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三國演義裡面為什麼幾乎每次打仗都是大將先上陣,這在歷史上

時間 2022-01-16 00:55:12

1樓:紙墨成殤

是確有其事的,是為了鼓舞士氣,哪方武將單挑失敗,另一方就會士氣大振,容易取得戰爭的勝利。

王士禛在《池北偶談》中說,古代真有鬥將之事,並非稗官之妄說。王士禛又舉了兩個例子,以《劇談錄》中李臨淮部將白孝德斬賊將劉龍仙,及《五代史》中周德威生擒陳夜叉等舊事為證。

不過臨陣單挑往往靠的是一鼓作氣,一擊得手。廝殺中很少有演義裡所描述的那樣,你來我往,殺他個幾十回合,甚至數百回合。正史中提到的廝殺,很少有超過三個回合的。

冷兵器時代的搏殺,和歐洲古代的一種搏擊方式很相似,搏擊雙方持長長的木質兵器,騎馬快速互相衝鋒,二馬相互動,猛然出手,必有一人會被擊落。力大者,準頭好的,往往是獲勝者。

擴充套件資料

秦漢時期的戰陣鬥將在正史中描述很少,而秦漢時期偏偏是中國古代軍事戰爭的最高水平時期,後世中難得一見象秦滅六國、漢擊匈奴那樣的經典戰役。

這是因為,秦漢時期較多發生大規模作戰,戰爭規模越大,戰略戰術、集團性的作戰方式成為首要致勝因素,個人武力的作用就越小。相反,十六國南北朝時期戰陣鬥將的比例最高,而這一時期,亂戰、混戰、無準備之戰發生的相當頻繁,因而主將的個人武力就會發揮較大作用。

唐朝李靖說過,前代戰爭往往是「以少術勝無術」。指的就是這一時期。可見這一時期,能近身搏戰的猛將雖多,能名垂青史的名將卻並不多。

唐朝則集兩方面之長,既有秦叔寶、尉遲敬德、薛仁貴這樣的猛將,另一方面,軍事指揮水平、戰爭水準也很高。宋朝不乏能力戰者,但其軍隊的戰略戰術水平歷來弱於遼、金、元等朝。至於明朝,雖有劉誔那樣的大刀猛將,在八旗軍精良的騎射術面前,仍一敗塗地,戰死於薩爾滸戰場。

2樓:

在某些情況肯定是有的,三國裡面如此頻繁的狀況,完全是情節需要,這種戰法在春秋末期就不流行了,而且我覺得你說的大將太寬泛了,上陣打的一般是勇將,主帥是不出動的,所以就算上去的掛了,也不會出現無人指揮的狀況,最多影響士氣,比如說曹操帶兵出去打仗,他肯定是不上的,如果要打也會派下面的人去

3樓:

的確不合理。因為《三國演義》是**,**中這樣寫有利於英雄形象的塑造,你會覺得裡面的英雄都是有勇有謀。現實生活中的都是將軍在後面指揮作戰。

要不怎麼叫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呢,先上陣的一般都是士卒,最容易犧牲的也是他們。

4樓:瑞弘致

如果兩方勢均力敵就會先鬥將,勝者一方自然士氣大盛,主帥就會令旗一揮全軍趁勢進攻。而一方具有絕對優勢的話一般不會鬥將了,勢強一方二話不說揮軍就上了。

5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當時戰爭的遊戲規則

大家都這麼做,你不做,大將不出來,士氣都沒了

另外,大將也會注意防冷箭的,那個時候能做大將,反應能力都是很好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三國裡有,大將先上陣是鼓舞軍心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古代打仗的習俗,可以鼓舞士氣

8樓:青鼎

因為漢末正規軍**巨大,經常拿民兵充數,需要將領先對決,直接在士氣的問題上一決勝負。

而更甚者,對決的悍將,其標準甚至還不如鼎盛時期陣戰尖兵的標準。

所謂尖兵,其實就是偵察兵。

而冷兵器時代的高階偵察兵,其任務比之現代連長級別,也毫不遜色。

不止要從各種跡象上判斷敵軍態勢,還要在遭遇戰死裡逃生,甚至進一步偵查敵人詳細軍情。

總之,漢末三國初,那是乙個疲敝的年代,缺乏正規軍。

9樓:傷逝

恩………………個人認為**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為了使人物更加英勇,所以才會這樣的。

如果是現實中的話,就像ll說的,不會一下子就派大將上陣的。

而且從《三國演義》中褒劉貶曹和**裡把周瑜寫的那麼的…………恩…………小氣、小心眼(?!)的方面來看,歷史上都不全是這樣。

這些都是為了從側面或是反面烘托人物形象,ll如果對**的描寫手法多一點了解的話,也許就會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啦!!!!!

10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是**啊 當然是因為情節需要咯 不然誰看啊

為什麼像《三國演義》等裡面,雙方對壘打仗時都是兩個大將先出來單挑,等分出勝負後雙方士兵才開打? 10

11樓:娛樂小八卦啊

這是因為《三國演義》是**,寫戰爭時先讓雙方大將單挑,從藝術方面既好寫又好看。要是真有板有眼的寫行軍布陣,**家不擅長,讀者也未必有耐心看。

真實的歷史上並不是這樣的。古代戰場很少有大將單挑這種機會。真實的戰場上,大多數是猛將帶著士兵衝鋒,可以起到提高士氣的作用。

真要是雙方大將在戰場讓碰面了,狹路相逢,那只有交鋒了。比如關羽亂軍之中斬顏良,黃忠突襲斬夏侯淵。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軍隊行伍分明,分工明確。比如春秋戰國的秦代的步兵編制:五人為伍,十人為什,五什為屯,二屯為百,然後是五百人,一千人等。

每隊都有指揮官,如伍長、什長、屯長、百將等。到唐代軍制改為:每火10人,5火為隊,2隊為旅,每團2旅,設火長,隊正、旅帥、校尉等。

士兵小隊組成大隊,大隊再組成軍團。士兵分屬不同的兵種,作用各不相同,長槍兵對騎兵,騎兵對步兵,盾牌兵防守,弓箭手遠端殺傷等。打仗也不是一擁而上,而是依靠隊形,一旦亂了就會潰敗而逃。

以羅馬重步兵方陣為例:方陣分三個橫隊,第一橫隊先進攻,士兵投完標槍後衝鋒,與敵人短兵相接。打一段時間後。

第二橫隊進攻,第一隊後撤休息,互相輪換數次。第三橫隊是預備隊,是全軍的精銳,在關鍵時刻投入戰鬥。

12樓:秦國來的小混混

**作者的故意刻畫行為,具體解釋為:

將領先打,主要是冷兵器時代,士氣很大程度上是決定勝敗的重要因素,雙方選擇最強的人單挑,一般都是將領,以表示我比你更強,藉以打擊對方士氣。

實際上你說的這種將領先單挑的情況也就三國演義一類的**,回看歷史,比如春秋戰國時期這麼多國家,這麼多大戰,看看記載基本沒有人出去單挑的。

如楚漢戰爭,項羽的厲害很大程度上也是他指揮軍隊,你看項羽帶兵打仗,什麼時候他出去單挑過。而且真正歷史上的名將,比如韓信、姜子牙、孫臏、吳起、廉頗、李牧、白起、王翦、衛青、霍去病以致後來的戚繼光你看看有幾個人在歷史上真正記載是單挑的。

13樓:沉落梧桐幾時別

這只是**的一種表現手法,為了表現大將的勇猛。然而歷史中不是不是這樣的。歷史中往往是士兵保護大將以及軍旗。

因為大將不僅是軍隊中最勇猛的且還是乙個隊伍的指揮官。如果指揮官陣亡了,隊伍勢必會亂了陣腳也就提前預示輸贏了。

14樓:萬惡的取名啊

打戰先單挑,史書裡從來沒有,因為寫史書的人是**。**對軍事打戰的實際情況還是懂一些的,收集的資料也豐富。

而寫打戰先單挑的都是些**家,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大多數人搞不好連戰馬、大戰的兵器都沒有見過,所以當然描述大戰純靠自己的臆想啦。

15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過是作者為了表現主人公的英雄氣概,歷史上兩軍對壘時大將單挑的現象在隋唐時期才出現

16樓:靜靜地流淌

1、為了應和書裡面的情節。

2、古代戰爭中,也有這種行為,就是雙方將領先單挑一下,目的是為了鼓舞士氣,當然輸的一方士氣會大挫。

17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打戰風格的借鑑,兩邊打戰,先以大將用兵車爭鋒,分出輸贏後,如果雙方不服再鬥兵陣,鬥將是很重要的,也可以決定戰爭的結果,因為那時雖然分很多的國家,但其實都是周天子的臣屬,彼此之間雖然敵對,但必須講一些道義和禮節,如果打戰用陰謀詭計,是會被人鄙夷的,就像孫武和他的理論一開始也並不受到很多國君氣重,隨著世代的變更,道義和禮節在戰爭中完全是一種羈絆,謀略和整體戰力才是戰爭制勝的關鍵,而羅慣中個人很喜歡這樣個人英雄主義的氛圍,也是**出彩的關鍵。而真實的戰爭中高武力的大將的作用是能成為全軍衝鋒的刀尖,不是隨便找個人就能代替的,所以三國裡的有名大將應該都是做過尖刀連連長的角色,才會被人所記住所推崇,但不是每個高武力的大將都能成為大帥。

18樓:

古代軍事作戰很講究陣法,雙方擺好陣型,將與將先對決,戰勝的一方士氣鼓舞對於戰役的取勝起到關鍵作用。大將講求身先士卒,而排兵布陣由軍師來完成。另外,古代作戰是處於冷兵器時代,如果不對陣,也見不到敵人,也談不上打仗了。

軍事作戰也經歷了乙個發展的過程,即使在拿破崙時代,作戰雙方仍然是擺好陣型,站著對射,也不隱蔽。

19樓:石頭ye微笑

是真的,歷史上一場戰爭的勝負很大原因是看武將的能力,古代士兵都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職業軍人必須經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才會出現,所以戰爭如果單純的比拼士兵,沒乙個朝代可以稱得起,比拼武將一方面可以提高士氣,這在冷兵器時代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說是乙個無奈之舉,但這並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樓上的說法我不同意,中國很重視陣法的作用而歐洲卻沒有這方面的研究,拿破崙是炮兵出身,先不說炮兵不需要這,即使美國南北戰爭到了火槍時代仍然是兩面站著對射,而且不知道隱蔽....也許在中國人看來這很白痴

《三國演義中》打仗總是由雙方將領大戰幾百回合開始,那底下士兵都是觀戰嗎?

20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這種打仗方式還是在先秦春秋時期流行,因為那個時候青年壯丁少,是為了保護勞動力,所以才出現這種打仗方式的。隨著國家強盛之後,這種打仗方式就慢慢消失了,所以在

《三國演義》中只是**為了突出個人英雄主義,並不是真實情況。

《三國演義》裡幾乎都是雙方將領單挑,事實上古時打仗不是這樣的,從各種史料中都可以發現古代的將領是非常受保護的,因為他們是軍隊的主心骨,他們的能力突出,讓這樣的人衝鋒陷陣是一種損失。

他們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分析軍情,謀劃好的作戰策略,然後排陣步兵,抵抗敵軍,而不是去跟敵軍的將領單挑,體現自己的個人英雄主義,那簡直是在大材小用。在古代培養乙個優秀的領導人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更加不可能這樣浪費人才。

假設都跟《三國演義》中一樣,每個人都喜歡打頭陣,戰爭剛開始,將領就被對方殺了,軍隊就變成了無頭蒼蠅,士氣必定大受影響,還沒開始打起來,就先輸了一半。將領的武功本領是發揮在真正有用的地方,而不是在兩軍交戰的時候。

因為古代的生產力比較落後,打仗的時候號稱幾十萬大軍,其實都是虛張聲勢,以當時的生產力根本培養不起這麼多的士兵,他們只能盡可能保護原有的士兵,或者在民間找一些壯丁來培養。這樣的軍隊沒有什麼戰鬥力,遇到強敵很容易被摧毀。

21樓:匿名使用者

對。因為古代文明才剛剛起源,所以那時候的人們打仗,只是從剛開始的個人決鬥進化到將領決鬥,所以士兵都是觀戰的。

22樓:匿名使用者

剛開始的時候是的,都是給自己的將領吶喊助威的,將領勝利才能大大的鼓舞士氣。

23樓:

對呀,以前都是將領出來應戰,士兵就站在後方**鼓勁。這樣打仗挺不錯的,避免了更多人受傷送命。

三國演義關羽死因,三國演義裡面關羽怎麼死的?

關羽是在敗走麥城的時候,中了吳軍的埋伏,失手被擒,因為拒絕投降,最終被孫權殺了。但要說真正害死關羽的,其實還是他自己的性格導致的。因為他太過於剛愎自用,目空一切,所以才會落到這樣的下場。因為關羽一直以來都看不起孫權,也從未把孫權放在眼裡過。他一直將曹操視為自己最大的敵人,所以在劉備收漢中的時候,關羽...

三國演義裡面的成語典故有多少,三國演義裡有哪些成語故事?越多越好

舌戰群雄,錦囊妙計,羽扇綸巾,鼎足三分,過五關斬六將 烏合之眾 緩兵之計 死心塌地 虛張聲勢 步步為營,桃園結義 身在曹營心在漢,三顧茅廬,初出茅廬,舌戰群雄,錦囊妙計 緩兵之計 死心塌地,草船借箭 望梅止渴,三國演義第21回 七擒七縱,三國演義87 90回 千里走單騎,第27回 舌戰群儒,第43回...

三國演義佳句,三國演義 佳句 10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 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 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孔明 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君知其一 未知其二 秦用法暴虐,萬民皆怨,故高祖以寬...