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秦國人,還是魏國人,商鞅是魏國人還是衛國人,這兩個國家一樣嗎?

時間 2021-09-09 09:05:55

1樓:漂亮皮奧利安

商鞅(約西元前395年-西元前338年),戰國時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的見解不為衛國國君採納,他便投奔招賢納士的秦國,通過變法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西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2樓:五星六甲

魏國,國王,不識其才,不渴求人才,公孫座晚節尚且難保,有心無力,導致失去商鞅

3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 (約前395年—前338年),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又稱衛鞅。

4樓:上_善_若_氺

衛國人,因此也叫衛鞅,在魏國丞相公叔痤手下做過小吏,後來因秦國列國求賢,才去了秦國

5樓:匿名使用者

公孫鞅,衛國人,又稱衛鞅。在衛國不得志來到魏國,做中庶子。他的上司公叔痤推薦他給魏王但不被用,所以公叔痤打算乾掉他,但衛鞅提前逃到秦國。

衛鞅說動秦孝公做了丞相主持變法,報復得以實現故幫助秦國變法。被封在商地,故名商鞅。

最後法律過於殘忍**,觸犯貴族利益,阻力太大,被誣陷以身殉法。

商鞅是魏國人還是衛國人,這兩個國家一樣嗎?

6樓:

商鞅是衛國人,魏國和衛國不一樣。

商鞅姬姓,是衛國頓丘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衛國是周朝的姬姓諸侯國,首都朝歌,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

衛國立國前後共計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

而魏國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諸侯國,首任國君失載。冊封地於今山西芮城縣北,國君為姬姓魏氏。

7樓:句號_神傷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漢族,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

衛國: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載,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文王幼子)於康邑,世稱康叔。後周公(武王之弟)又將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封給康叔,建立了衛國,定都朝歌。

(前209年)衛國滅亡。衛立國838年,傳35君。

春秋魏國

西周時分封的諸侯國。姬姓。在今山西芮城縣北。西元前661年被晉獻公攻滅,把它封給畢萬(戰國時魏國國君先祖)。

戰國魏國

魏國是中國戰國時期的國家,屬於戰國七雄之一,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後遷大樑(今河南開封)。由魏文侯於前403年為周威烈王冊封為侯至前225年為秦國所滅,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

當時它西鄰秦國,東有淮、潁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南韓、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自魏惠王由安邑遷都到現在河南開封的大樑後,魏國亦稱梁國。

8樓:

商鞅是衛國人,兩個國家是不同的國家。

9樓:斐素華

衛國 ,衛國和魏國是敵國

商鞅離開魏國去秦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10樓:

商鞅在叢林法則時代,歷史往往是在失衡的狀態下發展,乙個國家的興起,往往以另外一群國家的削弱為基礎。秦的興起,尤其是商鞅時代的興起,是以削弱誰為基礎呢? 是以削弱魏國為基礎 吊詭的是,商鞅的行政經驗極可能是在魏國獲取的。

但商鞅變法,傷害最深的卻是魏國。 商鞅為何傷害魏國?因為當初傷害商鞅最深的,就是魏國。

我們從心理層面來分析分析。 緣起:魏國的冷暴力傷害了才俊商鞅 當商鞅還叫公孫鞅的時候,他是衛國的乙個窮小子。

衛國盛產人才,人才都往外面跑,商鞅跑到魏國混。混得還行,居然當上了魏國國相公叔座的侍從官。這是一段行政實習期,商鞅每天在行政長官鞍前馬後跑,跟著處理各種內外行政事務,一日日地在長進,而他的璞玉本質也一日日地被雕琢顯露出來。

公叔座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是個愛才的國相,可能在某乙個工作會餐的餐桌上,或者在午間休息的片刻,公叔座很真誠地說:「阿鞅,你幹得不錯,很有才華,我會推薦你的。

」 商鞅在魏國理想泡湯 商鞅所有的前程和希望,都系在公叔座的這一番推薦上。實習期間,他賠盡多少小心,跑盡多少門路,做了多少實際工作,等待的就是老國相的推薦。 然而,商鞅想錯了。

國相的推薦並沒有開啟商鞅進入魏國權力核心的門路。公叔座病重了,想到的是薦賢,他只推薦了商鞅。推薦方式很獨特,他對魏惠王說:

要麼舉國聽從商鞅,要麼就殺掉他。 我想這應該是公叔座對商鞅的一種包裝方式,因為商鞅是衛國的乙個庶子,身份低微,想要讓國君引起注意,必須得把話說重了。於是公叔座往兩個極端的方向包裝宣傳商鞅:

自己用則是利器,別人用則是禍根。總之一條:商鞅是個有分量的人物!

然而,魏惠王在公叔座病床前那種敷衍不屑的臉色,讓公叔座直覺到他的包裝宣傳白費了,史記「王色不許我。」公叔座是個誠實人,馬上為自己的言語後悔,通知商鞅:快逃。

商鞅聽到這番話,可謂冷到骨子裡去了,他所有的抱負和多少年的期待,在這個國家落空了,他說:「魏王既然不聽你的話重用我,當然,也不會聽你的話殺我。」為啥?

因為,魏惠王根本沒把他當成一盤菜。 商鞅料得不錯,魏惠王聽完公叔座的話,轉身對大臣們說:「公叔大人真是病昏了頭,居然叫我舉國聽從商鞅那個窮小子?

」 可以設想,如果魏惠王真的聽從公叔座的話,將商鞅抓起來殺掉,商鞅心裡可能還好受些,因為如此一來,至少說明魏惠王還真的把他當一回事。可從這種情況來看,連殺他都是抬舉他了,幹嗎要抬舉你乙個窮小子呢?

商鞅是魏國人還是衛國人,這兩個國家一樣嗎

商鞅是衛國人,魏國和衛國不一樣。商鞅姬姓,是衛國頓丘人。戰國時期政治家 改革家 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衛國是周朝的姬姓諸侯國,首都朝歌,第一代國君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衛國立國前後共計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也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而魏國是西周初年周...

商鞅是帝國英雄還是歷史罪人

直線隕落 首先,帝國英雄和歷史罪人兩個概念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是否帝國英雄是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判斷的,同樣,是否歷史罪人也要從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來統籌分析的,甚至可能還不夠因為歷史在不斷續寫。然後,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商鞅是帝國英雄,因為是商鞅本人把秦國從戰國最弱塑造成七雄最強,李斯曾評價商鞅的變法,...

秦國廢除分封,但商鞅受封於商地,是怎麼回事

第七路口 秦國變法只是廢除了分封制的基本,但是沒有徹底取消分封制。商鞅規定,有功必賞,而封邑也算是一種獎賞。商鞅率軍打敗了魏國,收復河西失地,功勞很大,所以秦孝公賜予 商於之地 十五個城邑作為獎賞。當時秦國只有耕戰有功,商鞅這次立下的是軍功。其是後來也有很多秦國顯貴是有封邑的,比如魏冉 呂不韋。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