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摘要:“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天賦才能。” 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才是解決學習問題的關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著情感教育,對不同型別的導致學習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揭開學生思想上的死結,讓學生恢復對學習的興趣。因而使“因材施教”轉化為“知材施教”。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往往被我們落實的比較僵化,或者不紮實,或者失於片面。
“因材施教”是老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最佳的發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國古代教學經驗的結晶,還是現代教學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它具有非常豐富的現代價值。實行“因材施教”,
對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我們教師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表現。
一、瞭解“因材施教”的歷史淵源
因材施教是春秋時代大教育家孔子開創的。他的基本做法是:首先觀察瞭解學生的行為、經歷和愛好,聽其言,觀其行,在全面掌握學生實際能力的前提下,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施以針對性教育。
具體講,孔子把學生分為智力水平超常和中下兩種型別,認為對前者可以教給高深的知識,對後者則不能。他又根據學生的志趣愛好,分成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類,分別給予培養,以造就各種專門人才,這可以說是開我國分科教學之先河。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孔子善於根據每個學生的秉性特點實施教育。
他對於學生的性情稟賦和日常生活瞭如指掌,不管別人問到哪一位**,他都能脫口而談。如季康子向他打問仲由、端木賜、冉求的情況,他不假思索便說“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還說“柴也愚,參也魯,師也闢,由也喭”等等。他針對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循循善誘,悉心教導,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罕見的。
然而,把孔子的教育實踐和理論加以總結,歸納出“因材施教”這個概念的,是千餘年以後宋代教育家朱熹。他在《四書集註》一書中對孔子的教育實踐讚不絕口:“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朱熹不僅讚賞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且身體力行,把它貫徹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並有所發展,對後世教育產生了積極影響。
二、中學教學中堅持“因材施教”原則的必要性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說到底就是為了把學生培養成各有所長的人才,讓其適應社會的需要,為社會各行各業服務。人才也不是樣樣俱能的全才,大多數是具有一技之長的專才。
在教育過程中要把所有學生都培養成優秀的全才是不可能的,“尖子”只是學生中的小部分。所以在人才培養的方法上,教師應採取“因材施教”的原則,從瞭解學生入手,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談話,瞭解他們的思想、志趣和愛好等,注意平時經常性的觀察,正如孔子所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摸清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優點和缺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發揮每個人的潛能和積極因素,彌補個人的短處不足,“長善救失”,選擇最有效的教育途徑,使具有各種個性差異的學生都能各得其所地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中學生在步入初中學習時,由於各種原因,個性差異明顯,學習層次也不同,且不可採取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可一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這值得我們反思與借鑑。
科教興國的戰略要求大力推進與實施素質教育,而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質就要使全體學生全面地、主動地得到發展,“因材施教”正是這一過程的核心方法與原則。而現實情況往往是把學生當作需要接受教育的被動者,重視對學生的現實狀態的評價(主要按學習成績將學生歸為好、中、差),忽視學生潛在發展的可能性,習慣於按統一的標準和尺度去衡量和要求學生。筆者認為,培養學生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的配料、水分、陽光,還要除害蟲。
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因為每一個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可能用同樣的速度,沿著唯一的途徑,達到相同的終點。因此,由於先天條件如遺傳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以及所受教育等後天造就各不相同,充分認識學生髮展的潛在性、獨特性與差異性,不將學生“看死”、定型化,為學生髮展可能的實現提供,創造各種條件,注意克服教學中追求趨向,整齊劃一的弊病,是每一位教師乃至家長、全社會都應注意的。
課堂上,老師應對好、中、差不同物件的學生因人而異、因勢利導,這樣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學生的要求要適度,給予的知識量不能超過他們的承受力,使他們學得懂、有收穫、有進步。
三、中學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的途徑與方法
教學中,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培養“優生”和轉化“差生”是一件艱鉅的任務,對“差生”更要多花精力,多傾注愛心。學生不良行為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日常學習中屢遭失敗和挫折留下的“後遺症”。如:
因為學習成績差帶來的家庭斥責、懲罰,同學歧視、嘲笑,集體活動受到排斥等。由於擔心遭受或曾經受到譏諷、嘲笑和懲罰,這部分學生往往是既自卑又自尊,過於敏感,對老師和成績好的同學存有戒心和敵意,不願接近,認為老師和同學輕視自己,厭惡自己,常以沉默、迴避、懷疑的態度來對待。處於這種心態下,教育和溝通是很奏效的。
但應看到,這些學生的情感還不穩固,帶有很大的情境性。同時,他們的自尊心並未泯滅,很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他們對真誠愛護、關心他們的人更能表現出尊敬和依戀的感情。
作為老師應當明白:“差生”差的原因在於為他們提供的智力活動的機會相對較少,解決的途徑必須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利用一切機會引導他們參與學習和班集體活動,培養他們的求知慾、上進心,發展他們所缺少的心理品質。老師只有真心實意地尊重、關心和愛護這些學生,做到不歧視、不諷刺、不打擊、不挖苦、不疏遠,在思想、生活、學習上無微不至地關懷和幫助他們,多多接近和觀察他們,多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興趣愛好,才能針對他們的心理特點在發展上狠下功夫,使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老師的誠意,在內心情感上產生共鳴。
一個班級的幾十名學生中,總有學習成績相對較差、思想品德等方面發展有差異的學生,這些學生通常被稱為“差生”。轉化這些“差生”,關鍵在於老師,要遵循教育規律,掌握每個“差生”的心理特點,講究教育方法,以正面教育為主,使教育具有針對性,激發學生的進取心、求知慾。在教學中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前提是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即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包括薄弱環節)、智力狀況(記憶、觀察、理解、思維等方面的狀況)、心理品質(理想、動機、信心、毅力等)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作全面分析,找出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主要矛盾,重點突破,以收到預想的效果。
俗話說:“十個手指扯不齊”。學生的接受能力,智力發育的程度有早有遲,所以全班幾十名學生不可能“正步走”那樣整齊劃一。
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所收穫、有所進步、對學習充滿信心,教師必須做到“因材施教”。
(一)對症下藥,因材施教
治病要對症下藥,育人就要“因材施教”。由於“差生”在學習過程中聽到的大多是批評、訓斥、責備、挖苦,往往比較心虛、自卑,甚至有敵意,常常以為自己無論表現如何,老師同學都是輕視他、厭棄他,因而常持沉默、迴避的態度,抵制外來的教育和幫助,老師的教誨在他們身上就很難生效。對此情況,我們要反覆琢磨、重溫《教育學》、《心理學》,分析學生心理狀態,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特點和各自的錯誤行為產生的原因對症下藥,採取切實有效的教育措施。
(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教育是塑造靈魂的藝術。“差生”一般都有恐懼心理,對老師存有戒心,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關懷體貼,誠心誠意地幫助他們,細緻耐心地開導他們,真心和他們交朋友,使他們親身體驗到老師的一片真誠,把老師當知心人和內心傾訴的物件。
(三)樹立榜樣,抓好反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差生”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們身上也有積極因素,也能找到“閃光點”。我們要注意找尋“差生”身上的“閃光點”作為榜樣教育。
但是“差生”的轉化一般又會經歷反覆到鞏固的發展過程。“差生”進步過程中出現反覆是常見的現象。他們的反覆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原來錯位的重複,也有另一種錯位的發生,反覆的原因有內因,也有外因。
我們老師只有以“教不厭、誨不倦”的精神,抓反覆、反覆抓,找出反覆的主因,因勢得導,堅持耐心細緻的教育,使學生的良好行為逐步鞏固下來。
一般而言,讓優秀學生穩步發展,“差生”趕優秀學生,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同時要重點抓“差生”的轉化問題。“差生”的轉化要經歷醒悟、轉變、反覆、鞏固和穩定幾個階段。
醒悟階段,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開始有改正的願望。此時,老師要善於抓住有可能轉瞬即逝的時機,及時給予鼓勵、引導和幫助。轉變階段,學生開始在行為上有改正錯誤的表現。
處在這一階段的學生對老師的態度特別敏感,甚至對老師的一個眼神都會特別注意。此時,老師對他們的進步哪怕很微小也要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並不斷強化,使其鞏固下來。如果對這一階段熟視無睹或冷漠對待,就會扼殺他們的上進心。
反覆階段,是指學生在內外因的影響下,重犯過去的錯誤,這是極為正常的現象,對此,不必大驚小怪,絕不能表現出厭煩情緒而放棄教育,要正確分析他們出現反覆的主因,並在反覆中尋找積極因素,持之以恆地做工作。這樣,老師的恆心和信任的態度,往往會使他們受到極大鼓舞,堅定他們向好的方向轉化的決心,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再出現反覆和動搖,從而進入鞏固期。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要靈活多樣,新穎適用。
如:談心法,善意的批評法,表揚激勵法,榜樣示範法,實踐鍛鍊法等,要從實際出發,靈活運用。更要注意利用學校、社會、家庭教育三結合的教育形式,發揮學校、社會、家庭教育合力的作用,確保教育的一致性和連貫性,以便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同時,學生意志的鍛鍊也很重要,特別是利用學生犯錯誤的誘因鍛鍊學生與誘因作鬥爭的意志力,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曾經嘗試讓犯有偷竊錯誤的學生去收水費,讓好打架的學生維持紀律,讓經常遲到的學生當值日生等等,這既是對他們的考驗,也是對他們的信任,可以使他們產生一種尊嚴感、約束力,效果更好。
總之,“因材施教”是一個從測評學生個性特徵,制定相應教育解決方案,教育過程的控制與追蹤,到不斷改進教育方法的一個迴圈體系。作為一個老師,都應時刻反省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才有可能及時糾正錯誤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也才有可能步入真正的教育殿堂,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教師應當以負責任的態度,帶著愛心去實踐“因材施教”,為那些在學習上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有效的援助,做到有教無類,實現教育的公平,實現“因材施教”到“知材施教”的轉化。
[2] 郭炳德:《人民教育》,2023年第1期和第2期.
[3] 孫偉平:《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第5期.
[4] 楊金田:《高教管理》,2002第5期
論如何改善初中英語教學面臨的困境
暖神格格 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和經濟不斷的向前發展,教育的 步伐 也有所改變。教育的改革旨在全面培養學生,增強學生的整體素質,努力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著重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創新能力,讓學生有充分展現自己的平台。但就如今而言,新課標改革並未達到預期想要的結果,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面臨著許許多多的...
如何優化語文教學中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課堂效果的最優化
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又是靈活的,只有從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不懂先生 語文的學習更多的是自學和積累,學習要有計畫,計畫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同時也有利於要成乙個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寫作能力差,就一周寫...
如何在教學中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如何在教學中 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新的 課程標準 對德育教育有明確的要求 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 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 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 如何在教學中 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一 充分利用課文內容來培養學生愛國情感 小學語文課本中編排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