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名詞的使動用法
古代漢語中,名詞有時也用作使動,從意思看,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1)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2)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今君為會而滅同姓。 《史記·晉世家》
3) 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史記·項羽本紀》
例一「生死」與「肉骨」為對,「生死」不是並列結構,而是動賓結構,「生」是不及物動詞用如使動,意思是「使死者復生」;同樣,「肉骨」也是動賓結構,「肉」是名詞用如使動,意思是「使白骨長肉」。
例二「國」是名詞用如使動,意思是「使異姓立國」。
例三「王」是名詞用如使動,意思是「使我成為王」。
用作使動用法的名詞有時後面也可以省略賓語。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 (劉向《新序·節士》)「臣」和「友」是名詞活用作使動,但後面省略了賓語「之」,「不得而臣也」「不得而友也」兩句的意思是「不得使之為臣」「不得使之為友」。這種省略的賓語,要靠上下文的文意去體會和補足。
古代漢語(自考)中,怎樣分辨名詞作狀語和名詞活用作一般動詞??
2樓:匿名使用者
方法有二:
一、名詞作狀語時句子中一定有謂語動詞,名詞活用作一般動詞時句子中沒有謂語動詞。
二、名詞作狀語時的名詞在句中充當狀語,名詞活用作一般動詞後在句中作謂語。
3樓:匿名使用者
最簡單的就是,例:「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犬,名詞,狗。放在「坐」前面,但並不是指乙隻狗坐,犬前面的「一」是指剩下的那只狼。所以名詞「犬」意為:像狗一樣。
所以,動詞前無端端出來乙個莫名其面的名詞,而且主語也不缺的情況下,這名詞就是狀語。
名詞用作動詞,同理,不缺主語,而沒有謂語,緊跟主語的是一名詞,這名詞就是作為主語的動作出現。就是活用做動詞
舉例說明古代漢語中如何判斷名詞的活用?
4樓:一乘之國
⒈ 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⑴名詞後面帶賓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驢不勝怒,蹄之。
「蹄」本是名詞,在句中卻接了賓語「之」,這時「蹄」起到了動詞的作用,所以應該活用為動詞,是「踢」的意思;
⑵名詞後面帶補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鄭商人弦高市於周。
名詞「履」帶補語「至尊」,用作動詞:登上;「市」帶補語「於周」,用作動詞:做買賣。
⑶前面有能願動詞或副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前帶副詞「非」和能願動詞「能」,用作動詞:游水。
⑷同一名詞迭用,或兩個名詞連用,這兩個名詞既不是疊字,又不是聯合、偏正、復指關係,那麼,其中乙個名詞常用作動詞
例如: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
名詞「事」迭用,第乙個用作動詞:做、從事。
⑸前面有結構助詞「所」, 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置人所罾魚腹中。
名詞「罾」前有結構助詞「所」。用作動詞:用網捕捉。
⑹方位名詞常用作動詞,有的前面有連詞「而」或副詞,有的前面既沒有連詞「而」也沒有副詞
例如:秦師遂東。
方位名詞「東」前面有副詞「遂」,用作動詞:向東進發。
⒉名詞的使動用法
⑴表示使賓語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賓語產生這個名詞用作動詞後所表示的動作
例如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王」後跟「我」作賓語,是「使我為王」。
⑵作使動用法的名詞,後面也偶爾有省略賓語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
「不得而臣」相當於「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當於「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為臣」「不得使之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⑶方位名詞,是名詞的一類,活用為動詞後有時也有使動用法
例如: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齊而不信蘇子矣。
方位名詞的使動用法,便是使賓語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動 「東蘇子」,意思是使蘇子(蘇代)往東去 。
⒊ 名詞的意動用法
例如:孟嘗君客我。
名詞「客」後帶賓語「我」,活用作意動詞。「客我」即「以我為客」,意即「把我當做客人」。
⒋ 名詞直接做狀語
⑴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特徵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
名詞「席」、「包」、「囊」分別作狀語:像席子一樣,像包裹一樣,像口袋一樣。
⑵名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態度、方式,活用為狀語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面」做動詞「刺」的狀語,表示「刺」 的方式:當面。
⑶ 名詞表示動作行為所用的工具,活用為狀語
例如: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名詞「船」作動詞「載」的狀語,表示「載」所用的工具:用船裝。
⑷ 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地點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孤帆一片日邊來。
名詞「日邊」作動詞「來」的狀語,表示「來」的地點:從日邊。
⑸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良庖歲更刀。
時間名詞「歲」作動詞謂語「更」的的狀語,表示「更」 的性質:每年。
⑹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南取百越之地。
方位名詞「南」做「取」的狀語,表示行為動作的趨向:向南。
⑺名詞表示情況逐漸地發生變化,活用為狀語
例如:而鄉鄰之生日蹙。
名詞「日」作形容詞謂語「蹙」的狀語,表示「蹙」 ,這種情況逐漸的發展變化: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古代漢語中,怎麼判斷名詞的活用?
5樓:sweet靜
一、看名詞後面有沒有帶補語。如名詞後帶了補語,那麼這個名詞就活用為動詞。
二、看名詞前有沒有副詞修飾。如有,該名詞一般活用為動詞。
三、名詞前如用能願動詞「能、可、欲、肯」等修飾,該名詞活用為動詞。
四、名詞前如有結構助詞「所」,則一起組成「所字結構」,該名詞活用為動詞。
五、如兩個名詞連用,其中必有乙個活用為動詞。
六如果名詞用在「之、其、爾、汝、我」等代詞前面,則該名詞活用為動詞。
七名詞如與「者」一起組成「者字結構」,該名詞也活用為動詞。
以上介紹的是常見的幾種判斷名詞活用為動詞的方法。當然,判斷名詞是否活用為動詞的方法還有許多,但不論是何方法,在判斷時,都要根據上下文,結合具體的語境加以分析,要同時觀察名詞前後的語法關係,即注意該名詞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後有哪些詞和它結合,跟它構成什麼樣的句法關係,只有全面考慮,才能準確地判斷乙個名詞在句中是否活用為動詞。
6樓:sunny桉藍
根據名詞的特點,進行判斷。
⒈ 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⑴名詞後面帶賓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驢不勝怒,蹄之.
「蹄」本是名詞,在句中卻接了賓語「之」,這時「蹄」起到了動詞的作用,所以應該活用為動詞,是「踢」的意思;
⑵名詞後面帶補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鄭商人弦高市於周.
名詞「履」帶補語「至尊」,用作動詞:登上;「市」帶補語「於周」,用作動詞:做買賣.
⑶前面有能願動詞或副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前帶副詞「非」和能願動詞「能」,用作動詞:游水.
⑷同一名詞迭用,或兩個名詞連用,這兩個名詞既不是疊字,又不是聯合、偏正、復指關係,那麼,其中乙個名詞常用作動詞
例如: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
名詞「事」迭用,第乙個用作動詞:做、從事.
⑸前面有結構助詞「所」,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如:置人所罾魚腹中.
名詞「罾」前有結構助詞「所」.用作動詞:用網捕捉.
⑹方位名詞常用作動詞,有的前面有連詞「而」或副詞,有的前面既沒有連詞「而」也沒有副詞
例如:秦師遂東.
方位名詞「東」前面有副詞「遂」,用作動詞:向東進發.
⒉名詞的使動用法
⑴表示使賓語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賓語產生這個名詞用作動詞後所表示的動作
例如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王」後跟「我」作賓語,是「使我為王」.
⑵作使動用法的名詞,後面也偶爾有省略賓語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
「不得而臣」相當於「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當於「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為臣」「不得使之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⑶方位名詞,是名詞的一類,活用為動詞後有時也有使動用法
例如: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齊而不信蘇子矣.
方位名詞的使動用法,便是使賓語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動 「東蘇子」,意思是使蘇子(蘇代)往東去 .
⒊ 名詞的意動用法
例如:孟嘗君客我.
名詞「客」後帶賓語「我」,活用作意動詞.「客我」即「以我為客」,意即「把我當做客人」.
⒋ 名詞直接做狀語
⑴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特徵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
名詞「席」、「包」、「囊」分別作狀語:像席子一樣,像包裹一樣,像口袋一樣.
⑵名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態度、方式,活用為狀語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面」做動詞「刺」的狀語,表示「刺」 的方式:當面.
⑶ 名詞表示動作行為所用的工具,活用為狀語
例如: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名詞「船」作動詞「載」的狀語,表示「載」所用的工具:用船裝.
⑷ 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地點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孤帆一片日邊來.
名詞「日邊」作動詞「來」的狀語,表示「來」的地點:從日邊.
⑸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良庖歲更刀.
時間名詞「歲」作動詞謂語「更」的的狀語,表示「更」 的性質:每年.
⑹名詞在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時,活用為狀語
例如:南取百越之地.
方位名詞「南」做「取」的狀語,表示行為動作的趨向:向南.
⑺名詞表示情況逐漸地發生變化,活用為狀語
例如:而鄉鄰之生日蹙.
名詞「日」作形容詞謂語「蹙」的狀語,表示「蹙」 ,這種情況逐漸的發展變化: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古代漢語中一般名詞活用為動詞的8種類別
7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忽忽huro
古代漢語中的名詞活用為動詞非常常見,我們這次的作業主要是普通名詞作動詞的活用,而對後面具體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等暫不涉及。內容主要是從老師的課堂筆記整理,再在網上參考了一些例子,寫在這也是給自己留個底吧~~~因為只是作業,理論描寫並不那麼嚴謹··
1、名詞+代詞
代詞前不受名詞修飾,所以名詞要活用為動詞。
例:提彌明死之。之為代詞,死活用為動詞,意為為···而死。(《左傳·晉靈公不君》)
從左右,皆肘之。肘活用為動詞,意為用肘擊。(《左傳·齊晉鞍之戰》)
2、副詞+名詞
名詞不受副詞修飾,所以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棄君之命,不信。不是否定副詞,信活用為動詞,意為守信用。(左傳·晉靈公不君》)
晉靈公不君,君活用為動詞,意為行君道。(《左傳·晉靈公不君》)
成語例:不毛之地,不翼而飛,不脛而走,先禮後兵,未雨綢繆,莫名其妙
3、能願動詞+名詞
能願動詞後面的名詞用如動詞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能為能願動詞,後跟的水字名詞活用為動詞,意為游泳。(《荀子·勸學》)
左右欲刃相如。欲為能願動詞,刃活用為動詞,意為用刀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雲霏霏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雨活用為動詞,意為下雨。(《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例:
鄂侯爭辨之,辨之急,故脯鄂候。脯名詞作動詞,意為把···曬成肉乾。(《戰國策·魯仲連義不帝秦》)
古代有字典嗎,古代漢語詞典與古代漢語字典有什麼區別
彼黍 爾雅 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書,是西漢整理的,作者不詳 說文解字 簡稱 說文 作者是東漢的經學家 文字學家許慎 康熙字典 是清代康熙年間編的,是現今中國最全的字典 伊塔夢之戀 當然有只不過最早的沒有發現 破破理論 秦漢時期 爾雅 說文解字 唐宋時期 好像沒有什麼太出名的 明清時期 永樂大典...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有哪些形式,古代漢語的判斷句有幾種形式
常見的判斷句式有以下幾種 1.主語後面用 者 謂語後面用 也 表示判斷,者,也 式。如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 師說 這種判斷句式,是古漢語中表示判斷的典型格式。翻譯時去掉 者,也 在主謂之間加 是 2.主語後面只用 者 表示停頓,者,式。如 如 四人者,...
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有何特點,古代漢語第一人稱代詞和第二人稱代詞為什麼有多種說法
1 第一人稱代詞 吾 我 予 餘 朕 2 第二人稱代詞 女 汝 爾 若 而 乃 3 第三人稱代詞 其 厥 之 之 和 其 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稱代詞 一是 之 和 其 除稱代以外,還可以稱人或物。二是 之 和 其 除了可以稱代第三方以外,有時候也可以用來稱代說話人自己或聽話的一方。區區 在下 不才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