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樹立威信是關鍵.
第一:上課準備一定要做好,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課準備充分,上課結構緊湊,這樣的課上起來輕鬆,學生易被吸引.
第二:你必須在上課之前趕到教室門口,等著學生進教室.上課鈴響時,學生因老師在教室門口,是不敢放肆吵鬧的,相比之下,一上課教室裡紀律就好多了,至少不會把混亂的局面帶入課堂.
切忌教師慢騰騰遲到.
第三:課堂上個別學生搞小動作,只要他沒影響他人,你千萬別輕易當堂提出批評,最佳選擇是下課後找他.因為當堂批評,會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力分散,後面的課更不好上.
第四:萬一有學生上課影響別人的學習,可當堂指出,但萬不可長篇大道理批評,簡短地指出其錯誤即可,下課再找他.
第五:對個別天不怕地不怕的故意搗亂的學生,不要指望一下就讓他聽話,要經常曉之以理,有錯必講.但每一次批評要簡短,少量多次嘛.
第六:對重大違紀行為,一定要與班主任聯絡.(如果你是班主任,就一定要與家長聯絡.)
第七:不要輕易說懲罰之語.說了就一定要做到,但懲罰千萬不要過分,否則會引起眾多同學反感,就麻煩了.
其實懲罰不在重,而在學生接不接受,只要學生願意接受你的懲罰,哪怕是要他(她)抄一首絕句,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第八:萬不可一人犯錯全班皆留.誰犯錯留誰,不知是誰就不要留誰.
第九:切記,批評犯錯學生的時候,一定要他(她)親口承認自己錯了,這是最終目的.
第十:學生好的表現一定要表揚,有人說"好學生是表揚出來的",不無道理.
總之,對違紀行為絕不能視而不見,又不能長篇大論,看見就管,碰到就說,絕不能有懶惰之心,更不能有畏懼心理,要理直氣壯地去教育學生,久而久之,威信就樹立起來了.
2樓:思考中的生物
如我們所知道的,任何機遇都源於困難。每個人都曾有著學生年代。你不也是麼,也許太久了,你已經記憶模糊。
站在學生的立場,告訴你我想要上什麼樣的課吧,可能對你有些幫助。
治標,治本。
講課不要太死板,如果你是一位有能力的教師,你會抓住知識點,並通過課外知識傳達給學生。書本上的文字,不要生搬硬套的搬到課堂上,要知道大家都不是文盲。這是治標的。
不要表現出你擔心大家的中考。那樣會讓我們感到壓抑,產生厭學心理。
開班會不要講廢話,簡潔明瞭,偶爾講一個積極的學生事蹟,有條件的話用影碟的形式放映出來,學生自發的學習心理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小視它,要知道看不見的才是根本。
另外,儘量不要“耍酷”。不要以為讓我們知道你凶就會乖乖就範,那樣可不明智。容易親近的老師,突然嚴肅起來效果不會更好麼?
具體學生具體對待,儘量多關注和表揚你所有的學生,特別是你覺得很“調皮”的。調皮的孩子,他們也是有優點的哦!
好了,自己去慢慢體驗,作為老師的樂趣吧,加油拉!
3樓:前程無憂哦
什麼問題都換位思考,我們都當過學生。老師不應該只是把學生當學生,我們可以把他們當作朋友,真正融入他們。現在的學生硬來沒有用,但是也不能任由他們胡鬧,所以有個度要掌握好。
具體的情況還是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效針對!
4樓:傻小子果
當然是應試教育。孩子小不能約束自己,需要加強管理!但是最好能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思維隨著你走》
5樓:2009小濤
呵呵 你得有耐心 用現在年輕人的想法去教育他們 要和他們做個好朋友 不要把自己放在是一名老師的地位 和他們打成一片 慢慢的他們就明白你是為了他們好了
6樓:香奈魚子
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你得分析原因所在,可能你太年輕,沒有給他們威望感,威懾力,或者你的課不是很吸引人,我以前有個地理老師,上課有半節課都在想笑話,大家都很認真聽,認真做作業,我對地理很興趣呢
7樓:匿名使用者
你教小學還是初中還是高中?小學生可以嚇唬一下,初中生你的威信和嚇唬並存,有時你可以順著他們的思維走,高中生,兩方的互動很重要,你要讓他們知道你是一個值得他們跟你學的老師
8樓:帶蕾絲的花瓣
那麼多的同學不可能都那樣吧,找一個同學問問,是怎麼回事。如果是你的問題的話你就改正過來。如果不是的話,你就多跟他們談談心。瞭解一下情況。
9樓:
我上學時也是一個調皮的學生
總愛和老師作對,感覺讓老師生氣是自己的成就(不過現在想想太幼稚了,當時是初中)
你也從學生階段走過來
從學生本的角度去考慮一下
也許你會得到解決方法
你當學生時你希望你的老師是什麼樣的
那時你的想法又是什麼
自己想想應該不是一個難題
10樓:摩西首羅天
你好:尊敬的老師!
你學習過心理學嗎?你瞭解你的學生嗎?你的課講的生動嗎?
你首先把這些弄懂了,在去說你的學生。現在的學生是難管理,但你要與他們交朋友,心心相同。這樣才會得心應手。
你可以先檢討自己,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在找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你就會有答案,知道問題到底在那裡。就可以對症下藥,問題就解決了。
切記:一定要了解學生,因人而異。同時,備好課,把課講得生動些,你的學生一定會喜歡你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應該說說你是教什麼年齡段的學生。小學,初中,高中。這樣大家才能幫你出主意。還會關注你!補充提問吧!
尊敬的初中老師,看到了吧。大家多麼重視你的問題,教育事業是個良心事業。既然你剛參加工作一年,經驗不足是在所難免的。
加上你教的課都不是主要科目,不被重視是在所難免的。說白了,歷史和政治都是死記硬背的東西,太枯燥。個人建議你,與你們的教務主任商量一下。
能不能搞一個興趣教學實驗,對你也是一個挑戰,也會在學生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會關注你!還有什麼就在補充吧!
但是得提醒你一下,要別人尊重你的前提就是你必須尊重別人,你的學生也是人!!明白了吧!!別太偏激!
祝好運!
12樓:匿名使用者
年輕學生逆反心理重,你越想管他們越想逗你,覺得好玩、在同學中有面子。
先團結那些肯聽講的學生,用講課質量把這些願意學的人吸引住。
只要不是鬧得太過火,對一般學生的接話、交頭接耳什麼的不要太管,偶爾提問這些人群中比較老實的幾個,打破他們上課分神的節奏,把注意力拉回課堂。
對罪大惡極、又幹擾別人特別嚴重的那種,可以單獨找來聊聊,不要端架子,別講大道理,暗示他,這是你的地盤,是你的工作和飯碗,不要玩過了界,只要互相留點面子,你也不會難為他。
女兒是組長,但組員不聽話,女兒很煩惱,我該如何處理
13樓:鐵麟血
如果沒有太好的建設性意見給她,也別去不懂裝懂。表達自己的擔心,給與女兒最真摯的支援,讓她明白有些事需要她自己去成長,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承擔。“我相信你,你一定會找到辦法。
一定會克服困難的。”這個句子中的“一定”很重要。你的支援會給他信心,這樣,她自己的努力會帶給她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
很陽光的選擇。
如果我們做不到完美,那麼想想我們怎麼樣才能做到自己的最好。
為什麼有些家長總是愛跟朋友說自己孩子的缺點?
14樓:初衣勝雪
這個我覺得,只要是孩子不在身邊,有些家長喜歡跟朋友說孩子的缺點,應該對孩子沒有太大的影響。當然前提是這些談話不能夠被孩子知道,否則有孩子的自尊心來講他認為自己的父母不喜歡自己,會產生非常自卑的想法,或者心生怨恨。
實際上在中國這個社會有些家長跟朋友說自己孩子的缺點,是有著很深重的社會背景的。
第一個的確是在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上面出現了煩惱,通過向朋友傾訴好緩解煩惱或找到答案。只是有些家長站在自己的一面來說孩子的不是,但是稍微客觀和明白一點的人都應該知道,孩子身上的毛病多半是父母身上的毛病。做家長的要學會反思。
第二是有些家長,不願意孩子受人嫉妒,往往在朋友面前說一點孩子的缺點,表示自己的孩子,雖然有些方面比較看起來優秀,實際和普通人一樣,是有著毛病和缺點的。這樣的父母是在為孩子的將來鋪路,會讓他遭受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嫉妒。我覺得這個招式很高。
家長和朋友親屬來談及家庭問題,重要的是要避免被孩子知道。尤其是小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和安全感非常強。如果做父母的在外面說他的不好,他會感覺被嫌棄被拋棄,這樣長期積累下來,對孩子的自信心的建立都會有不良的影響。
其實小孩子最願意得到來自父母方面的認可,所以在平常的溝通裡,要多給孩子正面的鼓勵。讓他們獲得在家庭裡的安全感,更加安心的學習,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以更加自信的姿勢走向未來!
15樓:沅水彎彎流
有些家長特別恨鐵不成鋼,老是覺得別人的孩子處處都比自己的強,自己的孩子不出類拔萃,所以就愛跟朋友說自己孩子的缺點。其實這些家長是很明智的,他不是那種護犢子型的,他可以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缺點和不足。這樣他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就會不溺愛,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而且他是背後和朋友抱怨,也不會對孩子的自尊心有傷害,這樣的家長挺難得的,一般的家長都是跟別人說自己的孩子好。不是有句話嘛,老婆是別人好,孩子是自己的好。不偏心的家長會教育孩子,對自己孩子成長是有好處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是抱著類似攀比心理去說的話,應該是在有點裝謙虛,就像一些非常注重學習成績並且很害怕自己會被他人超過的學生一樣,一見面一定會說自己哪些學科學的很不好,什麼作業什麼考試包括上課都聽不懂都不會,強調自己怎麼學都學不好,讓對方掉以輕心。這樣的話這個家長肯定很怕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才會這麼和朋友說,當然這是很片面的回答
還有出於其它心理才會這麼問,我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是,應該是想向朋友稍微吐槽抱怨一下下以緩解自己做父母的壓力和無奈,同時肯定也希望從朋友這裡得到一些幫助,包括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缺點?我完全想不到我的孩子竟然還有這些缺點,應該用什麼合適的方式去教導孩子努力改正?包括我的孩子原來有這麼多做的很不好的地方,是不是平時自己太不注重教育和關心孩子了,有點內疚自責,向朋友尋找安慰,尋找為人父母時的共鳴。
總之每個家庭的不同、每個人的不同,可以導致這個問題有無數個回答,如果真的因此困擾的話,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更有針對性
17樓:蜀道難熬過夜
觀點1:為什麼?中國有些家
長喜歡在孩子面前詆譭他自己不如意的人,專挑他人的缺點。
表面看這種現象有點象風氣,別人都那樣瞎嚼舌頭,有些人呢也只是順著這樣而已,而有些時候的人說話並不完全通過大腦。並不會去仔細想想,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種習以為常的習慣。
在自己孩子面前詆譭別人會不會對孩子有負面影響?這回答當然是非常肯定的,可是家長雖然也知道在孩子前後這樣詆譭別人說別人的缺點都不是很好,都會給孩子造成有一定的心理陰影。有些家長在詆譭他人以後,同樣又教育自己孩子,不要學那種壞人,把他人當壞人作考點,把自己家長的形象抬高,認為他自己才是最好的,最優秀的。
就是有缺點也是敢勇於承認的,也是有錯必改的,儼然象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家長。
孩子一般都不會那麼懷疑自己家長所言所行,雖然孩子也是很多事情對自己家長是有猜測的,但還是完全相信自己父母。當然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毛病同樣都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也會用習以為常的習慣去詆譭他人,這也是家長所不希望看到的。
很多事情雖然都是出於一時性起,而沒有經過認真考慮就人云亦云。是否會造成他人的傷害或對將來對自己和孩子的影響,那真是不曾有過那麼深度地去反省。
隨著社會文明不斷進步,人類生活也不斷地提高,各種人們的修養也會逐漸地改變 。只要人們已經意識到這一切,那麼總有一天壞習慣會離我們遠去。這也是對大家對個人和其後代而言都是一種文明的進步。
觀點2:在外人面前詆譭孩子,就如同把孩子推向自卑的地獄。這會對小孩子心裡很長時間造成陰影。
雖然民族不和,但不得不說日本人在批評孩子時都會避開外人,單獨告誡自己的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在外人面前避免說自己孩子的缺點,這種保護自尊心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我的奶奶小的時候非常喜歡在外人面前(還是我在場的狀態下)說我md不是,我清楚的記得那時候從一個小孩的視角來看,她在和別人說我媽這不好那不好時,那個人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我。長大之後現在看來她說我媽不好完全是為了給我爸說話,錯不在我媽,但是由於老人自己的無知導致我的童年認為我媽不好,很恨我媽。雖然現在已經過去了,成年人的心裡知道好壞不容易被傷害,但小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
so,你和外人說你家孩子不好,傷害的是誰啊?人家只會當笑話來聽。
觀點3: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一方面,中國的家長溺愛孩子有目共睹,視孩子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在物質生活上傾盡所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否則也不會有“小皇帝"這麼個比喻稱呼。另一方面,他們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觀念依然陳舊,延續著"當面教子背面教妻"的傳統思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識根深蒂固,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對"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器不罵不成才"此類古訓自覺地傳承。
當然,也有所進步,現在",打"漸漸弱沒了,用罵來數落孩子,就成了家長教育孩子的普遍共識和唯一手段。我想,有時候罵過後,這些家長肯定也會後悔,也覺得不妥不對,但既"恨鐵不成鋼",又" 不能輸在起跑線”,家長們經常伴隨著這些焦慮的情緒,在缺乏其它的教育方式下,又要會"故伎重施”。因此,不就有了"中國的孩子皮實,是在罵聲中長大的" 這麼種說法嗎?
對於有時候家長當著外人面數落孩子,這就略有些複雜,有的是孩子確實做了淘氣的事,有的是為了炫耀的自謙,有的是純悴的客氣禮貌,有的是知友之間的交流經驗。但不論是上述家裡家外的哪一種,都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容忽視的心理負面影響,包括性格塑造,心智成長,或多或少會有些。總之,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式,雖有簡單粗暴的嫌疑,但要家長完全拋棄,真的不很容易。
孩子是家長最好的寄託,最大的面子,最美的成果,最愛的天使。但正因如此,有時愛得太深,如果方法不當,也是一種傷害。好在,現在有許多家長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隨著一代比一代文化程度的更加提高,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將會越來越好。
娃不聽話,我該怎麼辦,孩子很不聽話該怎麼辦?
資深家庭指導師彭老師 多大的孩子?叛逆期表現出不聽話是很正常的,一方面叛逆期的孩子,會對家長的命令表現出很反感。儘量和孩子用商量的口吻說話。另一方面要思考一下家長的要求是否合理,對於不願意做的不要強迫孩子去做,如果別人強迫你做不願意的事情,你也會表現出不聽話的。對於不聽話的處理也要分情況 如果一般問...
孩子不聽話,我該怎麼辦,不聽話的孩子該怎麼辦
你會發現,這樣的家庭可能是爸爸全是對的,也可能是,媽媽全是對的。他們再怎麼樣做,都不會有錯,他們可以指出孩子無數個缺點,但從來不會謙遜 孩子不聽話該怎麼辦,你要知道孩子不聽誰的話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你可以試試換一種說話方式,不直接下要求,而是引導孩子去做你想讓他做的事情。孩子不聽家長的話怎麼辦?...
在上課時,學生不聽話該怎麼辦
呼死他 她 呵呵,開玩笑 很常見不要批評,會適得其反,到不如說是對著幹 我認為這種方法只對大部分學生管用,但差生就不一定了 先是自身原因,有些學生會覺得老師好欺負,或是課講的沒意思,為老師的都想自己的學生好好學習,但如果他 她 真的不想學,就不要勉強,不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 她 悄悄的跟他 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