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決死突擊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國力不濟和多線作戰。
用事後諸葛亮的眼光去看,想達成希特拉稱霸世界的野心絕無可能,但如果真能帶著事後的了解和見識回到那個時代參與戰略策劃,也許能保持乙個強盛的帝國。
第一,打敗法國後,積極與英國和談,當然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開展不列顛空戰。如果不能和談,英吉利海峽取守勢,建立大西洋壁壘,積極攻略北非-埃及-中東,把地中海變成第三帝國的內湖,之後看情況與英國和談或者策應日本進攻印度。
第二,不攻打蘇聯不可能,史達林也是個野心和攻擊性很強的角色,當時的蘇聯帝國擴張性也很強,歐陸不容二虎,不打蘇聯遲早要被打。給蘇聯的時間越長,紅軍的實力就越強,所以要盡量積攢力量,早於歷史時間發動巴巴羅薩行動----實際上歷史上受義大利攻打希臘的影響,該計畫被推遲了乙個多月,對後來的失敗有很大的影響。
進攻蘇聯,要做好全面的計畫預案,不管是激進的直取首都還是穩妥的南取工業區,不能猶豫,不能分散力量。歷史上就是因為進展太快,超出事先的預計,導致夏末後戰略方向的決心遲遲不下,耽誤了很多戰機。
第三,最關鍵的,雖然納粹上台是藉著宣傳極端民族主義這一力量,但實際操作上不能做的太絕。
對內,殘酷對待猶太人,損失了很多政治、經濟、科學、工業等方面的人才,實際上完全可以採用打壓+籠絡的雙重措施,一方面收回大量猶太商人的財產充實國庫,滿足民心,另一方面避免人才流失。
對外,歷史上對占領區的殘酷剝削政策,使得很多人從一開始的接受德國,變到後來的普遍參與游擊活動。而且這些剝削政策也嚴重制約了占領區的工業、人力和資源的利用,也分散了很多精力。實際上,採用較緩和的政策,多建立地方傀儡政權,以解放者的姿態出現,對於占領區特別是蘇聯占領區會有很多好處。
或者,要是思維再開放些,提前建立以德國為核心的「歐盟」,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英國就算不和談,也無力對帝國造成大的威脅。而蘇聯要麼被傀儡,要麼會被迫在割讓西部大量土地後簽訂城下之盟。再用心經營歐陸,就算美國加入戰爭,也很難攻上岸。
稱霸世界是完全沒指望的,但能坐擁歐陸,亦是立於不敗之地。這樣僵持若干年,與美英的關係也自然會緩和,只要自己不亂,以後的局勢不會太差。
二戰 蘇聯在戰爭前期敗給德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哈哈,讓我來幫您吧,1 蘇聯迷戀於德國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10萬正規軍都在遠東,只有70萬民兵在防著德國。2 史達林的黨內清洗,大量優秀指揮官被xx。3 鐵路工業落後,戰爭爆發後蘇聯東部的部隊運的太慢。4 工業水平差,正如二樓所說史達林都為了準備戰爭把工業搬遷到了烏拉爾山以東的縱深了,導致 無法第...
二戰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二戰日本戰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小t學姐 美國投放原子彈,被認為是二戰日本投降的主要敗因。可以認為,原子彈是壓垮日本的 最後一根稻草 二戰時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 丘吉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 若假定日本的命運是由原子彈來決定的,那實在是一種錯誤。在第一顆原子彈投下之前,它的失敗早已成為定局。那是壓倒性的海權所造成的。專憑海權,即可奪佔日...
二戰德國是因為天氣原因而戰敗的麼
希特拉過錯的高估了己方的實力,德軍的配備精巧這是不容置疑的,但這也受到產能的約束,單來坦克來說,德國聞名虎式 豹式 3號 4號在戰爭時期共出產40000多輛,而蘇聯光t34坦克就有45000餘量。別的德國戰車過於精巧,技術過於雜亂,在蘇德戰爭中,由於戰線長後方補給不及時,又恰逢旱季許多坦克呈現了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