炎等屬於熱入營血、心胃火盛者。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9-15g。
不良反應。1、板藍根口服可引起消化系統症狀,或引起溶血反應;其注射液可致過敏反應,如引起蕁麻疹、多形性紅斑、過敏性皮炎、多發性肉芽腫以及過敏性休克等,應引起注意。
2、其中毒救治方法為去除**,立即停藥。對症**:出現過敏反應,予抗過敏**,依其損傷型別,病情輕重和病變部位而實施不同**,一般可用抗組胺製劑、靜脈注射維生素c;重症病例給予激素合併抗生素**。
3、出現溶血反應,可給予5%碳酸氫鈉靜脈點滴以**。
4、出現過敏性休克,按**常規搶救。區域性可使用止癢劑。如有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可用氨茶鹼克或喘定25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40毫公升內靜脈注射。
如有窒息者,應迅速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並立即吸氧。
5、預防措施為:用藥前詢問病史及過敏史,對有過敏史的人應慎重用本品。用藥後要觀察病人,若出現過敏反應立即停藥。如以前曾對板藍根或大青葉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體虛而無實火熱毒者忌服,脾胃虛寒者慎用。
化學成分。菘藍根含靛藍、靛玉紅、β-谷甾醇、棕櫚酸、尿苷、次黃嘌呤、尿嘧啶、青黛酮和胡蘿蔔苷等。
藥理作用。本品對多種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及流感病毒、蟲媒病毒、腮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可增強免疫功能;有明顯的解熱效果。本品所含靛玉紅有顯著的抗白血病作用;板藍根多醣能降低實驗動物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並降低mda含量,從而證明本品有抗氧化作用。
板藍根種植模式
2樓:文
1.深翻整地合理施肥:
板藍根系深根植物,適宜溫暖濕潤的氣候,抗旱耐寒,怕澇,水浸後容易爛根,一般的土壤都可以種植,但是最好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可以結合深翻整地合理施肥,每畝可以施農家肥3000~4000㎏,二銨15㎏,生物鉀肥4㎏,均勻地撒到地內並深翻30㎝以上,再做成1m寬的平畦,這樣有利於根部的生長,順直、光滑,杈少。然後選擇適宜時間播種。
2.播種的時間與方法:
板藍根在北方適宜春播 ,並且應適時遲播,如果播種時間過早,抽苔開花早,不僅造成減產而且板藍根的品質也會下降,最適宜的時間是4月20日~30日。播種前種子用40~50℃溫水浸泡4小時左右後撈出用草木灰拌勻,在畦面上開一條行距20㎝,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的撒在溝中,覆土1㎝左右,略微鎮壓,適當澆水保濕。溫度適宜,7~10天即可出苗。
一般每畝用種量為2~。
3.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出苗後,當苗高7~8㎝時按株距6~10㎝定苗,去弱留壯,缺苗補齊。苗高10~12㎝時結合中耕除草扒棗,按照株距6~9㎝行距10~15㎝定苗。
2).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後淺耕,定苗春稿拆後中耕。在雜草3~5葉時可以選擇精禾草克類化學除草劑噴施除禾本科雜草,每畝用藥40ml,兌水50kg噴霧。
3).追肥澆水:收大青葉為主的,每年要追肥3次,第一次是在定植後,在行間開淺溝,每畝施入10~15kg尿素,及時敬猛澆水保濕。
第次是在收完大青葉以後追肥,為使植株生長健壯旺盛可以用農家肥肥適當配施磷鉀肥;收板藍根為主的,在生長旺盛的時期不割大青葉,並且少施氮肥,適當配施磷鉀肥和草木灰,以促進根部生長粗大,提高產量。
如何種植板藍根,怎樣種植板藍根
中國農業出版社 選擇地勢平坦 灌溉方便 排水良好,含腐殖質較多 有機質含量較高 疏鬆肥沃的壤土或沙質壤土地。每667公尺施腐熟的農家肥3000 4000千克或生物肥料100千克,深翻20 30厘公尺。細耙整地作畦,雨水少的地區作平畦,雨水多的地區作高畦,畦高約20厘公尺,畦寬 畦長依地形而定。菘藍用...
板藍根有副作用嗎,板藍根副作用
板藍根有一定的解毒作用,長時間服用會導致肝臟解毒功能低下,反而損害了健康。傳統藥物板藍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藍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莖,含多種抑菌成分,有清熱解毒等功效雖然經現代藥理學證明,板藍根具有抗炎 抗菌 抗病毒等作用。板藍根雖不能包治百病,但它的作用也不僅僅侷限於 小感冒。雖然板藍根毒 小,但是也...
水痘可以吃板藍根消退嗎,預防水痘吃板藍根有用嗎
因為水痘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板藍根顆粒是有抗病毒作用的,所以是可以服用的。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水痘 varicella 是由水痘 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原發感染,是以全身出皰疹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 病。多見於兒童,具有高度的傳染性,易造成小區域的流行,癒後可獲終身免疫。水痘為良性自限性疾病。患病後應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