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曹操,圍繞觀滄海寫作文

時間 2025-02-02 21:45:13

1樓:網友

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心情是不是也是一線的確是不是很好的確是不是很好的確是不是很好的確是不是很好的確是不是。

將曹操寫的《觀滄海》擴寫300字

2樓:網友

我向東行駛,登上碣石山。

曹操的觀滄海的寫作背景(100字內)

3樓:智廣星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領大軍征伐當時東北方的大患烏桓。這是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的一次重要戰爭。遠征途中,他寫下了樂府歌辭《步出夏門行》(屬於《相和歌·瑟調曲》)。

這一組詩包括五個部分,開頭為「豔」辭,即序詩,以下各篇分別取詩句命名,依次為《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龜雖壽》。從**曲調上說,五個部分是乙個整體,從歌詞內容上看,四篇則可以獨立成篇。

觀滄海 曹操 的作者介紹,寫作背景,主題,詩意 請人回答!

4樓:在寂寞中入睡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東漢沛國譙(qio)(今安徽省毫(bó)縣)人。漢獻帝時官至丞相,後被封為魏王。死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他為魏武帝。

曹操是漢末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重要作家。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詩和散文。他的詩繼承漢代樂府民歌反映現實的優良傳統,有的寫時事,有的寫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風格悲涼慷慨。

散文寫得質樸簡約,從內容到形式都不受傳統的束縛,豪邁雄健,體現了「建安風骨」的基本特徵。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學上也各有成就,文學史家習慣稱他們為「曹氏父子」或「三曹」。他們周圍團結了一批文學家,形成所謂的鄴下文學集團。

而曹氏父子則以其倡導和創作,對建安文學的發展和建安風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曹操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現存樂府詩二十餘首,散文四十餘篇,有中華書局輯校的《曹操集》。

根據曹操的<<觀滄海>>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當時的情景.(不少於200字)

5樓:網友

我來到邊陲,登上了碣石,看到蒼茫大海在蕭瑟的秋風中洪波洶湧,我也心潮澎湃,我的心,好比大海的寬廣博大,洗滌、捧起星辰日月,照耀萬物。但海中也有山島,好比我內心有過的掙扎,而山島的存在,不會影響大海的清澈,正因為這些掙扎和內心的爭鬥,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這就是在中原一生逐鹿的我所觀的滄海。

6樓:匿名使用者

星期六再幫你寫,,爪機無力。

曹操觀滄海,曹操在什麼情況下寫觀滄海這首詩的?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其中 日月之行.若...

觀滄海作者是誰,觀滄海作者介紹

觀滄海作者是東漢的曹操 原詩為觀滄海 作者 曹操 朝代 漢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譯文為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是蔥蘢的樹木...

觀滄海畫作者是誰

觀滄海 選自 樂府詩集 觀滄海 是後人加的,原文是 步出夏門行 中的第一章。建安十二年 公元207年 曹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行軍到海邊,途經碣石山,登山觀海,一時興起所作。這首四言絕句是詩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 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 描繪了祖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