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乾淨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
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你做。」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乙個人遠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裡捉豬的聲音。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大,說道:
「家裡只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你怎麼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曾子說:
「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裡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
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
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訴人們,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誠實無詐,身教重於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應該像曾子夫婦那樣講究誠信,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去影響自己的子女和整個社會。
2樓:沉雨落鳳
1、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孔融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
"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由於孔融這麼聰明早慧,很小就懂得這樣的道理,宗族親戚們認為他是個奇才。
2、子路負公尺
子路家境貧困時,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飯菜,而從百里之外把公尺背給父母。後遂用「負公尺、負公尺百里」等表示奉養父母或為奉養父母在外謀求祿公尺。
3、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
」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4、黃香溫席
漢朝的時候,有乙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內)人。年紀才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並使蚊蟲遠遠地避開(黃香雙親的帳子),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
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因此,黃香的事蹟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5、臥冰求鯉
王祥,晉朝琅琊(今山東臨沂)人,性至孝。其母早亡,繼母朱氏,生子王覽。朱氏偏愛親生兒子,常令王祥乾重活、吃糙飯。
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照顧,湯藥必先嚐後進。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地凍,無處購買。
王祥冒著凜冽寒風,在河上**臥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繼母。繼母死後,王祥悲痛,依禮安葬。
王祥對其弟王覽,十分愛護,王覽對兄長特別尊敬,兄友弟恭,遠近聞名,時人把他們的居處稱作「孝悌裡」。
3樓:
黃香,東漢人。黃香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夜寒冷,黃香就鑽到父親的被窩裡,用自己的身體把被子暖熱。
夏夜炎熱,黃香就用扇子把父親的枕席扇涼。人們都稱讚他是乙個孝順的孩子。黃香長大後,擔任魏郡太守。
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百姓非常感動,稱讚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他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熱愛百姓。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乙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陸隴其 孝行感少年
陸隴其,原名龍其,字稼書,清浙江平湖人;曾擔任過嘉定、靈壽的知縣。
陸隴其素以孝聞名。據說,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京城考試,一聽說父親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趕。到了家裡,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內室,只是席地而臥。
他在靈壽當知縣的時候,為政清簡,深得人民愛戴。有一天,一位老婦人來告她的兒子不孝,那是乙個20歲左右的青年。陸隴其對老婦人說:
「我還沒有小僕人,你的兒子可以暫時來幫忙,如果我找到合適人選了,我就給他施用杖刑然後遣送回家。」從此以後,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陸隴其左右。每天早晨,陸隴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門外,等母親起來了,就照應著母親洗漱、吃早飯。
午飯的時候,他在旁邊服侍著,時常逗母親開心;母親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東西。晚飯也是這樣。如果有點空餘時間,就陪母親說笑,講些故事讓母親高興。
母親稍有不適之感,立刻找醫生,買藥煎藥,幾夜不睡也不知道累。這樣過了幾個月,這個青年跪在陸隴其面前,請求回家看望母親,陸隴其問:「你不是和母親不和,為什麼還要看她呢?
」這位年輕人哭著說:「過去我不懂事,對母親不好,現在好後悔啊!」於是陸隴其讓他們母子相見,兩人抱頭痛哭。
青年和母親回家後,與以前判若兩人,後來因為孝順在鄉里聞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乙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
「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
登山望母淚流頻;
身居相國猶懷孝,
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乙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
「我雖然是乙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
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
娥眉汗馬解圍城;
父仇圍難兩湔雪,
千古流芳忠孝名。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公尺飯,可是家裡一點公尺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公尺,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公尺,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公尺飯,子路忘記了疲勞。
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乙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小故事
4樓:
1、少年柳公權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少年時就寫得一筆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訴他,有人用腳也能比他寫得更好,柳公權心裡不服。經過親眼所見後,他終於能夠虛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驕傲自滿的道理。
2、緹縈救父
淳于意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長安。他的女兒緹縈年紀雖小,卻堅強的陪父親一同前往。
緹縈為父親的冤屈到處奔走,把信遞送到了漢文帝手中,終於使父親得到了自由,漢文帝也下令廢除了"肉刑"。
3、季扎還願
王子季扎在父王去世後主動把王位讓給了大哥,並出使各國。在徐國與國王徐公結下友誼,季扎見徐公深愛自己的寶劍,心中默許出使回國時將劍贈與徐公。
但季扎回來時,徐公竟已經去世了。季扎來到徐公安葬處,將寶劍擺放在墓前。
4、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書牙友誼深厚,但在王子們爭奪王位時卻各為其主,管仲還射中了公子小白一箭。公子小白即位後,鮑書牙為了國家的利益推薦管仲出來治理國家,自己卻隱退歸家了。
5、孔子拜師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乙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
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
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
」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
「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5樓:匿名使用者
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
」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6樓:匿名使用者
孔融讓梨孔融,把最大的那個梨讓給了別人
7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民間傳統美德小故事——楊榮諫徵
8樓:匿名使用者
孝,潛藏著一種巨大的能量,一旦發掘,即可攝人肺腑,感天動地。——題記
9樓:匿名使用者
這樣的故事成千上萬,你要哪乙個。找本書看看吧。
10樓:花不是草包
黃香,東漢人。黃香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夜寒冷,黃香就鑽到父親的被窩裡,用自己的身體把被子暖熱。
夏夜炎熱,黃香就用扇子把父親的枕席扇涼。人們都稱讚他是乙個孝順的孩子。黃香長大後,擔任魏郡太守。
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百姓非常感動,稱讚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他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熱愛百姓。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乙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陸隴其 孝行感少年
陸隴其,原名龍其,字稼書,清浙江平湖人;曾擔任過嘉定、靈壽的知縣。
陸隴其素以孝聞名。據說,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京城考試,一聽說父親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趕。到了家裡,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內室,只是席地而臥。
他在靈壽當知縣的時候,為政清簡,深得人民愛戴。有一天,一位老婦人來告她的兒子不孝,那是乙個20歲左右的青年。陸隴其對老婦人說:
「我還沒有小僕人,你的兒子可以暫時來幫忙,如果我找到合適人選了,我就給他施用杖刑然後遣送回家。」從此以後,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陸隴其左右。每天早晨,陸隴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門外,等母親起來了,就照應著母親洗漱、吃早飯。
午飯的時候,他在旁邊服侍著,時常逗母親開心;母親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東西。晚飯也是這樣。如果有點空餘時間,就陪母親說笑,講些故事讓母親高興。
母親稍有不適之感,立刻找醫生,買藥煎藥,幾夜不睡也不知道累。這樣過了幾個月,這個青年跪在陸隴其面前,請求回家看望母親,陸隴其問:「你不是和母親不和,為什麼還要看她呢?
」這位年輕人哭著說:「過去我不懂事,對母親不好,現在好後悔啊!」於是陸隴其讓他們母子相見,兩人抱頭痛哭。
青年和母親回家後,與以前判若兩人,後來因為孝順在鄉里聞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乙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
「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
登山望母淚流頻;
身居相國猶懷孝,
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乙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
「我雖然是乙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
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
娥眉汗馬解圍城;
父仇圍難兩湔雪,
千古流芳忠孝名。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公尺飯,可是家裡一點公尺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公尺,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公尺,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公尺飯,子路忘記了疲勞。
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乙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大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小故事
徐噓噓噓噓噓 關於 中華傳統美德 的故事有 后羿射日 少年柳公權 孔融讓梨 孟母三遷 樊噲闖宮 諸葛恪得驢 荊軻刺秦王 解鈴還須繫鈴人 硬漢子董宣 緹縈救父 季扎還願 管鮑之交 暖不忘寒 明山賓賣牛。l例舉7個具體內容 破釜沉舟 秦末時,秦軍進攻重新建立起來的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將項羽率兵渡江攻...
民族精神品質的成語,關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成語有什麼?
記憶隨風 見危授命 不屈不撓 明德惟馨 光明磊落 懷瑾握瑜 鍥而不捨 捨生取義 死而後已 寬巨集大度 卑鄙無恥 功德無量 臨危不俱 厚德載物 大公無私 赤子之心 鞠躬盡瘁 克己奉公 德才兼備 樂於助人 視死如歸 忠心耿耿 金迷紙醉 橫行不法 胸無大志 補天浴日 一無所長 將計就計 粗衣淡飯 刁鑽古怪...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師常用
狼煞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最愛三寸月光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 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3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4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5 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