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鹿玉花權酉
周宅豐、鎬,近戎人。幽王與諸侯約:為高葆於王路,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嘗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說,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皆數至而無寇。
至於後,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麗山之下,為天下笑。
(選自《呂氏春秋·慎行論·天義》)
周朝定都酆、鎬,接近西戎人。(於是周王就)與諸侯約定:在官道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邊擺放戰鼓,(鼓敲響的時候)遠近都能聽到,假如戎人來到(豐鎬),擊鼓互相告知,諸侯的兵馬都來救天子。
戎寇曾經侵入,幽王擊鼓(傳遞訊息),諸侯的兵馬都來了。人聲和馬的嘶鳴聲鼎沸,褒姒看見這景象對其感到非常高興。幽王想讓褒姒笑起來,於是多次擊鼓,諸侯的兵馬幾次來到但沒有見到戎寇。
到了後來,戎寇真的到了,幽王擊了鼓,(可是)諸侯的兵馬沒有到來。幽王死在驪山之下,被天下人所恥笑。
禰衡擊鼓的文言文翻譯
2樓:
此三句古文出自《後漢書·禰衡傳》。
1。衡方為《漁陽》參撾[2],容態有異,聲節悲壯,聽者莫不慷慨漁陽參撾:鼓曲名。亦稱「 漁陽摻撾 」。撾 應該讀 zhuā,敲打 的意思。
翻譯:於是禰衡擊鼓演奏了名曲《漁陽參撾》,演奏時容態奇異,聲音悲壯節奏慷慨,使聽的人都為之振奮感嘆。
2。孔融退而數之曰:正平大雅,固當爾邪?
固:本來。 當:擔當,承擔。 爾:你。
孔融退後數落他說:太平盛世,大雅之堂,你不應該有所擔當嗎?
3。禰衡勃虐無禮,今因其後到,鹹當以不起折之也折:駁斥,使對方屈服。
翻譯:禰衡荒誕無力,現在因為他一會兒要到了,我們全都不站起來,以這種方式使他屈服。
唐明皇擊鼓吹花的典故抽籤解答
文言文禰衡鼓曲翻譯賞析
3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衡揚桴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坐為之改容。孔融曰:「稱衡罪同胥靡,不能發明王之夢。」魏武慚而赦之。
【譯文】禰衡被魏武帝曹操罰做鼓吏。正遇八月中大會賓客的時候要檢驗鼓的音質,禰衡揮動鼓槌奏《漁陽摻撾》曲,鼓聲深沉,有金石之音。滿座的人都為鼓聲所動容。
孔融說:「禰衡的罪責和武丁夢中的那個胥靡相同,只是不能引發英明魏王的夢。」魏武帝聽了很慚愧,便赦免了禰衡。
【賞析】全文通過寫禰衡演奏《漁陽》鼓曲的容貌、姿態、動作,以及鼓曲聲音節奏的悲壯動人,表現了他不屈服於權貴的精神面貌。
文言文翻譯
《詩經邶風擊鼓》的全文與翻譯
4樓:穆子澈想我
1、全文: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2、譯文 :
擊鼓的聲音震響(耳旁),兵將奮勇操練。(人們)留在國內築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跟隨孫子仲,平定陳、宋(兩國)。不允許我回家,(使我)憂心忡忡。
於是人在**?於是馬跑失在**?到**去尋找它?
在山間林下。生死聚散,我曾經對你說(過)。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讓我無法(與你)相會。唉,太遙遠,讓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3、出處。春秋時期的《詩經》。
賞析這是一篇典型的戰爭詩。詩人以袒露自身與主流意識的背離,宣洩自己對戰爭的牴觸情緒。作品在對人類戰爭本相的透視中,呼喚的是對個體生命具體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細節幸福的獲得。
這種來自心靈深處真實而樸素的歌唱,是對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關 懷的闡釋,是先民們為後世的文學作品樹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標。
第一章總言衛人救陳,平陳宋之難,敘衛人之怨。結雲「我獨南行」者,詩本以抒寫個人憤懣為主,這是全詩的線索。
第二章「從孫子仲,平陳與宋」,承「我獨南行」為說。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猶之可也。詩之末兩句雲「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敘事更向前推進,如芭蕉剝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寫安家失馬,似乎是題外插曲,其實文心最細。《莊子》說:「猶系馬而馳也。」好馬是不受羈束、愛馳騁的;徵人是不願久役、想歸家的。
第四章「死生契闊」,毛傳以「契闊」為「勤苦」是錯誤的。黃生《義府》以為「契,合也;闊,離也;與死生對言」是正確的。
這首詩在結構和手法上有不少獨到之處。結構上,它基本按時間順序,寫出乙個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時和出征後的複雜心理和行為,其中又插人回憶,形成往事與現實的強烈對比,在結構上形成頓宕。
同時,在敘事之中又間以抒情,在情感上又形成波瀾。尤其是最後一層,完全是直抒其情並皆以「兮」字結尾,彷彿乙個涕流滿面的徵夫在異鄉的土地上,對著蒼天大聲呼喊,對著遠方的親人訴說著內心的思戀和苦痛。
5樓:匿名使用者
全文:擊鼓。
先秦:佚名。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翻譯:擊鼓的聲音震響(耳旁),兵將奮勇操練。(人們)留在國內築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隨孫子仲,平定陳、宋(兩國)。不允許我回家,(使我)憂心忡忡。
於是人在**?於是馬跑失在**?到**去尋找它?在山間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經對你說(過)。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讓我無法(與你)相會。唉,太遙遠,讓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出自:先秦 佚名《詩經·國風·邶風·擊鼓》
6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擊鼓聲鏜鏜(震於耳旁),(將士們)奮勇演練著刀槍。
土牆和漕城修築正忙,惟有我隨軍遠征到南方。
跟隨孫子仲(行旅奔波),平定(作亂的)陳、宋二國,回家的心願得不到允可,心中鬱鬱憂愁不樂,(我卻)身在何方,身處何地?
我的馬兒丟失在**?
到**(才能)將它尋覓?
到那(山間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離離合合,(無論如何)我與你說過。
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嘆如今散落天涯,怕有生之年難回家鄉。
可嘆如今天各一方,令我的信約竟成了空話。
[按]長年行役於外的將兵思念家鄉和妻子。
孫子仲:當時衛國的元帥。
平:《集傳》:「平,和也。
合二國之好也」。有說當時陳、宋二國作亂,孫子仲平之則「平」應為「平伏」,或不戰而使蕃國歸順,並不是兩個平等的國家締結和盟。孫子仲當時是「天子師」的出兵,不是衛國戰爭。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傳》:「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
《箋》:「不還,謂死也,傷也,病也。今於何居乎?
於何處乎?於何喪其馬乎?」爰音yuan2,即**。
契闊:離合。馬瑞辰《通釋》:「契當讀如契合之契,闊當讀如疏闊之闊。……契闊與死生相對成文,猶云合離聚散耳」。契即合,闊即離。
成說:《通釋》:「成說即成言也。……傳》訓說為數者,蓋為預有成計,猶言有成約也。」即已有約定。
洵(音xun4):遠。
信:即「言而有信」的信。(一說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說極,信、極連讀,猶言終古。按通篇意旨,均不從)
//「喪其馬」與「不還」相對,馬應是比興,借指寧靜的田園生活。
7樓:卓磨
全文與翻譯字字數指的是什麼?
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1 原則 文言文翻譯要求準確達意,必須遵循以 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的原則,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隨意地更換。省略現象應該作補充,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規範加以調整,力求通順。2 標準 信 達 雅。信 要求準確表達原文意思,不增 不漏 不歪曲。達 要求明白通順,沒有語病。雅 要求遣詞...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原文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注 學謳 學唱.餞 用酒食送行.衢 大路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顧 激昂大義,蹈死不顧 理會 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 回頭看 三顧臣與草廬之中 拜訪 子布 元表諸人各顧妻子 照管 注意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理會 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但 顧計不知法所出耳 但看 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搏一笑 只是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