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指的是朝廷,稱朝廷為高廟或者廟堂
就 在古代文言文中都有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就 ①接近,靠近;
②完成,達到;
③即使;
④前往;
⑤歸於,趨向;
⑥登上;
⑦就職,赴任;
⑧承受,接受;
⑨參加,參與;
⑩效法,擇取;
11成就,成功;
12看,觀賞;
13使成功;
14變成,造成;
15產生,生成;
16假如,假使;
17向,從,跟;
18就著,根據。
3樓:匿名使用者
1.靠近 比如:金就礪則利
2.達到,完成 比如:功成名就
古代文言文中去是什麼意思
4樓:曉龍修理
古代文言文中去的意思為:離去;離開。
去拼音: qù
釋義: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路。~向。從成都~重慶。他~了三天,還沒回來。
2.離開:~國。~世。~職。~留兩便。
3.失去;失掉:大勢已~。
4.除去;除掉:~病。~火。~皮。這句話~幾個字就簡潔了。
5.距離:兩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
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年。~秋(去年秋天)。~冬今春。
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了。
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
9.的「去」可以一前一後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如:他~聽報告~了。
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後,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後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了! ⑿去聲:平上~入。
11.扮演(戲曲裡的角色):在《斷橋》中,他~白娘子。
12.用在動詞後,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捎~。
13.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過去)。讓他說~(=下去)。一眼看~(=上去)。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上去[shàng qù]
由低處到高處去:登著梯子~。
2.去歲[qù suì]
去年。3.去任[qù rèn]
(官吏)去職。
4.去除[qù chú]
除掉;除去:~汙跡。~顧慮。
5.去路[qù lù]
前進的道路;去某處的道路:擋住他的~。
6.故去[gù qù]
死去(多指長輩):父親~快三年了。
7.除去[chú qù]
去掉;除掉:~雜草。~弊端。
5樓:匿名使用者
離去,離開
《動》離去;離開。《岳陽樓記》:「便有~國懷鄉,憂讒畏譏。」
良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6樓:何止歷史
良在古代的釋義如下:
一、形容詞
1、善良。
2、良好;美好。
3、優秀。
4、和悅;和善。
5、長;久;深 。
6、通「諒」。誠實,信實。
7、大。
8、吉祥。
9、和樂;歡悅。
二、副詞
1、很,甚,極其,非常。
2、確實;果然。
三、名詞
1、首;頭。
2、首領;首長。
3、遵紀守法的公民。
4、通「埌」。墳墓。
5、姓。
四、動詞
1、認為好。
2、能夠。
3、善於。
擴充套件資料「良」字組詞:
一、良好 [ liáng hǎo ]
令人滿意;好:手術經過~。養成講衛生的~習慣。
二、善良 [ shàn liáng ]
心地純潔,沒有惡意:心地~。~的願望。
三、良人 [ liáng rén ]
1、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但也有丈夫稱呼妻子為良人的。
2、泛指好人、善人。
四、良家 [ liáng jiā ]
1、舊指善於經營的人家。
2、舊指清白的人家。
7樓:風來四面臥當中
1、好:良好。善良。良辰美景。良知良能(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家指人類不學而知的、不學而能的、先天具有的判斷是非與善惡的能力)。良莠不齊。
2、很:良久。良多趣味。用心良苦。
3、誠然,的確:「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以為犬良我友」。
4、姓。
5、良,指一般,程度小於好。
在文言文中,者……也 是什麼意思呢?
8樓:匿名使用者
的……,用「者……也」表判斷,在古文中常見為助完成判斷語氣的語氣詞,可內不譯。容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白話文:廉頗,趙國大將)
2、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白話文:陳勝,陽城人)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白話文: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
者:如果放在陳述句末,可作為語氣詞,可助終結、比擬等語氣 。
也:「也」也為語氣詞,可助判斷、強調、將然等語氣。
擴充套件資料
對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為兩個系列:"……者,……也"系列和"乃、為"系列。
文言判斷句,常用"乃"、"為"、"即"、"則"、"是"、"非"來表示,構成又乙個系列。
1、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應當擁立的是公子扶蘇。)
2、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功。(我是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的功勞。)
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就是現在一起埋在墳墓裡的人。)
4、翩翩兩騎來是誰?(兩個騎馬的人輕快地前來了,他們是誰?)
5、審諦之,頓非前物。(成名仔細看它,立刻覺得它不象先前那只。)
9樓:劍之舞ζ破魔
「……者……也」,「……也」(即有也無者)與「……者……」(即有者無也)為比較常見的文言文判斷句式,可在翻譯時翻譯為「……是……」。
當然也有例外,樓主就要自己注意了。
10樓:盛天熙園
「者」是代詞,代
來指前面提到
自的人或物。
「也」是表示肯定語氣的語氣詞。
「者……也」是表示肯定判斷的判斷句式。
例:陳勝者,陽城人也。
陳勝這個人,(是)陽城人。
在這個句子中,「這個人」其實就是陳勝,所以指代的內容重複了,一般不用翻譯。「也」現代漢語沒有相應的詞,所以不用翻譯。「是」字是現代漢語判斷句必須有的,所以翻譯時要加進去。
古代判斷句一般不用「是」字。
11樓:☆雨語
表判斷,是判斷句的標誌。
可譯為「……是……」。
1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什麼實際的意思,就是乙個句式的標誌,是判斷句的標誌
〞及〞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3樓:熱詞課代表
qaq為網路詞語,是一種表情,網路**裡常用,是哭的意思。qaq表示悲傷等,qaq有什麼梗?
14樓:曾萱涵
意思是:推及、顧及
一、及的組詞:
顧及、提及、及早、又及、遍及
波及、比及、累及、危及、無及
二、及的筆順:
擴充套件資料一、字源演化:
二、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及,逮也。從又,從人。
白話版《說文解字》:及,從背後追上並抓捕。字形採用「又、人」會義。
三、相關組詞:
1、及夫[jí fū]
句首助詞。猶言若夫。
2、日及[rì jí]
木槿的別名。
3、及等[jí děng]
猶合格。
4、及以[jí yǐ]
連詞。猶以及。
5、殃及[yāng jí]連累。
15樓:king_逆流
這需要知道具體在哪句話中
之在古文裡是什麼意思?
16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裡的"之″可以作助詞,相當於"的"的意思,比如黔之驢。可以是動詞,相當於"去″的意思,比如欲之南海。還可以是代詞,相當於"他、她、它、這"的意思,如為之奈何。
另外,還有用來把句子化為片語的作用。
17樓:秋風畫扇
之在古文裡的意思:
助詞:表示領有、連署關係:赤子之心
助詞:表示修飾關係: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之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之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往,到:吾欲之南海
古代文言文中的而是什麼意思
18樓:小魚兒
文言文中的「而」是乙個
多詞義多詞性的詞。
◎而 ér《名詞》
頰毛。例1:而,頰毛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卷九.而部》
例2: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周禮·考工記·梓人》
◎而 ér《連詞》
(1) 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
(2) 表示並列關係。
例: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3) 表示遞進關係。
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4) 表示承接關係。
例: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 蘇軾《石鐘山記》
(5) 表示轉折關係。
例: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6) 表示假設關係。
例:諸君而(如果)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7) 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
例: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 而 ér〈代詞〉
(1) 你;你的 。
例:予豈不知而作。——《詩·大雅·桑柔》
例2:餘知而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例3:子歸,歿而父母之世。——《國語·吳語》
例4:盡於酒肉,入於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莊子·徐無鬼》
例5: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聊齋志異·促織》
(2) 這樣,此 。
例: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這人)。
◎ 而 ér〈助詞〉
(1) 表示偏正關係(定語與中心詞的關係)。相當於「之」,「的」。
例:虞之與 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2) 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例: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上》
◎ 而 ér《語氣詞》
(1) 用於句中,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豈」。
例: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2) 用於句末,相當於「耳」,「哪」。
例: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
◎ 而 ér〈動詞〉
如,好象 。
例: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19樓:匿名使用者
而名詞義:
1、象形字。小篆字形象鬍鬚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象兩腮的鬍子,內層象生在嘴下的鬍子。「而」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頰毛。
而,頰毛也。——《說文》
連詞義:
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1、表示並列關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2、表示遞進關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3、表示承接關係。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蘇軾《石鐘山記》
4、表示轉折關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5、表示假設關係。
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6、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語。
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代詞義:
1、你;你的。
予豈不知而作。——《詩·大雅·桑柔》
餘知而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子歸,歿而父母之世。——《國語·吳語》
盡於酒肉,入於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莊子·徐無鬼》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聊齋志異·促織》
2、這樣;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助詞義:
1、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
虞之與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2、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上》
語氣詞義:
1、用於句中,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豈」。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2、用於句末,相當於「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
動詞義:
1、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另,néng,通「能」。
名詞義:
1、才能。
然計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義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異之。——《管子·樞言》。微而,猶無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書·慎法》
動詞義:
1、能夠。
桀紂幽厲……不而矯其耳目之慾。——《墨子·非命下》
不逢湯武與恆繆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辭·九章·惜往日》
詞義彙編:
1、頰毛;鬍鬚。
2、如同。
3、代詞。你;你的。
4、代詞。他;他的。
5、代詞。這個;那個。
6、連詞。表示並列。猶如,又。
7、連詞。表示承接。猶就;然後。
8、連詞。表示遞進。猶並且。
9、連詞。表轉折。猶然而,卻。
10、連詞。表假設。猶如果。
11、連詞。表因果。猶因而,所以。
12、連詞。連線狀語於動詞。現常用於把表示目的、原因、依據、物件的狀語連線到動詞上,與前面「為」、「為了」、「因為」、「由於」、「就」等用語相呼應。
13、連詞。用在主語、謂語之間以強調主語,含有「竟然」、「卻」之意。
14、介詞。到;往。
15、介詞。用,拿。
16、助詞。用於句末,表感嘆語氣。
17、助詞。用作形容詞、副詞的字尾。猶然。
18、助詞。用於能願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
19、助詞。用在方位詞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參見「而後」、「而外」、「而上」、「而下」。
20、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句的舒緩。
[néng]通「能1」。
21、能夠。
22、能力,才能。
23、安定。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及 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森振華星戊 文言文中一般讀作d 一 作動詞 1.得到,獲得 2.找到 3.得知 4.捕獲 5.成功 完成 6.適,合 7.具備 8.同 德 恩惠,感恩 9.助動詞。能,能夠 10.得意,滿足 11.看到 二 作名詞 1.收穫,心得 2.德,道德,有德之人 三 作副詞 必須,應該 四 作形容詞 合適 ...
卑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卑鄙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道德低下,行為可恥。卑鄙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卑鄙什麼意思,驅馳什麼意思 卑鄙 地位 身份低下。驅馳 奔走效勞。出身低下,見識短淺。奔走效勞 是出師表的句子吧!卑鄙 出生卑微 驅馳 奔走效力。文言文是一種文字形式。卑鄙是指惡劣行為。驅馳是策馬奔騰。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是什麼意思 這裡是諸葛亮自謙的...
殆在文言文中指什麼,殆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閱讀與表達 形 形聲。從歹 臺聲。本義 危險 同本義 danger 殆,危也。說文 民今方殆,視民夢夢 詩 小雅 正月 亦曰殆哉。書 秦誓 傳 危殆。晉有三不殆。左傳 昭公四年 注 危也。兵殆於垂沙。荀子 議兵 注 謂危亡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 謀攻 三守不完,則國危身殆。韓非子 三守 備危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