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據河北以爭天下」之論,為何袁紹卻敗了

時間 2021-08-11 17:31:14

1樓:匿名使用者

當年沮授對袁紹陳說爭霸天下之計時曰:「將軍??濟河而北,勃海稽服。

擁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陵河朔,名重天下。若舉軍東向,則黃巾可埽;還討蒙特內哥羅,則張燕可滅;回師北首,則公孫必禽;震脅戎狄,則匈奴立定。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長安,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誅討未服。

以此爭鋒,誰能禦之!比及數年,其功不難。」

現在我們撇開袁紹用人等方面的失誤,來分析一下「據河北以爭天下」的戰略,分析一下這個戰略所依恃的條件,和實踐這一戰略所需要的一些本質性因素。

冀州處華北平原,土地肥沃,在東漢時期,這裡是世家大族的聚居中心,是經濟實力最為雄厚的地方之一。三國志雲:「冀州雖鄙,帶甲百萬,谷支十年。

」「冀部強實。」再從地理上講,冀州西靠太行,南倚黃河,進取中原十分方便。且冀州北連燕代,有馬匹可以組建騎兵。

袁紹「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從條件上講,以冀州為爭霸天下之資是沒有問題的。當年光武帝劉秀就是以此為基地,掃平各地割據勢力,統一天下的。但為什麼光武帝成功了,袁紹卻失敗了呢?

其實從冀州的地理特點我們可以看到,冀州地處大平原上,基本上是無險可守的。其西邊的太行山和北邊的燕山,都無法起到屏障作用,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或其他政權都可以跨越兩山直衝而下。而南邊的黃河因水量小,遠遠無法與長江相比,基本上不構成障礙。

所以對於冀州的割據勢力來講,它必須憑藉起經濟、軍事勢力採取進攻策略,如果在戰略上採取守勢的話,最終一定會被其他割據勢力滅掉。

當年光武帝之所以成功,因為他從起兵開始,就志在天下,取河北做基地,是以其作為進攻其他地方的跳板,而不是想在河北割據自保。而袁紹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在起兵之初,是先做了割據的打算,並沒有明確的統一天下的目標和戰略。

曹操與袁紹共同起兵討伐董卓之時,就前途問題,曾作過對話,袁紹以為:「吾南據河(黃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而曹操則認為:「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因為袁紹開始的目標是割據,所以他在進攻董卓時並不賣力。而一旦在冀州稍微立下腳跟,就迫不及待地分封他的三個兒子及女婿**各占一州。分封的舉措最鮮明地體現出袁紹的目標只是為了割據一方。

袁紹所佔據的冀州與曹操所佔據的中原在地理特性上是一致的,都是利於進攻,不利於防守。曹操所謂「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正是深刻把握到自己所處位置的內在特性,而採取了正確的戰略。

也就是說,處在這樣的位置上,你必須通過調動人的因素,有效地把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組織起來,在不斷的進攻中才能生存和壯大。

袁紹所提出的「南據河(黃河)」,而河不足據;「北阻燕、代」,而燕代無以為阻。如果是想據守而不進攻,「戎狄之眾」只將成為威脅因素,而不是可利用因素。

由於袁紹只想在河北割據自守,其兵將也對地理條件有依恃之心,所以在官渡之戰時,當這些兵與將離開了其所守之地,便一下子失去了依恃,面對曹操習慣於流動作戰的虎狼之師時,便難以擺脫潰敗的命運了。

2樓:

袁紹輸給曹操,那是精英貴族輸給草根庶民的失敗。

首先從出身來說,袁紹的出身是「四世三公」。袁家的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威望與遠不是當時僅僅是宦官後裔的草根曹操可比。

在第一次討伐董卓的諸侯同盟中,袁紹就是毫無爭議的盟主,而曹操只能作為同盟的參與者之一,在大的決策上得倚重袁紹的意見。

但是,如此好的出身和優於常人的先決條件,並沒有讓袁紹成就一統天下的大業,在幾個關鍵節點上袁紹的所作所為顯得是那麼得不合時宜,最終喪失了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最終落得個兵敗身死的命運。

一、在討伐董卓之時。袁紹並沒有展現出其領導群雄,稱霸天下的決心,反而刻意儲存實力,放任董卓從而撤離洛陽,最終導致反董卓同盟分崩離析,他這個盟主到最後更是徒有虛名,沒有一點影響力,反而讓曹操等人看出了袁紹的徒有其表,因而與袁紹毅然分道揚鑣,在這一階段,袁紹的優柔寡斷、利慾薰心等缺點暴露得淋漓盡致。

二、在針對是否迎立漢獻帝的問題上,袁紹的短視讓曹操獲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義地位,喪失了爭奪天下的天時,因此十分被動,顯示出袁紹對機會把握能力低下和大局觀的低能。

三、在袁紹佔據河北,擁有兵馬和糧草佔據絕對優勢,同處於中原地帶的曹操形成勢不兩立之時,袁紹並沒有抓住時機,聯合劉表、孫策和劉備等地方豪強,對還處於成長階段的曹操進行攻擊,再次顯示出他對於時局把控能力的不足和大局觀的缺失,尤其是其因為愛子重病而對劉備的求援視若無睹的舉動,更是展現出了袁紹的優柔寡斷。

四、在組織的內部,袁紹也缺乏足夠的掌控力,其麾下的田豐、沮授、審配等人內鬥連連。袁紹本人更是剛愎自用,一再任性妄為,導致麾下大將連連被誅,兵強馬壯的袁軍在面對不足己方十分之一的曹軍時連連碰壁,無法佔到一點便宜。

五、在知人善任方面,袁紹更加不如曹操。首先是對田豐的正確建議全部否定,其次是在許攸獻策之時,因為內部的挑唆而對許攸大加責備,導致許攸轉投曹操,導致官渡之戰的大敗。而其竟然將糧草重地交給好酒誤事的淳於瓊,可見袁紹在用人方面是有多低能了。

而袁紹死後,他的二子同室操戈,也說明了袁紹在穩定內部方面的無能。

綜上所述,袁紹擁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卻沒有將優勢轉化為勝勢,完全是一副敗家子和紈絝子弟的標準架勢,其最終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沒有小時候是好朋友長大後卻成為仇人的?

3樓:君家濃酎我狂歌

公孫楚和公孫黑;

姬光和姬僚;

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

朱祁鎮和朱祁鈺;

九龍奪嫡之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榮名厚利,世所同競,而昔賢謂:「求之既不可得,卻之亦不可免。」此「卻之不可免」一語最極玄妙,處世者當深信熟玩。

蓋求不可得,人或知之;卻不可免,誰知之者?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求為?又求之未得,不勝其慍;及其得之,不勝其喜。

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喜為?又己得則喜,他人得則忌。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忌為?

庶幾達宿緣之自致,了萬境之如空,而成敗利鈍,興味蕭然矣!故知此語玄妙。

名利是場,名利是網,幾多較量,幾多迷茫。名利是帆,名利是檣,幾多奮鬥,幾多沮喪。乙個古老的哲理,乙個常新的命題,世上沒有不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

假如人人都清心寡欲,那將是乙個怎樣的世界?假如人人都利慾薰心,那又是怎樣一種情景?

春秋鄭徐吾犯之妹有美色,公孫楚與其從兄公孫黑爭娶之。楚 已納聘,黑欲強奪,公孫楚「執戈逐之,及沖,擊之以戈」。事見《左傳·昭公元年》。

又《後漢書·鄭玄傳》載,何休好《公羊傳》而惡《左傳》、《穀梁傳》,鄭玄乃著論以駁之,「休見而嘆曰:『康成(玄之字)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後以「同室操戈」比喻兄弟相殘或內部紛爭。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應聲便為詩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資治通鑑》 言於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狄戎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狄者統之已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況叔孫氏君臣自相魚肉,魯之不幸,實齊之幸也。寡人有計在此,當兩許其使以誤之。」

《晉書·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為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殺。」

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一回:「原來長白山東南有一大野,名叫鄂謨輝,野中有一村落,約數十百家,這數十百家內,只分三姓,習成強悍,專喜械鬥,因此自相殘殺,連歲不休。」

西漢、東漢、三國、西晉、南朝、北朝、隋、唐、宋、遼、金、明、清等十三朝,圍繞帝位繼承的太子廢立,爾虞我詐,父子反目,母子仇加,兄弟血拼,明爭暗鬥,相互休養戮等一幕驚心動魄的同室操戈的血腥博弈。

這些太子和父皇之間的生死博弈衝突,以家族血緣關係為特徵的統治集團內部,為了權力爾虞我詐,父子反目,母子仇加,親情喪盡,相互殺戮,明爭暗鬥的腐朽冷酷及殘忍陰險。

晉惠帝司馬衷太子司馬遹,被皇后賈南風等人廢殺後,皇室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引發的「八王之亂」,更是驚心動魄。死於內亂中的百姓,多達幾十萬。

明神宗朱翊鈞的庶長子、居於皇太子之位十九年、嗣位僅乙個月而死的朱常洛,從出生長大到立為皇太子,直至嗣位乃至死後,可以說一天都沒有安寧過。父子之間、君臣之間、臣僚之間圍繞朱常洛冊立引發的「爭國本」案,以及之後「梃擊」、「紅丸」、「移宮」三案,都和他有著直接關係。這種激烈尖銳的派系衝突,直到明亡才結束。

對帝王們來說,為了維護其地位,根本不管太子不太子,殺起他們來毫不手軟。而一些野心勃勃、權力慾望強烈的母后,如呂雉、武則天等輩,只要能夠專權,絲毫不念母子之情,為了除掉身為兒子的皇太子,同樣十分**。至於眾多皇子,只要能奪得皇太子地位,不管你是同胞兄長,也不管你是父皇欽定的皇位繼承人,照樣會將屠刀對準這些情同手足的兄長。

在權力**下,為了自己利益和地位,整個統治集團內部,父子、母子、兄弟之間,沒有一點點親情和人性可言,只有野蠻**和赤裸裸的獸性。

面對如此殘酷的內爭,一些帝王之子,臨死前無可奈何地悲嘆說,如果有來世的話,再也不生在帝王之家。

劉宋孝武帝劉駿之子劉子鸞,被後來繼位為前廢帝的哥哥劉子業上台後殺掉時,這個才十歲的少年無奈地說:「願後身不復生王家。」沒過幾年,其最後一任帝王、十三歲的順帝劉凖,被後來成為南齊太祖蕭道成逼著禪位時,嚇得躲在佛蓋之下,哭作一團。

而當劉凖聽說蕭道成不殺他時,邊哭邊說:「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天子家。」隋煬帝楊廣之孫、被王世充扶上台後又廢殺掉的楊侗,遇害之日也悲嘆說,「從今以去,願不生帝王尊貴之家。

」可悲的是,這種現象,竟然持續了幾千年,並且歷久不斷地輪番上演!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以「重慶的古與今」寫作文,以「重慶的古與今」寫一篇600字作文

澤拉圖諾斯 建議嘗試用第三人稱她,從古到今,給你幾個句子 她靜靜地臥在神州大地上,綿綿的長江是她的飄帶 她靜靜地臥在長江邊,悠悠的漁船是她的情思 她靜靜地臥在漁船旁,美美的歌聲是她的夢鄉。重慶!重慶!日本來了,巨大的鐵蹄踏碎了溫柔的江南煙火,在華夏的沃土上肆意踐踏,她從夢中驚醒,張開懷抱,極力保護她...

至和於的古義今義,於的古義和今義 以的古義和今義

至的本意為到,引申指到達了極點,完全達到,又引申指極 最,用做副詞,還引申表示一件事已經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於,yu,於是迂 紆的本字,本義為曲折。較早的字是在 幹 的旁邊有一條迂曲的線,行路時要繞著走。於 是一個漢字,從古代就有這個字了,只是和現在的意思不同,屬古今異義。於 是 於 的部分簡體字...

以古地名做簡稱的有哪兒些,以古代地名做為簡稱的省區有那幾個

河北省 冀 山西省 晉 山西省 晉 福建省 閩 江西省 贛 湖南省 湘 湖北省 鄂 廣東省 粵 陝西省 陝或秦 甘肅省 甘或隴 四川省 川或蜀 貴州省 貴或黔 雲南省 雲或滇 上海 滬 申 北京 京 瀋陽 沈 天津 津 廣州 穗 武漢 漢 重慶 渝 成都 蓉 福州 榕 寧波 甬 南寧 邕 開封 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