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捕蛇者說》中: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是文章主旨,後一句“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則體現其被貶後雖有職無權,但仍一心為百姓著想,關心百姓疾苦,想讓**者知曉內情而寫下這篇文章的思想。
2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順宗**、憲宗上臺,革新失敗,“二王劉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隨即被貶。憲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這次同時被貶為司馬的,還有七人,所以史稱這一事件為“二王八司馬事件”。
永州地處湖南和廣東交界的地方,當時甚為荒僻,是個人煙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歲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盧遵。他們到永州後,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後來在一位僧人的幫助下,在龍興寺寄宿。
由於生活艱苦,到永州未及半載,他的老母盧氏便離開了人世。
柳宗元被貶後,政敵們仍不肯放過他。造謠誹謗,人身攻擊,把他醜化成“怪民”,而且好幾年後,也還罵聲不絕。由此可見保守派恨他的程度。
在永州,殘酷的政治**,艱苦的生活環境,使柳宗元悲憤、憂鬱、痛苦,加之幾次無情的火災,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則膝顫、坐則髀痺”的程度。貶謫生涯所經受的種種**和磨難,並未能動搖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確表示:
“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
永州之貶,一貶就是10年,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轉折。在京城時,他直接從事革新活動,到永州後,他的鬥爭則轉到了思想文化領域。永州十年,是他繼續堅持鬥爭的十年,廣泛研究古往今來關於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的一些重大問題,撰文著書,《封建論》、《非〈國語〉》、《天對》、《六逆論》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如:天對
中國唐代柳宗元唯物主義自然觀的代表作之一。收入《河東先生集》、《柳宗元集》。
《天對》是對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天問》中一些問題的解答,認為世界是由元氣構成的。《天對》指出,在天地形成之前,只是一團混沌的元氣,“龐昧革化,惟元氣存”,根本不存在有意志的天帝。還說“合焉者三,一以統同。
籲炎吹冷,交錯而功”,認為陰、陽,天統一而為元氣。運動是元氣本身對立“交錯”的作用,世界萬物的運動變化是元氣自身的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的結果,陰陽二氣之外並不存在其他神祕的動力。《天對》在闡發唯物主義思想方面作出了貢獻,但是也有許多問題的回答是依據古代的傳說,缺乏科學根據。
天對全文(包括天問和註解,出自柳宗元集卷十四) 可見
3樓:卿冷亦
這句話:柳宗元雖然被貶永州,但他依然關心百姓的疾苦,同情百姓的遭遇,能透露當時柳宗元的背景
4樓:伊倫迪
你這個“文”是指哪篇文章啊?不說的話難以作答
“所以”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
5樓:莣憂草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舜冠,所以不對。”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唐劉肅《大唐新語·諧謔》:“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8、所作,所為。
《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康有為注:“以,為也。”
所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suǒyǐ,意思是指原因,情由,用以,用來。宋蘇洵《幾策·審勢》有記載:“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基本解釋
今: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他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古:……的原因 例句: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晏子使楚》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6樓:神丶雨祭丨
兩種:1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2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7樓:晴天娃娃愛流淚
所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原因,情由;用以,用來;表示因果關係;可以;所作,所為等。
8樓:果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
“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一:“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帀至日斜。
”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紅娘 曰:‘非先生所知也。
’生曰:‘願聞所以。’”《儒林外史》第一回:
“問其所以,都是 黃河 沿上的州縣,被河水決了,田廬房舍,盡行漂沒。”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
“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記·衛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
“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史記·孟嘗君列傳》:“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 宋 蘇洵 《幾策·審勢》:“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 舜 冠,所以不對。
”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所以 魯 人謂 孔子 為‘東家 丘 ’。”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
“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紅樓夢》第六二回:“他和 林妹妹 是一日,他所以記得。
” 趙樹理 《三裡灣·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個先到的,所以對這房子裡邊的情況很熟悉。”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 勝 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異日, 種 諫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罷若身疾作者,但為 吳 耳!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遠來者,正要相公遊此間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 李自成 之所以敢於向東奔竄,是因為他聯絡 羅汝才 到 潼關 接應。”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諧謔》:
“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前蜀 貫休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詩:“只緣 支遁 談經妙,所以 許詢 都講來。
”《老殘遊記》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 老舍 《黑白李》:
“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為常到他家去,所以對 白李 的事兒也略知一二。”
7.可以。《易·乾》:
“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莊子·知北遊》:“人倫雖難,所以相齒。
”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九:“言可以相齒也。”《文子·上仁》:
“貴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愛以身治天下,所以託天下。”
8.所作,所為。《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為 注:“以,為也。”
9樓:哥達尼思
所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和在現代文中的意思是一樣的
10樓:z鄭大胖
1、什麼的原因
2、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3、原因;緣故
“所以”在文言文中不是詞,而是短語,其語義並不固定,只能看句中介詞“以”的賓語(常常被省略)是什麼。
具體解釋一下:
所:作為助詞,在與後面的動詞、介詞結合時,構成名詞性結構,可以充當句子的主語或謂語。
例如,與動詞“之(到什麼地方去)”結合為“所之”,表示“去的地方”,將動詞“之”(到什麼地方去)名詞化了。
與介詞“從”、“由”、“自”結合,組成所字結構,表示與動作有關的地方、原由、物件等。也是起到名詞化作用。
以:作介詞時,詞義很寬,包括把,拿,依,按,憑,從,自,由等等。
這樣一來,“所以”便存在所自、所在、所由、所依、所從、所因等的很多差別。
例如:“吾知所以距子矣”(我知道用來對抗你的方法了),其中的“以”省略了賓語“方法”。其中的“所以”相當於“所用(方法)”。
“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其中的“以”指“以人”。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其中的“以”指“用親賢臣,遠小人(的措施)”。
總之,文言文的“所以”這個短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與具體語言環境,有不同的意思。由於它大多表示“所憑藉依仗的條件”,才會出現某種結果,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因果關係”。現代漢語繼承了這一點,將“所以”與“因為”搭配,形成條件關係。
什麼叫做文言文
11樓:zxj清歡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文學大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迴歸通俗古文。
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拓展資料:
文言文的常見虛詞:
而:表並列、遞進、承接、轉折、假設、修飾、因果關係。且:相當於“啊”
何:什麼;怎麼樣;**;多麼;為什麼;怎麼;啊;通“呵”,喝問。若:如同,像
乎:表疑問;相當於“嗎”;表感嘆;表祈使或命令,相當於“啊”“呀” 。所:也
乃 :你,你的;他的;此,這;這樣,如此。
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中;難道;怎麼。
常見的虛詞還有:也、則、以、者、因、之、為、於、兮、焉、與、莫等。
語文文言文翻譯,語文文言文翻譯
譯文。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他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 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 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謝安大哥的女兒說 不如比作柳絮憑藉著風飛舞。太傅大笑起來。她就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注釋。謝太傅 即謝安 3...
語文文言文知識,文言文文學常識
你有這個疑問,說明對古漢語翻譯單音字翻雙音字有一定的認識了。確實,然而,在古漢語中,這是乙個問題。然的用法,本身也很豐富,可以做動詞 代詞 形容詞。在 然而 中,然,本身就是然而的意思。這一點上,把 然 翻譯成 然而 是對的。而,在這裡是連詞,也表轉折。翻譯成但是。這裡其實是乙個同義復用,只取乙個的...
語文文言文,初中語文文言文有哪些
上網不當飯 1 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翻譯 太陽月亮有日蝕月食,自然界的風雨不依時而來,流星 彗星等 怪異的星星偶然出現,這些情況沒有哪個時代不經常有 2 及還朝,頗以饋遺權要,物議以此少之 翻譯 等回到朝廷,用很多的東西來送給權貴要人,眾人因此非議紛紛輕視他。 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