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社會大致經歷了四次大的改革歷程:
50年代初土地改革運動,採取積極措施,幫助農民獲得土地。
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通過農業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和人民公社運動,實施土地公有制。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中心的經濟制度及利益格局的重構,提出了“小康社會”概念。
第四次就是,十六屆五中全會所提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它是在統籌城鄉發展的大背景下,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新階段,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總稱。它承接了改革開放以來實現溫飽的努力和發展成果,是建立在初步工業化和總體小康基礎之上全面的小康新農村建設,是對我國長期實行“一國兩策、城鄉分治”體制和政策的矯正。
可以說,老提法蘊含著新的思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要求,包括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三個重要方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要歷史階段和工作載體,即通過新農村建設,逐步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政治民主、生活質量改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農村社會。
2樓:喝口奶昔九喵
1,1950-2023年,土地改革;
2,1956-2023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3,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3樓:令狐一心
第一次:2023年土地改革,變原來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但私有制性質沒變。
第二次:2023年三大改造,變原來的農民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全民公有制。至此公有制確立。
第三次 :2023年,人民公社化運動,農民開始吃大鍋飯。
第四次:2023年,改革開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什麼是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有哪些
是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係,是生產方式的社會形式,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 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係 產品分配的形式等,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決定作用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關係概念是馬克思 恩格斯提出的標誌歷史唯物主義形式的基本概念...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什麼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生產力 指人類征服,改造自然以獲得生活物質資料的實際能力,它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係。生產關係 指生產過程中發生的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他體現的是人與社會的關係 下面是我的例子,看不懂就別學哲學啦,很形象。生產力是腳,生產關係是鞋子,思想上層建築和政治上層建築是鞋帶子,在奴隸社會,腳很小,配合的是奴隸社會的...
從消費與生產關係角度,談談要確保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何要千方百計促進消費
經濟學分析 由回歸方程可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城鎮居民人均收入 農村居民人均收入 消費 指數密切相關。當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時會促進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即所謂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之一 消費 增加,且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長比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長對社會消費的推動力更大,前者是後者的近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