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瀟湘逢故人
晉是歷史上比較常見的國號之一。晉國和晉朝雖然國號都叫晉,但沒有必然聯絡。
晉國建立於西元前2023年,滅亡於西元前403年。在春秋時期是乙個強大的諸侯國,出現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還有晉景公,晉襄公,晉獻公等明君。到了春秋末期,諸侯王室衰微,六卿把持朝政,最後范氏,中行是,智氏三家被趕**,剩下的韓趙魏三家平分了晉國土地,建立了韓,趙,魏三個諸侯國。
西元前349年,三家分晉,標誌著春秋時代結束。
公元265年,司馬炎逼曹奐禪位,建立了西晉,公元280年,晉武帝滅掉東吳統一天下。但是統一天下不久,司馬炎變得驕奢淫逸,荒淫無恥。他大肆分封同姓諸侯王,還立了弱智兒子當太子。
最終引起八王之亂。八王之亂長達16年之久,西晉的社會經濟,政治秩序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
而在東漢末年蟄伏的北方少數民族一直在學習中原漢族的先進文化。西晉社會混亂,對漠北地區失去了控制力,加上西晉殘酷的壓榨少數民族。為五胡入主中原埋下了禍根。
匈奴劉淵看到晉朝如此混亂,趁機入主中原。公元316年,劉淵的兒子劉聰攻入洛陽,西晉滅亡。
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也就是南京建立東晉政權。東晉從一開始就是由世家大族把持的,皇帝沒有實權。東晉從始至終戰爭不斷,不是五胡入侵,就是世家爭權,再不就是流民起義。
公元420年,權臣劉裕殺了晉恭帝,自立為皇帝,建立了劉宋政權,從此晉朝結束。
2樓:河工大校草
沒有任何的聯絡,實際上只是碰巧兩個國家的名字一樣罷了,三國之後的晉國,是司馬家族的統治下的,而春秋末年的晉國是乙個諸侯國。
3樓:
沒有關係,三國之後的晉國,是司馬家統治的晉國,胡人南下作亂有了西晉,春秋的晉國就是現在的山西那邊。並關聯,不處於一時期,也沒有地域上的承接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任何的聯絡,實際上只是碰巧兩個國家的名字一樣而已。三國後的晉朝實現了大統一的,春秋時期的晉國只是乙個割據勢力。
5樓:q夏末
是兩個不同時期的國家,其領域也有很大的區別,只是取了相同的名字而已。晉國為諸侯國,而晉朝則是封建主義**集權時期的乙個朝代名稱。
6樓:
這是兩個不同時期的國家和朝代,沒有任何的聯絡,只是碰巧用了這個國號。晉朝實現了國家統一,晉國是諸侯國。
7樓:
這是兩個不同的朝代,除了名字相同沒有任何聯絡。三國後的晉朝是由司馬家族統治的,而春秋時期的晉國只是乙個割據勢力。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兩者是沒有關係的,三國之後的晉朝是司馬家族統治的,春秋時期的晉國是一股割據力量,是不一樣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完全不同的兩個朝代來著,只是名字一樣而已罷了,三國後的晉朝實現了大統一的,春秋時期的晉國只是乙個割據勢力。
10樓:嫣然
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家分晉;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個政權又歸於一統,而此時統一天下的,恰巧就是晉朝,是不同的。
11樓:餘溫
完全不同,春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個政權又歸於一統,統一天下的是晉朝。
三國之後的晉朝與吳,越時期的晉國是同乙個朝代嗎
晉朝和春秋時的晉國有沒有關係?
1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代王朝國號的由來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變更頻繁。每個朝代的建立者首要考慮的事情就是確立國號,也就是朝代的名稱。《史記·五帝本紀》載: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那國號都是按什麼來定的呢?據考證,大致有五種來歷:
①由部族或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②由建立者原有封號、爵位而來;③由建立者原始所在或政權統治區域而來;④由宗族關係繼承而來;⑤寓意吉祥而定。
現將各朝代國號的來歷說明如下:(缺南北朝及五代,歡迎予以補齊)
夏:據《史記》引帝王紀雲:「禹受封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陽翟是也」,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
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認為,是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的。
商:相傳商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號。
其後裔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稱之,或者「殷商」並稱。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之稱。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牧馬有功,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秦(今天水隴西縣秦亭,一說秦州清水縣谷名)。後來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楚霸王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改國號為「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又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魏:漢獻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為「魏公」、在魏郡治所鄴建宗廟,平定漢中後進爵「魏王」,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其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
蜀:劉備為漢中山王劉勝之後,其國號「漢」意味著是東漢的延續,又因其佔據益州,俗稱蜀地,其政權歷史上也稱「蜀漢」。
吳:孫權佔據揚、荊、交,地處長江中下游一帶,春秋時的吳國就建於此,曹魏也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其位處江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發兵攻蜀後,魏帝以幷州等十郡封其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其子司炎繼承他的爵位,並逼令魏帝禪讓,自立為皇帝,國號稱「晉」,定都洛陽。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琅邪王司馬睿在建業重建晉朝,因其在洛陽東面,史分為「西晉」和「東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奪為後立國號為「隨」,但其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北周八柱國之一,佐命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隋代周後,累官居太原留守,起兵後,李淵自稱「唐王」,後廢隋帝楊侑遂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後因其居於遼河上游之故,遂稱「遼」,「遼」字在契丹語是鑌鐵的意思。
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紮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即位,因其發跡在宋州,故國號曰「宋」,定都汴梁(今開封),靖康年間,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趙構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稱「南宋」。
西夏:拓拔思恭佔據夏州(今山西橫山縣),建國時便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又因其
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側,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唸作「安出虎」。另據《遼史》記載,由於女真長期受制於契丹,故完顏阿骨打立國時,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的意思,以其鑌鐵雖堅終亦變壞,而金不變不壞,取「金」為國號,以示壓倒過「遼」。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為號,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明太祖朱元璋是繼承郭子興的元末起義軍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其首領韓山童自稱「明王」(其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
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便稱「明」。
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充套件,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係,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至於改變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補:王莽原被封為新都候,所以國號叫「新」。
五胡十六國:
先說漢(趙),劉淵(匈奴)聲稱自己是漢室甥親(漢代有公主和親匈奴),所以繼承漢祚,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祀之,所以稱漢
再說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稱成都王,後稱帝,故號成
苻健遂攻占長安,據有關隴(故秦地)。是以稱為秦
羌族貴族姚萇於北地(今陝西富平縣)自稱秦王,後稱帝,佔長安,號不變
國仁據隴西並領秦,河二州牧,所以亦稱秦
鮮卑慕容起於東北,華北,(故燕地)是以稱燕
張氏領涼州刺史,據涼州,稱涼
呂光經營西域入據涼州,亦稱涼
段業為涼州牧、建康公。入據張掖,自稱涼王
李氏據敦煌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公,並設官建號,發兵攻下玉門以西各城,控制了西域,稱西涼
石勒據河北(故趙地),319年稱趙王,後稱帝
參考資料
13樓:尋找尾巴的魚
基本上象你說的一樣,這個勢力原來是在哪兒興起的,就取那兒的地名。還有就是覺得自己是那個國家的後代,他會取那個國名,象慕容復想光復大燕。
1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關係。
春秋時的晉國本叫唐國,因競內有晉水就改為國號為晉。
晉朝以晉為國號是因為司馬昭逼魏帝卦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為「晉」。
三國最後被晉朝一統,晉國最後怎麼滅亡的?
15樓:楊子電影
晉國持續共155年。
晉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之一,分為西晉(265年—316年)與東晉(317年—420年)兩個時期。
司馬昭發兵攻蜀後,魏帝以幷州等十郡封其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其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並逼令魏帝禪讓,自立為皇帝,國號稱「晉」,定都洛陽。五胡亂華,晉室南渡,琅邪王司馬睿在建業重建晉朝,因其在洛陽東面,史分為「西晉」和「東晉」。
西晉為晉武帝司馬炎所建立,建都洛陽;東晉為晉元帝司馬睿所建立,建都建康。
16樓:匿名使用者
最後是東晉大將的劉裕奪取皇位,改國號為「宋」,史稱劉宋。東晉滅亡,開始了南北朝時期。
17樓:匿名使用者
晉朝由於政策錯誤導致五胡亂華使的中華土地四分五裂最終滅亡
18樓:窺視媽媽被搞
司馬炎死後第二年,八位司馬皇族為爭地位相互廝殺,史稱「八王之亂」。西北五部胡族趁虛而入,奪取中原,史稱「五胡亂華」。「八王」被「五胡」平滅,唯有一司馬王族逃至江東,建立東晉。
而後,司馬被篡位,改號為「宋」,稱南朝。五胡在長江以北分封五地,稱北朝。
三國時期北海在哪個州,三國時期的北海是現在的哪裡
三國時期北海在在青州,治今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東南部。東漢末年割據勢力中的孔融為北海相。北海郡,漢置,山東舊青州府東部萊州府西部之地,治營陵 在今山東昌樂縣東南五十里 後漢徙治劇 在今山東壽光市東南三十一裡 南齊治都昌 在今山東濰坊市東北 南朝宋及后魏治平壽 在今山東濰坊市西南 隋改為高陽郡。董卓將孔...
晉朝的建立結束了三國的紛亂,晉時期有哪些名人
晉時期的名人還是很不少的,最有名的就是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了!田園詩人陶淵明 書聖王羲之 再多人物跟他們比多是浮雲 有竹林七賢,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東晉著名宰相謝安謝玄,史學家大將軍杜預,詩人謝靈運,宰相王猛,覺得滿意就採納吧!王沈 何曾 山濤 王浚 傅玄 賈允 衛瓘 羊祜 羊...
三國時期跟時間有關的成語
三國時期成語 下列成語和歇後語均出自於 三國 時期,成語 1 髀肉復生 劉備 形容長期清閒,事業毫無成就。2 後患無窮 劉備 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3 如魚得水 劉備與諸葛亮 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4 三顧茅廬 劉備與諸葛亮 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