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為中國古代歷史做出了哪些貢獻

時間 2021-08-30 10:46:24

1樓:冷侃娛文

孟子的最大貢獻有兩條:

第一是弘揚了孔子之說.其實,在孔子那個年代,與他起名的也大有人在,之所以留下了孔家學說,那是因為有孟子這樣的人大力推崇.在《孟子》這本書裡,孟子把孔子的精神、學問進行了全面推崇,他說孔子是“生民未有”,意思是說從沒有出現過像孔子這樣的人.

第二是繼承了孔子的學說,為儒家學說奠定了基礎.孟子不僅僅是繼承孔子,而且還提出了“性、善、論”的著名理論.孟子說:

“善心為惻隱之心”.我們所說的良心,是指人本來就有的心,良知是指人本身就有的智慧.人在被天地生養的同時就具有的叫良.

人要具有善心,就會具有四端:則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的時代,恰巧與我們當今的時代似乎有些相似:

價值多元,思想活躍,眾多學說橫行,使眾生不知如何生活.而就是在那個時代,孟子提出要正人心、息邪說、放謠辭、詎彼行.而正人心是根本,其它三條是手段.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城(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其**及再傳**將孟子的言行輯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2樓:我要記日記

《孟子》一書是孟子所著,從宋朝朱熹之後才被列為儒家經典之書,孟子的最大志向就是志在學習孔子.他同顏回、曾參、子思一起被稱為四聖,孟子為亞聖.孟子是子思的學生,而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可見他和孔子相差有多麼遙遠.

而我們以前批判孔孟之道,硬把他們拉到了一起.

孟子的最大貢獻有兩條:

第一是弘揚了孔子之說.其實,在孔子那個年代,與他起名的也大有人在,之所以留下了孔家學說,那是因為有孟子這樣的人大力推崇.在《孟子》這本書裡,孟子把孔子的精神、學問進行了全面推崇,他說孔子是“生民未有”,意思是說從沒有出現過像孔子這樣的人.

在孟子之前發生了三件事,一是大禹治水;二是出現了周公,周公也是孔子十分敬仰的人;三是孔子修《春秋》.孟子的理想就是要把孔子的《春秋》傳下來,把孔子聖人的地位確定下來.由於孔子的書在民間廣為流傳,以至於秦始皇焚書坑儒也沒有燒盡.

僅《論語》就留下來很多的版本.

第二是繼承了孔子的學說,為儒家學說奠定了基礎.孟子不僅僅是繼承孔子,而且還提出了“性、善、論”的著名理論.孟子說:

“善心為惻隱之心”.我們所說的良心,是指人本來就有的心,良知是指人本身就有的智慧.人在被天地生養的同時就具有的叫良.

人要具有善心,就會具有四端:則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的時代,恰巧與我們當今的時代似乎有些相似:

價值多元,思想活躍,眾多學說橫行,使眾生不知如何生活.而就是在那個時代,孟子提出要正人心、息邪說、放謠辭、詎彼行.而正人心是根本,其它三條是手段.

可見,孟子是儒家的浪漫主義者,而儒家的光輝就是理想主義的光輝.孟子還提出了“養氣說”“仁政”“井田制”,都很有遠見,特別是井田制,那麼久遠前就提出了對田地的管理,讓我們不得不敬佩聖人的智慧.可見,聖人的學問是隨時都能用得到的,孟子的理想是要平天下,雄強剛毅之氣更加顯現.

雖然《孟子》的廣度還不及《論語》,也不及孔子的影響深遠,但孟子的貢獻也是巨大的.我們應該記住這位聖人----孟子.

3樓:儒雅的地球儀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城(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其**及再傳**將孟子的言行輯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屬孔子*****,是曾子的再傳**。他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大成至聖,孟子被稱為亞聖。孟子與孔子合稱孔孟其道,多數人稱為“孔孟之道”。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隨後退隱與**一起著書。孟子與其**的言論彙編於《孟子》一書,是儒家學說的經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性是善的。但孟子只說性善,南宋朱熹補充為“人之初,性本善”,後世有學者提出“性向善”。

孟子為中國古代歷史做出了哪些貢獻?

4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一書是孟子所著,從宋朝朱熹之後才被列為儒家經典之書,孟子的最大志向就是志在學習孔子。他同顏回、曾參、子思一起被稱為四聖,孟子為亞聖。孟子是子思的學生,而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可見他和孔子相差有多麼遙遠。

而我們以前批判孔孟之道,硬把他們拉到了一起。

孟子的最大貢獻有兩條:

第一是弘揚了孔子之說。其實,在孔子那個年代,與他起名的也大有人在,之所以留下了孔家學說,那是因為有孟子這樣的人大力推崇。在《孟子》這本書裡,孟子把孔子的精神、學問進行了全面推崇,他說孔子是“生民未有”,意思是說從沒有出現過像孔子這樣的人。

在孟子之前發生了三件事,一是大禹治水;二是出現了周公,周公也是孔子十分敬仰的人;三是孔子修《春秋》。孟子的理想就是要把孔子的《春秋》傳下來,把孔子聖人的地位確定下來。由於孔子的書在民間廣為流傳,以至於秦始皇焚書坑儒也沒有燒盡。

僅《論語》就留下來很多的版本。

第二是繼承了孔子的學說,為儒家學說奠定了基礎。孟子不僅僅是繼承孔子,而且還提出了“性、善、論”的著名理論。孟子說:

“善心為惻隱之心”。我們所說的良心,是指人本來就有的心,良知是指人本身就有的智慧。人在被天地生養的同時就具有的叫良。

人要具有善心,就會具有四端:則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的時代,恰巧與我們當今的時代似乎有些相似:

價值多元,思想活躍,眾多學說橫行,使眾生不知如何生活。而就是在那個時代,孟子提出要正人心、息邪說、放謠辭、詎彼行。而正人心是根本,其它三條是手段。

可見,孟子是儒家的浪漫主義者,而儒家的光輝就是理想主義的光輝。孟子還提出了“養氣說”“仁政”“井田制”,都很有遠見,特別是井田制,那麼久遠前就提出了對田地的管理,讓我們不得不敬佩聖人的智慧。可見,聖人的學問是隨時都能用得到的,孟子的理想是要平天下,雄強剛毅之氣更加顯現。

雖然《孟子》的廣度還不及《論語》,也不及孔子的影響深遠,但孟子的貢獻也是巨大的。我們應該記住這位聖人----孟子。

荀子為中國古代歷史做出了哪些貢獻?

5樓:假面模式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況,字卿,後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戰國時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

生平 史記荀卿列傳》記錄了他的生平。荀子於五十年始來遊學於齊,至襄王時代“最為老師”,“三為祭酒”。後來被逸而適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家居蘭陵,在此期間,他曾入秦,稱秦國“治之至也”。

又到過趙國與臨武君議兵於趙孝成王面前。最後老死於楚國。他曾經傳道授業,戰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亦因為他的兩名**為法家代表人物,使歷代有部分學者懷疑荀子是否屬於儒家學者,荀子也因其**而在中國歷史上受到許多學者猛烈抨擊。

著作 《荀子》(唐代楊倞為其作注,因為荀子受歷代學者的抨擊,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據學興盛,註釋校訂者才增加。現代研究荀子的學者也較古代為多。

) 包括清代王先謙,**時代的樑啟雄。 清末學者譚嗣同,在他的《仁學》中這樣評價“(中國)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愿也.”(《荀子》全文參見:

com/page/dcf7d7d3/ ) 哲學思想 荀子的思想偏向經驗以及人事方面,是從社會脈絡方面出發,重視社會秩序,反對神祕主義的思想,重視人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為“仁”,孟子中心思想為“義”,荀子繼二人後提出“禮”,重視社會上人們行為的規範。以孔子為聖人,但反對孟子和子思為首的“思孟學派”哲學思想,認為子弓與自己才是繼承孔子思想的學者。

荀子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想滿足慾望,若慾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發生爭執,因此主張人性本惡,須要由聖王及禮法的教化,來“化性起偽”使人格提高。 荀況是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他的學問淵博,在繼承前期儒家學說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長處加以綜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傳統。

現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學、邏輯、政治、道德許多方面的內容。在自然觀方面,他反對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並提出人定勝天的思想;在人性問題上,他提出“性惡論”,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在政治思想上,他堅持儒家的禮治原則,同時重視人的物質需求,主張發展經濟和禮治法治相結合。

在認識論上,他承認人的思維能反映現實。但有輕視感官作用的傾向。在有名的《勸學篇》中,他集中論述了他關於學習的見解。

中**調“學”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博學才能“知助而無過”,同時指出學習必須聯絡實際,學以致用,學習態度應當精誠專一,堅持不懈。他非常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國家要興旺,就必須看重教師,同時對教師提出嚴格要求,認為教師如果不給學生做出榜樣,學生是不能躬行實踐的。 《荀子》的文章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說理透徹,有很強的邏輯性。

語言豐富多彩,善於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風格,對後世說理文章有一定影響。《荀子》中的五篇短賦,開創了以賦為名的文學體裁;他採用當時民歌形式寫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運用說唱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學術思想,對後世也有一定影響。荀況不愧為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傑出的文學家、教育家。

此外,荀子還是陰陽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關於荀子的不同說法: 一: 荀子(約公元前325—約前235年)名況,字卿,又稱孫卿,趙國郇(今山西臨猗縣)人。

荀子的生平活動,《風俗通義窮通》記載:“齊威王之時,聚天下賢士於稷下……孫卿有秀才,年十五始來遊學。”在公元前286年,齊滅宋,《鹽鐵論論儒》談到齊閔王驕傲自大,“諸儒諫不從,各分散。

”這時,荀卿向齊相進說:“處勝人之勢,會勝人之道”,指出:當今巨楚在我前面牽繫著,大燕在我後邊威逼著,勁魏在我右邊鉤取著,……一國策謀,三國必然乘機進犯,這樣,齊國必然導致四分五裂,國家將有滅亡的危險。

(《荀子。強國》,下引本書,只注篇名)意見未被採納,孫卿去楚國。在齊襄王在位時(公元前283年—前265年),荀子第二次回到齊國,“荀卿最為老師。

”他三次被推為祭酒(年高望重者)。(《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在范雎相秦期間(公元前266年—前255年),荀子到秦國見過秦昭王。昭王問:

“儒無益於人之國?”荀子回答說:“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儒之為人下如是矣。

”(《儒效》)“應侯(范雎)問孫卿子曰:入秦何見?”荀子回答說:

“形勝”“百姓樸”、“百吏肅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聽決百事不留”,“治之至”;然而“殆無儒”,是“秦之所短”。由於秦國實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國的思想就行不通了。 齊人有人讒言荀子,於是荀子離開了齊,來到楚國。

公元前255年被任為蘭陵縣令。但有人認為荀子對楚國來講是個危險。所以荀子又辭楚來到趙國,趙國拜其為上卿。

後來楚國有人向楚相春申君進言請荀子回楚。於是春申君派人請回荀子,復任蘭陵縣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園殺害,荀子罷了官。

不幾年就去世了。 荀子的著作,在漢代流傳的有三百多篇,經過劉向的編訂,刪去重複的,定著三十二篇。 二:

荀子(約前325-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故又稱荀卿,漢代避宣帝諱而改稱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荀子早年遊學於齊,因學問博大,“最為老師”,曾三次擔任當時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學宮之長)。約公元前264年,應秦昭王聘,西遊入秦,稱秦國“百姓樸”、“百吏肅然”而近“治之至也”。

後曾返回趙國,與臨武君義兵於趙孝成王前,以為“用兵攻戰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荀子議兵》)。後來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為蘭陵縣(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令。晚年從事教學和著述。

張騫為中國古代歷史做出了哪些貢獻

花戲舞蝶 張騫 前114 中國西漢時期外交家.漢中成固 今陝西城固 人.漢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 為郎.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二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餘,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

中國古代的輝煌歷史,中國古代的輝煌歷史 5

秦始皇 公元前259 前210年 和他的帝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結束了長達250多年諸侯紛爭的戰國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秦。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建立了郡縣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國家框架在以後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們延用著。他在十幾年...

中國古代有哪些歷史文獻學家,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史學家

漢代劉向 劉歆父子校理群書,編制 別錄 七略 是整理文獻 鄭玄為群經作注,也屬整理文獻 南宋的鄭樵 通志 校讎略 現代的話鄭鶴聲 鄭鶴春合著的 中國文獻學概要 1933 書中認為 文獻學的基本內容是文獻的結集 審訂 講習 翻譯 編纂和刻印 張舜徽在 中國文獻學 1982 和王欣夫的 文獻學講義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