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d。名作動,推廣
2.a。表轉折,但是
3.d。秦國強,安陵國弱
4.c。狡猾,假恭敬,不是狂妄
2樓:探賾索隱而成
《唐雎不辱使命》課文分析
本文記敘的是戰國末期的乙個故事。西元前230年和前225年,秦國先後滅韓亡魏。安陵國是魏國的附庸小國,秦國想用詐騙手段吞併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國去談判,唐雎在秦王面前,不畏**,以死相拼,終於沒有辜負出使之命。
第一段:
秦王派人通知安陵君的兩句話,既反映了秦王的狡詐,又反映出秦王的驕橫、狂妄。安陵君識破秦王的欺詐伎倆,委婉而又堅定地拒絕了秦王,表現了他清醒的頭腦和不卑不亢的態度。秦王「不悅」,這是一貫驕橫成性的秦王意外受挫後必然有的反應。
安陵君派唐雎出使到秦國去,是希望通過外交途徑來緩和並解決矛盾。這段是故事的開端。
第二段:
秦王以威勢壓人,他認為自己在相繼滅韓亡魏后,聲威赫赫,對只有方圓五十里之地的安陵君,用威嚇欺詐手段就能使他屈服,沒想到卻碰了個軟釘子。因此一見到安陵君的使者唐雎,就直接向他提出質問:安陵君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接著恩威並施,說秦國在滅韓亡魏后,沒有直接吞掉安陵國,是因為安陵君是忠厚「長者」,這是「恩」;接著把他的欺詐行為粉飾成讓安陵君擴大領土,把安陵君的婉拒說成是「逆寡人」,把陰謀不能如願的原因歸結為安陵君「輕寡人」,這是「威」。秦王的這個反問看似輕描淡寫,實際上盛氣凌人,帶有很強的威脅意味,因為一旦給了強秦乙個口實,秦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發起進攻了。唐雎的對答態度明朗、堅定,同時不失分寸。
他先用語氣極強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帶有威脅意昧的試問,然後正面回答秦王,內容和前面安陵君回答秦王使者一致,前後照應。用「雖……,豈直……」句式,先對即使拿比五百里大一倍的土地來易安陵也加以否定,然後回到秦王所謂的五百里易地條件,否定更有力量。
第三段:
秦王徹底被激怒,不再有任何掩飾,直接拿「天子之怒」來威嚇唐雎,驕橫不可一世之態畢現。唐雎針鋒相對,用「布衣之怒」來和「天子之怒」對抗,而秦王對「布衣之怒」的極度輕蔑態度,跟他前面所說的「天子之怒」形成鮮明對比,再次顯示了他的驕橫和狂妄。唐雎堅定有力地回答了秦王對「布衣之怒」的輕蔑看法,一連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發怒所幹出的震驚天地的事件來,言下之意表明自己跟專諸、聶政、要離這些有膽識的勇士一樣,不畏**,敢於獻身,這就為他緊接著「挺劍而起」的行動做了有力的鋪墊。
列舉的三個事例,用同樣句式排比下來,氣勢極足。「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這幾句是唐雎要跟秦王拼命的表白,伴以「挺劍而起」,是他要跟秦王拼命的行動。
第四段:
「色撓」「長跪」的表情和動作描寫,活畫出了秦王前倨後恭的醜態,並說明專橫霸道的統治者是欺軟怕硬、內心虛弱的。秦王的話,道出了唐雎對於安陵的重要意義與作用。此語出於驕橫的秦王之口,相形之下,更顯示出唐雎的有智有勇,膽識兼備。
秦王以詐騙、威脅安陵君、唐雎開始,以自己卑躬屈膝向唐雎道歉討饒而告終,故事很富有戲劇性。
分析本文時,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反襯作用。本文主要寫秦王和唐雎這兩個對立的人物。秦王的驕橫、狂妄、狡詐和前倨後恭的種種表現,有力地反襯出唐雎的沉著、鎮定、堅強無畏的精神。
如文中寫秦王盛氣凌人,責備、威脅安陵君,作為安陵君的全權使者唐雎則從容鎮定,據理答辯。秦王的威嚴受挫後,惱羞成怒,即以「天子之怒」相威脅,企圖使唐雎屈服於他的暴力之下,可是唐雎毫不畏縮,針鋒相對地進行反擊,指出「布衣之士」發怒將「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他說到做到,「挺劍而起」,馬上要跟秦王拼命,表現義勇了唐雎義無反顧的堅決鬥爭精神。
秦王在唐雎的行動的脅迫下,只得趕緊「色撓」而對著唐雎「長跪而謝」。這就有力地反襯出唐雎堅強無畏的鬥爭精神。
3樓:倒薩迪
詞句注釋
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務。辱,辱沒、辜負。
2. 秦王:即秦始皇嬴政,當時他還沒有稱皇帝。
3. 使:派遣,派出。
4. 謂...曰:對...說。
5. 欲:想。
6. 以:用,用作介詞。
7. 之:的。
8.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安陵是當時的乙個小國,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國的附屬國。戰國時魏襄王封其弟為安陵君。
9. 守:守護。
10.易:交換。
11.直:只,僅僅。
12.怫然:盛怒的樣子。
13.公:相當於「先生」,古代對人的客氣稱謂。
14.布衣:指平民。古代沒有官職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稱布衣。
15.亦免冠徒跣(xiǎn),以頭搶(qiāng)地耳: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搶,撞。徒,光著。
16.庸夫:平庸無能的人。
17.士:這裡指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18.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
19.聶政之刺韓傀(guī)也,白虹貫日: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上太陽。
20.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倉,通「蒼」,蒼鷹。
21.懷怒未發,休祲(jìn)降于天,與臣而將(jiāng)四矣:心裡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徵兆。
(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將效仿專諸、聶政、要離三人,刺殺秦王。休祲,吉凶的徵兆。
休,吉祥。祲,不祥。於,從。
22.若:如果。
23.必:將要。
24.縞(gǎo)素:白色的絲織品,這裡指穿喪服。
25.是:此,這樣。
26.秦王色撓:秦王變了臉色。撓,屈服。
27.長跪而謝之:長跪,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如果跪著則聳身挺腰,身體就顯得高(長)起來,所以叫「長跪」。謝,認錯,道歉。
28.諭:通「喻」,明白,懂得。
29.以:憑藉。
30.存:倖存
31.者:原因。
32.徒:只。
33.以:因為。[2]
唐雎不辱使命白話譯文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打算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安陵君說:
「大王給以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實在是善事;即使這樣,但我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衛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後(很)不高興。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為什麼?況且秦國使南韓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藉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就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現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但是他違揹我的意願,這不是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並不是這樣的。
安陵君從先王那裡繼承了封地所以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這僅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的情景嗎?」唐雎回答說:
「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的時候),會倒下數百萬人的屍體,鮮血流淌數千里。
」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百姓發怒嗎?」秦王說:
「百姓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
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徵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連同我,將成為四個人了。
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麼就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現在就是這個時候。」說完,拔劍出鞘立起。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麼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南韓、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藉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倖存下來,就是因為有先生您在啊!」[
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識歸納,必修三文言文重點知識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識
內容來自使用者 特立獨行的豬20 蜀道難 知識點歸納 一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字的通假意義。所守或匪親。匪 同 非 不是。二 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異義的詞,並解釋其古今意義。地崩山摧壯士死。壯士,古義 年輕強壯的力士 今義 豪壯而勇敢的人。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詞的詞類活用意義。猿猱欲度愁攀援。愁,...
關於初三文言文的對聯,關於初中古文對聯
清風徐來 水波不興 核舟記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 登高 黑髮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勸學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岳陽樓記 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不等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勸學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
初三所有文言文裡成語,初三上學期語文文言文中的成語有哪些?
1全部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水落石出 醉翁亭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指站在正義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援和幫助,違背正義則必然陷於孤立。孟子二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憂愁患害能使人奮鬥而獲得生存,安逸快樂使人沉迷於享樂,反而容易導致死亡。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