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zjq牛奶咖啡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默/而知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吾嘗/終日/不是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古人談讀書》節奏劃分是什麼?
《古人談讀書》一則節奏怎麼劃分?
古人談讀書停頓劃分
2樓:雙語二娃
二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三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古文如何劃分節奏
3樓:文以立仁
劃分節奏不要以某乙個字為標誌,這樣反而將很簡單的事情越弄越複雜。
以「而」為例,就有三種情況:
1、做連詞時,它一般跟著被它連線的內容在一起,在「/」斜線的後面,起修飾作用時,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地」,如「吾恂恂而起」(我小心翼翼地站起來),這時候,它的前後都不能劃開。
2、作動詞時,一般不能劃開,如「軍驚而壞都舍。」
3、作助詞時,如果是結構助詞,相當於「的」,前後都不能劃;作語氣助詞,可能在斜線的前面,也可能在後面。如: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你可能發現,我說了這麼多等於什麼都沒說。由於字詞的用法不同,句法功能也不同,不能作為劃節奏的標誌。
4樓:雲山霧海
劃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讀節奏的方法:
1、句首發語詞、關聯詞語後面要有停頓。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放在句子的開頭,起強調語氣或領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例如:「夫」、「蓋」、「故」、「惟」、「至若」、「若夫」、「誠宜」等,在這些詞語後面應稍作停頓。
例如: 夫/環而攻之;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故/有所覽輒省記。
2、文言文中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節詞,朗讀時必須分開,而不能讀成雙音合成詞。
例如:可/以一戰;中/間力拉崩倒之聲;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3、根據語言順序來處理停頓,即主謂之間應停頓,動賓之間應停頓。
例如:佳木/秀而繁陰;問/今是何世;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4、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要連讀,即名詞作狀語時,一般在該詞前停頓,且不能把狀語與中心詞讀開。
例如:其一/犬坐/於前;山行/六七裡。
5、朗讀停頓要體現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當作沒有省略來讀。
例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6、利用對文意的理解來確定停頓。在朗讀文言文時,要根據語境理解文意,只有確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準確地停頓。
例如: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7、並列短語間要停頓。
例如:山肴/野蔌;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8、不能停頓的情況:
偏正短語:例如:而/鄉鄰之生/日蹙。
介賓短語:例如:不足/為外人/道也;生/於憂患;其/如土石何。
9、對文言文中的國名、年號、官職、史實、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讀。
例如: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10、詩句節拍間要停頓。古詩的朗讀有其規律性,一般說來是兩字一停頓,即按音節停頓。
例如:幾處/早鶯/爭/暖樹 ;天門/中斷/楚江/開。
也可以按意義單位停頓:例如:幾處早鶯/爭暖樹;天門中斷/楚江開。
5樓:苡湉
之 乎 者 也是劃分的標誌。
古人談讀書(一)翻譯,古人談讀書的翻譯文
呼阿優 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 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原文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
古人談讀書三的意思,古人談讀書裡面為什麼作者說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意思是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恆心。有志向則自己不甘心為下流 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滿足,像河伯觀海,井底之蛙觀天,這都是沒有見識的 有恆心則必然沒有幹不成的事情。有志 有識 有恆,三者缺一不可。古人談讀書 是三則關於古人讀書的言論總編,從 論語 訓學齋規 ...
古人談讀書的翻譯文
樓上煙雲歷史 古人談讀書 是三則關於古人讀書的言論總編,從 論語 訓學齋規 曾文正公全集 三部文獻中總結古人讀書的方法。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 古人談讀書 的翻譯文。一 古人談讀書 的原文 論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朱熹餘嘗謂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