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的主要內容

時間 2022-01-08 06:55:07

1樓:東籬採菊人

最早的魚兒怎麼沒下巴?

最早的鳥兒怎麼嘴長牙?

最早登陸的魚兒怎麼沒有腿?

最早的樹兒怎麼不開花?

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

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

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

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

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

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

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

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

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

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

重現的遠古林木多麼蔥蘢、幽雅,

啊,你——令人嘆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

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

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

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

一、整體把握

《化石吟》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選自科學《科學24小時》2023年第2期,作者張鋒。讀這首詩可以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裡是讚頌的意思。

詩共7節,可分3層。1、2節是第1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開啟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來就是寫飛揚的思緒了。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

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證嗎?古代生物雖已死亡,其肉體經過億萬年早就化為烏有,但它們作為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有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證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斷的。在這些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這些有機物的殘餘不就是生命的資訊嗎?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譯這些密碼嗎?第5節的前兩句寫「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很自然地使讀者聯想起人。

人臉上的皺紋就是生命歷程的寫真,這是每乙個讀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並不是寫人,還是在寫化石。作者的思緒飛向那遠古洪荒,海枯石爛,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無論多麼久遠,無論變化多大,都阻擋不了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生命的形式也由低階向高階演化。

皺紋和化石是什麼關係?作者為什麼要寫皺紋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臉,那麼刻在這張臉上的皺紋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

第6節,作者轉入現實。當你參觀古生物博物館,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你會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頸長吼;當你站在重現的遠古林木之中的時候,難道你不會讚嘆大自然的高妙嗎?

「嘆服大自然」,這是作者由衷的讚嘆,大自然是魔法師,是雕刻家。至此,作者的感情達到高潮。讀到這裡,我們會突然感到,詩的第1節中接連四個問句是怎麼引起的呢?

可能是參觀博物館時生髮的疑問。

最後一節回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教學時要注意詩的韻律,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美。

二、問題研究

這首詩比較好懂,是引導學生想像和聯想的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侷限在語文的小圈子裡,應該放開讓學生去想,去說,去朗讀。要注意把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起來,既學到了有關詩的知識,又學到了自然科學知識。

當然,語文教師對於化石可能了解甚少,不妨在備課時找一些資料,也可以請生物教師幫忙。

對於詩中某些字詞的含義不必細究,能基本理解就可以了。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宣傳科普知識的抒情詩。詩人以優美的語言,神奇的意境,熱情洋溢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化石,為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神話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觀,讓我們了解了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的生命資訊,一睹了它的迷人的風采。詩歌構思巧妙,,語言優美,意境奇麗,很有特色。

詩歌開篇,詩人用一組設問句組成的排比句,從個體到整體,由魚兒、鳥兒、樹兒推及到整個世界,發出一連串有趣的詰向,激發讀者的情思,啟用讀者的思維,引導我們去思索**億萬年前的神奇世界。在此基礎上,作者十分機智地再用一設問擬人句:「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

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講述那奇幻的神話。」激情滿懷,巧妙扣題,總領全詩。

乙個「沉睡」、乙個「長眠」、乙個「甦醒」,使詩歌上下呼應,環環相扣;乙個「"請」字,,極富人情味,使詩歌情趣盎然。

接著,詩人用了四節詩,大肆鋪陳,吟詠化石,盛讚化石的功勞,為我們展現了億萬年前奇幻般的生物世界,為我們指點迷津。是化石把我們的「思緒引向遠古」,為我們描繪「生物進化的圖畫」、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回答了生物進化的「平凡的真理」、「裹藏著生命的資訊」。在「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的過程中;是化石,「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儲存了「生命的檔案」;是化石,使我們得以復原恐龍、猛獁,讓我們彷彿看見了它們的「引頸長吼」;是化石,使我們得以重現遠古的林木,一睹它們「蔥蘢、幽雅」的風姿。

然後,詩人以一「啊」字領起,用第二人稱親暱地直抒胸臆,議論抒情,由化石推及大自然,盛讚大自然這位「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詩歌寫得美麗而深情。由於大量使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詩歌精美而靈動。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是詩眼,詩人在宣傳科普知識的同時,又弘揚了唯物主義的演化論的真理,詩歌因之而更具深意。

最後,詩人專門用了一節詩照應第二節,巧妙作答,造成一種回環往復之美.結尾句"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不只是對第二節詩詩意的重申與反覆,而是水到渠成,畫龍點睛,總結全詩,有力收束.

讀罷上文,化石講述的故事難道不"令人神往,驚訝" 詩人在這樣的抒情議論中收束全詩,不但獨具匠心,而且強化了主旨.

詩歌向我們講述了化石儲存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神話世界,盛讚了化石,宣傳了生物進化的真理,既富有科學知識,又頗具唯物主義精神,給人深深地教育和啟迪,直是難能可貴啊!

2樓:手機使用者

對科學的探索以及對人類的讚美

詩歌向我們講述了化石儲存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神話世界,盛讚了化石,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整體把握

《化石吟》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選自科學《科學24小時》2023年第2期,作者張鋒。讀這首詩可以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裡是讚頌的意思。

詩共7節,可分3層。1、2節是第1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開啟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來就是寫飛揚的思緒了。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

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證嗎?古代生物雖已死亡,其肉體經過億萬年早就化為烏有,但它們作為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有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證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斷的。在這些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這些有機物的殘餘不就是生命的資訊嗎?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譯這些密碼嗎?第5節的前兩句寫「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很自然地使讀者聯想起人。

人臉上的皺紋就是生命歷程的寫真,這是每乙個讀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並不是寫人,還是在寫化石。作者的思緒飛向那遠古洪荒,海枯石爛,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無論多麼久遠,無論變化多大,都阻擋不了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生命的形式也由低階向高階演化。

皺紋和化石是什麼關係?作者為什麼要寫皺紋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臉,那麼刻在這張臉上的皺紋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

第6節,作者轉入現實。當你參觀古生物博物館,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你會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頸長吼;當你站在重現的遠古林木之中的時候,難道你不會讚嘆大自然的高妙嗎?

「嘆服大自然」,這是作者由衷的讚嘆,大自然是魔法師,是雕刻家。至此,作者的感情達到高潮。讀到這裡,我們會突然感到,詩的第1節中接連四個問句是怎麼引起的呢?

可能是參觀博物館時生髮的疑問。

最後一節回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教學時要注意詩的韻律,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美。

二、問題研究

這首詩比較好懂,是引導學生想像和聯想的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侷限在語文的小圈子裡,應該放開讓學生去想,去說,去朗讀。要注意把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起來,既學到了有關詩的知識,又學到了自然科學知識。

當然,語文教師對於化石可能了解甚少,不妨在備課時找一些資料,也可以請生物教師幫忙。

對於詩中某些字詞的含義不必細究,能基本理解就可以了。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宣傳科普知識的抒情詩。詩人以優美的語言,神奇的意境,熱情洋溢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化石,為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神話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觀,讓我們了解了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的生命資訊,一睹了它的迷人的風采。詩歌構思巧妙,,語言優美,意境奇麗,很有特色。

詩歌開篇,詩人用一組設問句組成的排比句,從個體到整體,由魚兒、鳥兒、樹兒推及到整個世界,發出一連串有趣的詰向,激發讀者的情思,啟用讀者的思維,引導我們去思索**億萬年前的神奇世界。在此基礎上,作者十分機智地再用一設問擬人句:「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

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講述那奇幻的神話。」激情滿懷,巧妙扣題,總領全詩。

乙個「沉睡」、乙個「長眠」、乙個「甦醒」,使詩歌上下呼應,環環相扣;乙個「"請」字,,極富人情味,使詩歌情趣盎然。

接著,詩人用了四節詩,大肆鋪陳,吟詠化石,盛讚化石的功勞,為我們展現了億萬年前奇幻般的生物世界,為我們指點迷津。是化石把我們的「思緒引向遠古」,為我們描繪「生物進化的圖畫」、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回答了生物進化的「平凡的真理」、「裹藏著生命的資訊」。在「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的過程中;是化石,「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儲存了「生命的檔案」;是化石,使我們得以復原恐龍、猛獁,讓我們彷彿看見了它們的「引頸長吼」;是化石,使我們得以重現遠古的林木,一睹它們「蔥蘢、幽雅」的風姿。

然後,詩人以一「啊」字領起,用第二人稱親暱地直抒胸臆,議論抒情,由化石推及大自然,盛讚大自然這位「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詩歌寫得美麗而深情。由於大量使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詩歌精美而靈動。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是詩眼,詩人在宣傳科普知識的同時,又弘揚了唯物主義的演化論的真理,詩歌因之而更具深意。

最後,詩人專門用了一節詩照應第二節,巧妙作答,造成一種回環往復之美.結尾句"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不只是對第二節詩詩意的重申與反覆,而是水到渠成,畫龍點睛,總結全詩,有力收束.

讀罷上文,化石講述的故事難道不"令人神往,驚訝" 詩人在這樣的抒情議論中收束全詩,不但獨具匠心,而且強化了主旨.

詩歌向我們講述了化石儲存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神話世界,盛讚了化石,宣傳了生物進化的真理,既富有科學知識,又頗具唯物主義精神,給人深深地教育和啟迪,直是難能可貴啊!

《紅日》主要內容,《紅日》的主要內容?

加爾基 吳強的長篇 紅日 在用藝術形式表現重大戰役方面作了較好的探索。紅日 以1947年發生在江蘇的漣水,山東的萊蕪 孟良崮三次戰役為主線,詳略得當地描述了這三次戰爭。書中先寫了漣水戰役,由於國共雙方力量懸殊,結果國民黨占領了漣水,而解放軍 慘重,被迫撤退。後來解放軍重整軍隊,改變了不利的局面,在接...

藏戲的主要內容,藏戲的主要內容 20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李鵬亞 藏戲概括主要內容 篇一 藏戲概括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描繪了有著悠久歷史的藏戲形成過程以及鮮明的特色,反映了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主要內容 先用三個排比句概括介紹藏戲主要特點 戴著面具演出 演出時沒有舞臺 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 接下來詳細寫...

捨本逐末的主要內容,捨本逐末的主要內容20字

解釋 舍 捨棄 逐 追求。拋棄根本的 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 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出自 漢書 食貨志 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近義詞 捨近求遠 貪小失大。反義詞 追本求源。語法 聯合式 作謂語 賓語 定語 狀語 含貶義齊王派出了乙個使者,要他到趙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