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廉倚雲
【動】(形聲。從言,乞聲。從「言」,表示本與言語有關。本義:絕止;完畢)
同本義〖complete;settled;beover〗
訖,止也。——《說文》
毋訖糴。——《穀梁傳·僖公九年》
天既訖我殷命。——《書·西伯戡黎》。傳:「天既畢訖殷之王命。」
典獄非訖於威,惟訖於富。——《書·呂刑》。傳:「非絕於威,惟絕於富。」
訖不肯拜使者。——《漢書·西域傳上》
言訖。——唐·李朝威《柳毅傳》
用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言訖不見。——清·魏禧《大鐵椎傳》
訖糴(終止糴糧);訖畢(完畢);訖竟(終止;了結);訖成(完成);訖工(訖功。竣工);訖情盡意(盡量滿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訖盡(一點不剩,窮盡)
通「迄」。到,至〖till;upto;upuntil〗
聲教訖於四海。——《書·禹貢》
訖今(至今);訖至(到,至)
訖qì【副】
盡;都〖all〗
民訖自若。——《書·秦誓》
潔者,言陽氣布暢,萬物訖出,始潔之矣。——《後漢書·禮儀志上》
畢竟;終究〖eventually;continuously;always〗
而康居驕黠,訖不肯拜使者。——《漢書·西域傳》
訖qì【助】
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已經完成。相當於了
李大於鄭縣令面上打訖一拳,有傷。——沈仲緯《刑統賦疏》
2樓:永遠氣死
我只見過作副詞放在動詞後面表示完成。
比如說:
答訖。表示我答完樓主問題了...等於 既答。驗訖。
之字的用法有哪些?文言文中
3樓:化工儀表交流
動詞到,往【現代漢語解釋】
例:①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西漢·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莊子》
③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④縱一葦之所如。--《赤壁賦》
代詞1.第三人稱代詞,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
③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孔雀東南飛》
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鴻門宴》
⑤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狼》
⑥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2.指示代詞,這
例:①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③之二蟲又何知?--《逍遙遊》
④聞之,欣然規往。--《桃花源記》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我。
例:①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史記·魏公子列傳》
4.可用於賓語前置句復代指賓語,用於動詞之後。
①野語有之曰。--《莊子·秋水》
②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錄後序》
③珍寶盡有之。--《史記·項羽本紀》
助詞1.結構助詞,相當於"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馬》
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③若能以吳、蜀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④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賈誼《過秦論》
2.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例:①宋何罪之有?--《公輸》
②何陋之有? --《陋室銘》
③句讀之不知。--《師說》
④菊之愛。--《愛蓮說》
3.結構助詞,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同【現代漢語解釋】助詞2。
例:①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②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④其伊誰之賜?公(袁可立)宜祠。--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4.結構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
例:①凌萬頃之茫然。--《赤壁賦》
②蚓無爪牙之利。--《勸學》
5.結構助詞,補語標誌,可譯為"得"。
例: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6.音節助詞,無實義。
例:1、填然鼓之。--《孟子·粱惠王上》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3、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4、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4樓:year醫海無邊
-- 虛詞「也」的用法
1.同現代漢語「也」。例:①那老兒也都相見了。②看坐兒的也只是搬張短凳在夾縫呂安插。
2.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例:
①虎見之,龐然大物也。②河南樂羊子這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③童寄者,郴州蕘牧兒也。
④曹公,豺虎也。⑤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⑥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用在句末,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例:①以為且噬己也,甚恐。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③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④雷霆乍驚,宮車過也。⑤「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這謂也。
4.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例:①餘聞之也久。②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③其聞道也亦先乎吾。④是說也,人常疑之。
5.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例:①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②縛者曷為者也?
6.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例:
①子子孫孫無窮匱也。②苟政猛於虎也!③鳴呼!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夫子喟然嘆曰:
「吾與點也!」
7.用在句末,表示反詰語氣。例: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8.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例: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9.復合結構的用法
(1)「也哉」: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語氣,多有感嘆或反詰之意。例:⑴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⑵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⑶豈獨伶人也哉!
(2)「也者」:⑴語氣助連用,起說明或解釋作用。例:
是鞭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反問。例: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3)「也與」: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語氣,帶有反詰之意。例:唯求則非邦也與?
(4)「也麼哥」:句尾助詞連用,無實義。例:枉將他氣殺也麼哥。
(5)「也已矣」:罷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5樓:匿名使用者
1 到……去
《漢書·高帝紀》:沛公引兵之薛。
2 第三人稱代詞,她、他,它(們)
《論語》:學而時習之
3 指示代詞,這、此
《莊子》:之二蟲又何知?
4 相當於現代漢語助詞「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詩經》:羔羊之皮
有時放在主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莊子》: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6樓:百度使用者
.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
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代人,作賓語。) 輮使之然也。
(《勸學》,代物,作兼語。)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代事理,作賓語。
) (二)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如:
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 (一)結構助詞,定語的標誌。
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
(《赤壁之戰》)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二)結構助詞,補語的標誌。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如: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三)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後,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
如: 宋何罪之有?(《公輸》,即「宋有何罪」) (四)結構助詞。
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乙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如: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說》)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
(《捕蛇者說》) 說1下,本答案來自鏈結 http://zhidao.baidu.
訖 什麼字
7樓:匿名使用者
訖 [qì]
[qì] 完結,終了:收~。付~。;截止:起~。
8樓:廣寧謝
發票上經常會敲「現金收訖」章的字樣的,你可以留意下
「者」字在文言文中有幾種用法
9樓:518姚峰峰
者 zhě
〈助〉(1) 用在表時間的名詞後面,表示停頓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禮記》
(2) 作為定語後置的標誌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唐· 韓愈《雜說》
(3) 用於名詞之後,標明語音上的停頓,並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斷仁者,天下之表也。--《禮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語氣助詞,表提頓。)--《列子·湯問》
中有魯人 馮三保者,精技擊。--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不知忠義者聖賢家法,其氣浩然,常留天地間。--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4) 用在句末表示語氣完畢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與疑問詞相配合表示疑問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語氣
琴童接下馬者!--《西廂記》
(7) 表示商榷
今漢繼大亂之後,若宜少損 週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漢書》
(8) 表示比擬,相當於「…的樣子」
於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史記》
(9) 「者也」兩個語氣詞連用,起加強語氣的作用,語氣重點在最後乙個語氣詞上,「也」在這裡強調了肯定的語氣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希望幫到你 望採納 謝謝 加油
10樓:跋涉及其中國家
助詞:指人、物、事、時、地等.「……的」,「……的(人、東西、事情)」.
例: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用在數詞後面,譯為「……個方面」「……樣東西」「……件事情」.
例:或異於二者之為,何哉?
用作「若」「似」「如」的賓語,譯為「……的樣子」.
例: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放在後置的定語後面,相當於「的」.
例: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放在主語後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
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後面,不必譯出.
例:遠者數世,近者及身。
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語氣詞:放在疑問句的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等.
例: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文言文 之的用法,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1 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2 助詞,的。3 音節助詞,無意。4 代詞。5 介賓句提前的標誌,無意。6 到,去。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 可以代人 代物 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 他 他們 它 它們 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
文言文中「因」的用法,高考文言文中「因」字有哪些用法
曉龍老師 一 作動詞 因襲,遵循。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白話譯文 繼承秦國的事業,按照原來的既定方針,向南攻取了漢中。出處 漢代 賈誼 過秦論 二 作動詞 接續。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出處 春秋 孔子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華侍坐 三 作動詞 依照。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白話譯文 依照牛的...
“除”字在古文中的用法,之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有幾種
錢小袖 ch 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 表示動作 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 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 用 拿 憑藉 依據 按照 用 憑 什麼身份 等。例如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乃入見。問 何以戰?曹劌論戰 餘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