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時間 2021-10-15 00:18:37

1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這是《三國志·蜀書·費禕傳》中的裴松之注的一段文字,引述的典籍是《禕別傳》,此書今已不傳。

試譯如下:

【原文】

禕別傳曰:於時軍國多事,公務煩猥,禕識悟過人,每省讀書記,舉目暫視,已究其意旨,其速數倍於人,終亦不忘。常以朝晡聽事,其間接納賓客,飲食嬉戲,加之博弈,每盡人之歡,事亦不廢。

董允代禕為尚書令,欲斅禕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滯。允乃嘆曰:“人才力相縣若此甚遠,此非吾之所及也。

聽事終日,猶有不暇爾。”

【譯文】

《費禕別傳》上說:在當時國家軍務繁多,公務繁瑣,費禕對事物的認識和領悟超過常人,每當閱讀書牘的時候,只要打眼一看,已經明瞭其意旨,其速度是常人的幾倍,也能夠始終不忘。(他)經常在辰時至申時處理政事,期間接待賓客,一起飲食嬉戲,(有時)又加上博戲和下棋(等遊戲),常常使賓客們盡歡盡興,公事也不荒廢。

董允代替費禕做尚書令,向學費禕的行事風格,十日之中,很多公事被耽誤。於是董允慨嘆道:“人的才力差別太大了,這不是我所能趕得上他的地方。

整日處理政事,還怕忙不過來(來不及處理完公事)呢。”

【註釋】

1、煩猥:繁雜瑣碎。《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今在所監司,已為煩猥,兼有內使,擾亂其中,一民十吏,何以堪命?”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讀王氏《論衡》,其煩猥瑣屑之狀,溢乎楮素之間。

”清周亮工《書影》卷一:“公每謂諸史中,無如《宋史》煩猥,欲刪潤之,以成一代之書。”

2、識悟:對事物的認識和領悟。《北齊書·魏蘭根傳》:“機警有識悟。”《舊唐書·米雲起傳》:“韋生識悟如是,必能自取富貴。”

3、每:每當;常常。

4、省讀:閱讀。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

“南方以晉家渡江後,北間傳記,皆名為偽書,不貴省讀,故不見也。”《隋書·長孫覽傳》:“武帝在藩,與覽親善,及即位,彌加禮焉,超拜車騎大將軍,每公卿上奏,必令省讀。

”《北史·李德林傳》:“隋文省讀訖,明旦謂德林曰:‘自古帝王之興,必有異人輔佐。

我昨讀《霸朝集》,方知感應之理。’”

5、書記:指書牘。《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

“廢后因孊私賂遺長,數通書記相報謝。”《後漢書·列女傳·皇甫規妻》:“妻善屬文,能草書,時為規答書記,眾人怪其工。

”宋曾鞏《福州回曾侍中狀》:“雖有心誠嚮往之勤,而無書記候問之禮。”

6、舉目暫視:抬眼一看。

7、朝晡(bū):朝時(辰時)至晡時(申時)。亦指朝時與晡時。

《三國志·蜀志·費禕傳》“頃之,代蔣琬為尚書令”裴松之注引《禕別傳》:“常以朝晡聽事,其間接納賓客,飲食嬉戲,加之博弈,每盡人之歡,事亦不廢。”《晉書·郗鑑傳》:

“鑑尋薨,時年七十一,帝朝晡哭於朝堂。”唐韓愈《順宗實錄五》:“宮中當臨者,朝晡各十五舉音,非朝晡臨時,禁無得哭。

”《舊唐書·歸崇敬傳》:“每朝晡二時請益,師亦二時居講堂,說釋道義。”

8、聽事:治事;處理政事。《史記·秦始皇本紀》:

“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聽事,群臣受決事,悉於咸陽宮 。”《漢書·宣帝紀》:

“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試功能。”《後漢書·光武帝紀下》:

“癸亥晦,日有食之,避正殿,寑兵,不聽事五日。”

9、接納:接待。

10、博弈:局戲和圍棋。《論語·陽貨》: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朱熹集註:“博,局戲;弈,圍棋也。”《漢書·遊俠傳·陳遵》:

“祖父遂,字長子,宣帝微時與有故,相隨博弈,數負進。”顏師古注:“博,六博;弈,圍碁也。

”唐韓愈《鄭公神道碑文》:“公與賓客朋遊,飲酒必極醉,投壺博弈,窮日夜,若樂而不厭者。”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

“藝主書計射御,而博弈繪畫諸工附之。”有時指賭博。宋蘇軾《策別》十七:

“出為盜賊,聚為博弈,群飲於市肆,而叫號於郊野。”清戴名世《財神問對》:“聚為博弈,出為盜賊。

”這裡指前者。

11、斅:音xiào。古同“斆”。屬於生僻字,現在已很少使用。即“學”字。

12、旬日:十天。亦指較短的時日。

《周禮·地官·泉府》:“凡賒者,祭祀無過旬日。”《後漢書·楊賜傳》:

“有形埶者,旬日累遷;守真之徒,歷載不轉。”《宋書·武帝紀上》:“旬日乃至白石。

”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長慶初,李尚書絳議置郎官十人,分判南曹,吏人不便。旬日出為東都留守,自是選曹成狀,常亦速畢也。

”《資治通鑑·唐文宗太和七年》:“後旬日,宣出,除覃御史大夫。”

13、愆滯:耽誤。《三國志·蜀志·費禕傳》“頃之,代蔣琬為尚書令”裴松之注引《費禕別傳》:“董允代禕為尚書令,欲斅禕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滯。”

14、相縣:即“相懸”。差別大;相去懸殊。

《荀子·修身》:“彼人之才性之相縣也,豈若跛鱉之與六驥足哉!”宋朱熹《答張敬夫書》:

“務使州縣貧富不至甚相懸,**力之慘舒亦不至大相絕矣。”《東周列國志》第三五回:“一女如何有二天?

況於叔侄分相懸。”

15、終日:即“竟日”,整日。

16、不暇:沒有空閒;來不及;忙不過來。

【注】註釋參考查字典網。

2樓:劃破天空的挑撥

費別傳說:當時軍國多事,你一定煩我,他見識過人,每次閱讀書籍,舉目一看,已研究的意圖,它很快幾倍於人,但也不忘。經常在早晨和傍晚大廳,其中接待賓客,飲食娛樂,加的博弈,每次每個人的歡心,事情也不廢。

董允接替費為尚書令,想學費的行為,十天之中,很多事情都被耽誤。允才感嘆地說:“人才力量相縣這樣很遠,這不是我所想到的。

大廳一天,還有沒有時間了。”

3樓:你是菜鳥一個

費禕別傳》上說:在當時國家軍務繁多,公務繁瑣,費禕對事物的認識和領悟超過常人,每當閱讀書牘的時候,只要打眼一看,已經明瞭其意旨,其速度是常人的幾倍,也能夠始終不忘。(他)經常在辰時至申時處理政事,期間接待賓客,一起飲食嬉戲,(有時)又加上博戲和下棋(等遊戲),常常使賓客們盡歡盡興,公事也不荒廢。

董允代替費禕做尚書令,向學費禕的行事風格,十日之中,很多公事被耽誤。於是董允慨嘆道:“人的才力差別太大了,這不是我所能趕得上他的地方。

整日處理政事,還怕忙不過來(來不及處理完公事)呢。”

文言文翻譯技巧

4樓:匿名使用者

1、原則:文言文翻譯要求準確達意,必須遵循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隨意地更換。省略現象應該作補充,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規範加以調整,力求通順。

2、標準:信、達、雅。

信:要求準確表達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達:要求明白通順,沒有語病。

雅:要求遣詞造句比較講究,文筆優美富有表現力。

3、方法:增、刪、調、留、換。

增:增加內容,保持句子順暢。

刪:去掉多餘、累贅的成分,使句子簡潔。

調:在遇到特殊句式時,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語法成分調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範。

留:對於人名、地名、時間名詞以及專有名詞,一般保留原詞。

換:某些內容損及到整個句子的“雅”時,調換其中衝突的內容。

[例]用現代漢語說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譯這個句子的時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新增一些成分,還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應為“不因為外物的好壞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樓:翡伊伊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名師指導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

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蒐集資訊,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絡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絡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餘"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6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文言文的原則:信、達、雅。信,忠實原文,就是所謂的直譯。達,翻譯出來的句子最起碼要通順,上下句要連貫,不能首尾相悖。雅,有文采。

7樓:百度使用者

方法:增、刪、調、留、換。

8樓:景向喵

組詞倒裝

添詞熟悉句式

積累常規各種句式的標誌

積累虛詞和常考實詞

多練習,找語感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1 原則 文言文翻譯要求準確達意,必須遵循以 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的原則,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隨意地更換。省略現象應該作補充,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規範加以調整,力求通順。2 標準 信 達 雅。信 要求準確表達原文意思,不增 不漏 不歪曲。達 要求明白通順,沒有語病。雅 要求遣詞...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原文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注 學謳 學唱.餞 用酒食送行.衢 大路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顧 激昂大義,蹈死不顧 理會 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 回頭看 三顧臣與草廬之中 拜訪 子布 元表諸人各顧妻子 照管 注意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理會 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但 顧計不知法所出耳 但看 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搏一笑 只是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